
彼时我年龄尚小,被深深震到,崇拜之余也开始幻想自己也能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即使当时对车还没什么概念。
时至今日,随着硬件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上那些代表工业时代的物理按键逐渐被科技的浪潮吞掉了,BIGGER THAN BIGGER的触屏开始遍布车内,有些还支持手势操作,配备人脸识别技术的摄像头让汽车也能够监控你。而没有配备智能语音的汽车也是不好意思称自己为“智能汽车”的。

虽然方向盘油门刹车还是老样子,但随着功能的丰富,我们与汽车的交流形式,已经彻底改变了。
屏幕的革命
如果说物理按键的优势是机械、精准、分明的操作,触屏的优势则是功能的丰富性、无限的拓展性和灵活性。
之前我们在汽车上可进行的操控不多,无非是空调娱乐以及车辆各个部位,操控逻辑简单,用物理按键和旋钮精准且高效。然而当无数新功能被带入车机时,人机交互发生了质的变化,按键不够用(或者说层级式操作太复杂),这时候便需要触屏来包容诸多变化。

此外,触屏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几经磨砺已非常成熟,需要做的只是接入和适配——即使汽车行业总是态度保守也禁不住这种诱惑,更何况还有无数带有科技基因的搅局者进入汽车行业。
因此我们看到极端者如特斯拉一上来就消灭了所有物理按键,几乎将所有操作都集中在了中控屏上。

后来者乃至传统汽车厂商也逐渐跟进。异形屏,弯折屏,多触屏联动,手势操作,全触屏化操作,亮度自适应,各种黑科技纷纷上阵。

相比之下,这种操作逻辑更接近于手机,拓展性强,同时也能做到更加个性化的设置。
然而对于大屏来说,在某些场景下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例如行车中盲操不方便,白天光线强烈时屏幕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光干扰视线,某些功能隐藏太深不易操作等。因此,多数厂家如今的方案仍是按键和屏幕相结合,一些基础常用的功能可以通过触屏和按键双通道操作。

语音会成为主流吗?
当然,也一直有观点认为,未来的人车交互将主要依靠语音来完成。这也恰恰印证了包括《霹雳游侠》在内的很多科幻电影的想象,人工智能最终的归宿将是语音化。

用语音进行操作的优势显而易见——不需要分散视觉注意力,保证行车安全;指令简单直接,不需要手写输入或不断点开多级菜单;可以理解部分口语化和复杂指令,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使用场景;拟人化的语音更有“感情”,更有利于交互。因此,和手机及智能家居一样,智能语音操控也逐渐开始在汽车上大展拳脚。
如今,很多车辆的语音系统已经可以识别(甚至分区识别)并帮助你完成大部分车辆的操控,例如空调,音乐播放,座椅,车灯,车窗及天窗开闭,车辆信息查询等。除此之外,还能结合车联网查询云端的信息,远程操控智能家居终端,甚至还具备了语音对话安抚小孩、讲故事等更加人性化的功能。

而针对社交需求,最近推出的车载微信也是完全基于语音操作的一款应用。

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和算力不断提高,语音功能愈发强大,在技术上也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例如自然语义识别水平还有待提高,唤醒词较为繁琐,免唤醒词后如何减少误唤醒的情况,如何联系上下文进行无缝操作等。
因此,智能语音是一种看上去颇具潜力且很美好的交互方式。但离真正成为我们的智能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你“凝视”汽车时,汽车也在“凝视”你
本质上讲,对车辆的操控就是用户依据环境输入指令,汽车执行指令的过程。而如今,我们更多的提到“交互”,便是由于车机系统借助各项技术能够给我们更加智能的反馈甚至主动获取信息,与我们交流。
很多车辆在驾驶位前方的配备的摄像头可以监控驾驶员的行为和表情,在疲劳驾驶之时提醒你注意休息。

而结合云端的天气、交通状况、市政等信息,车机也可以主动反馈相关的信息来指导你的行车乃至生活。此外,根据车辆和车主信息车机也能设定一些自动化的程序,日程提醒充电提醒之类都没问题。

正如之前在驾驶功能上的不断精进,围绕出行场景汽车能够自主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也将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汽车操控形式的变化。
有人痴迷触屏,有人怀念物理按键,有人看好语音。人车交互形式随着车机功能的拓展而不断丰富,这些形式的优劣和发展程度决定了三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操控的重心也正在逐渐由以驾驶为绝对重心向多元化发展。在当今和未来,自动驾驶普及的过程其实正是人们不断改变操控习惯、将操控权交给车机的过程,而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那一天,车内的操作重点便再也不是围绕驾驶进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