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门诊里来了一位女学生丽丽(化名),正读八年级。这孩子从小就是听话懂事的乖乖女,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上初中后开始寄宿在学校,由于社交能力较差,加上体型较胖,这孩子在中学没什么朋友,还经常受歧视。长期在压抑的环境中学习,丽丽慢慢变得特别嗜睡,白天晚上基本都在睡觉,成绩也一落千丈。得知丽丽的情况后,父母带她跑遍了省内各大医院检查身体,始终无法诊断她嗜睡的原因,最后经人介绍来到我处。
我经过严格的“四诊合参”,并详细的询问了这孩子平时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情况,断定这孩子是因性格内向,不善与同学交流且本身体型较胖有自卑倾向等原因而引起的肝气郁结、痰湿内困等,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平胃散加减治之。服来付药之后就头脑清醒,白天再也没有嗜睡的倾向了。
其实这个嗜睡症并不仅仅是现代才有的疾病,而是古代早已有之,发作起来也很有趣。比如明人《睡丞记》载,一个小吏前去拜访一位乡绅,在客厅里坐等主人出来的工夫,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一会儿主人出来,见客人熟睡正酣,不忍心叫醒他,就坐等,不知不觉也睡着了。不久小吏醒来,见主人熟睡,又接着睡。等到主人醒来,见客人还在睡,也继续睡。小吏醒来,睁眼一看,天已黄昏,主人还没醒,也不惊动主人,自行悄悄离开。主人醒来,不见客人踪影,就自己进内屋去了……晚清重臣张之洞也是一位嗜睡之人。据载,张之洞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睡着,哪怕是在接待宾客时,他也酣然入梦。光绪二十九年,张之洞做东宴请袁世凯,酒至半酣,张酣然入睡,久未醒转,袁愤然离去。张醒后重开盛筵,请袁回席,最终两人“欢饮”而别。
现代医学对嗜睡也作了深入的研究。据美国某研究机构2011年调查统计,全球患病率大概为万分之一到五,好发人群为15至30岁,中国好发人群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嗜睡症”主要有四个临床表现:一是睡眠性发作,就是白天难以遏制地感到困倦使其陷入睡眠,这种情况患者不会马上倒下,但会找适当的地方马上睡一下。二是猝倒发作,即在清醒期突然发生的双侧骨骼肌肌张力下降(也可是眼睑下垂、面部松弛等)而意识相对保留。这是“嗜睡症”最具特征性的表现。猝倒发作常由大笑、高兴等积极的情绪诱发,负面情绪也可触发。发作时间较为短暂,有的人甚至在倒地后被人扶起时就醒了。三是睡眠瘫痪,多见于起床时感觉人醒了,但始终处于朦胧状态无法完全苏醒。最后一种是睡眠幻觉,一般指入睡前后,突然出现梦境与现实场景重叠,患者分不清自己是醒了还是睡着了。四种症状当中,前两种比较严重,特别是猝到发作。“嗜睡症”的危害并非疾病本身,而在于其造成的意外事故。据统计:近50%的嗜睡患者出过交通或职业事故;20%交通事故与嗜睡有关;2.25%家庭意外均由嗜睡引起。
如何治疗嗜睡,现代医学还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中医却对此早有深入的认识。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虚湿盛、中气不足有关。《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丹溪心法》云:“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老年人因阳气不足、脾气虚弱,也常会出现困倦无力而多寐。此外,气血不足、头部外伤、血脉瘀阻、肝气郁结等,也可能导致嗜睡症状。中医治疗嗜睡症,讲究根据病因、体质、表现等不同,进行辨证论治。
有的嗜睡患者因为脾气虚弱。多因中气不足引起运化无力所致,多见于高龄者。主要表现:精神倦怠,嗜睡,饭后尤甚, 四肢困乏,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弱无力等。治法:当益气健脾为主。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茯苓、菖蒲、山药、泽泻各15克,白术、陈皮、法半夏、砂仁、远志各12克,水煎服,可连服7~14剂。
有的嗜睡患者因为痰湿内困。多因脾虚湿盛,聚湿生痰、脾阳受困所致。主要表现:困倦欲睡,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纳食减少,胸闷欲呕,口黏不渴,咳吐白痰,舌苔白腻,脉滑等症。治法:治宜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主。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处方:陈皮、茯苓各15克,苍术、法半夏、厚朴、藿香、佩兰各12克, 白术、天麻各10克。水煎服,可连服5~10剂。
有的嗜睡患者因为瘀血内阻。多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引起血瘀。主要表现:头痛而晕,起身则头晕沉而痛,神疲嗜睡,并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细涩。治法:治宜活血通窍为主。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川芎、红花、丹参各15克,桃仁、赤芍、白芍各12克,白芷、老葱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服7~14剂。如嗜睡好转,但仍有头晕痛,可改服复方丹参片、三七胶囊等中成药巩固疗效。
有的嗜睡患者因为气血不足。常因素体虚弱,失血过多等引起。主要表现:嗜睡时作,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心悸怔忡。舌质淡苔薄,脉虚细。女性兼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等。治法:宜补气养血。十全大补汤为主。处方: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各12克,黄芪、党参各15克,川芎、肉桂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连续6~12剂。
有的嗜睡患者因为肾阳虚弱。因老年肾气虚衰,或久病体弱,引起肾阳虚所致。主要表现:疲惫欲卧,懒言纳少,腰膝冷痛,畏寒蜷缩, 尿少浮肿,夜尿多,舌淡黯,苔白润,脉微细。治法: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或肾气丸加减。处方:附子(先煎30分钟)9克,桂枝、山茱萸、杜仲、巴戟、仙茅各12克,怀山药、枸杞各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连续服7~14剂。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