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处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上,北方以面食为主,这里不缺小麦,也不缺大麦。
由于大麦没有小麦产量高,因此家乡一般很少单独种大麦,大都与棉花套种,我们这个地方叫“麦套棉”。冬初之时,播种大麦,先是在耜好的春花田里用麦撬各撬出一条浅浅的沟,然后拎着一田兜篮的大麦种,在田沟里边走边播,播下去的大麦都是二棱的,叫二棱头。春天来了麦花开,但时间很短,大概仅次于琼花,麦花开的时间在5分到30分钟之间。就是这一点时间,麦花完成了雌雄授粉。麦在五谷当中也是主角,历来有文人墨客颂咏麦花,有诗云:“细细清香飞白絮,迎风摇曳自歌吟。花间生命须臾美,孕育丰收满地金。”
我国很早就有种植大麦的历史,大麦古代称为倮麦、饭麦、牟麦,粘性的大麦又叫糯麦,虽然大麦的成分与小麦相似,但其纤维素含量较多而且质地粗,因此我国历史上大麦主要作为药用的较多。中医认为大麦有“补虚劳,壮血脉,养颜色,实五脏,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唐代陈士良《食性本草》)和“调中止泄,令人肥健”(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的养生保健作用。《调燮类编》中也说:“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明代医家缪希雍还指出:“大麦,功用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因此,对于脾胃不足,身体衰弱,腹泻便溏,消化不良,饮食不香,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常用大麦片与粳米煮粥食用,对养生十分有利。 历史上大多以之煮粥、煮饭,或磨面食用,正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言:“大麦做饭食,响而有益,煮粥甚滑,磨面做酱甚美。”但最常用的还是煮粥食用。清代医家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指出:“大麦粥利水泄湿,生津滑燥,化谷消胀,下气宽胸,消中有补者也。”这就是大麦粥的食疗食养功效。如今人们常将大麦制作成大麦片,食之更加香美。粘性的大麦,也就是糯麦,通常还作为酿酒的原料。我国生产大麦主要是用作酿造啤酒和制麦芽糖等工业生产的原料。
不仅仅大麦本身具有良好的药物作用,大麦的神奇还在于它与其他诸麦相比较,更有其独特的养生作用,那就是以大麦制作的“麦芽”。麦芽是将大麦以水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经常洒水,待芽长出3~5毫米时,取出晒干。麦芽是一味中医最常用的助消化,开胃口,消食积,除胀满的食用中药,所以,凡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肝、胆、胰的病变,经常用到它。尤其是对于肝病,更是一味护肝、保肝、疏肝的良药。
中医中治肝病,常用到大麦芽,往往是应手起效,其效果不能得让人叹为观止。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肝气疏畅条达,则肝不为病。如果肝气郁结,或怒则伤肝,肝气不舒,一方面会影响消化系统,中医称之为“肝气不和”,或曰“肝气犯胃”,或是“肝气乘脾”,则会出现一系列胃肠疾病,如胃胀胃痛,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呃逆,肠鸣腹泻,或是胁肋胀痛等;另外也会影响到女子的妇科疾病,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不舒,则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行经乳胀等。大麦芽除了具有上述助消化,消食积的作用外,更具有疏肝功效。正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大麦芽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清代医家黄宫绣也有同感,他在《本草求真》中也说到:“凡怫郁致成膨膈等症,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根据大麦芽疏肝原理,有杂志报道,单用麦芽磨粉制成糖浆内服治疗急慢性肝炎,其结果是,肝痛、厌食、疲倦,以及肝脏肿大、转氨酶下降等症状,在食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消除厌食更显著。由此可见,大麦芽对于肝病患者,也是一味养生良药。
大麦芽不仅是一味脾胃良药,还是一味妇科良药,但是用时有利有弊,一定要区别对待。如《本草正》中明确指出:“大麦芽,妇有胎者不宜多服,亦善催生落胎。”《日华子本草》中也说,麦芽“破症结,能催生落胎”。在《药品化义》中又强调:“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麦芽。”正因麦芽有“催生落胎”之力,所以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曾介绍:“治妊娠欲去胎:用大麦芽一升,蜜一升,服之即愈。”《小品方》中也认为:“妊娠去胎:用大麦芽一升,水三升,煮二升,分三服,神效。”近代名医张锡纯还说:“大麦芽又善于催生,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这也就是说,麦芽不但有破血催生之弊,同时又兼有回乳之力。由此可见,凡妇女怀孕者,勿食为妥。借助麦芽能回乳的作用,不少医家及民间经常用于孕妇产后“奶乳不收,乳汁不止”,也适合产妇断奶时食用。元代名医朱丹溪就说过:“产妇无子食乳,乳不消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芽二两,炒为末,每服五钱,白汤下,甚良。”在应用大麦芽回乳时,必需注意的是,用量过小或是萌芽过短者,均可影响疗效。未长出芽之大麦,服后不但无回乳的功效,反而会增加乳汁。麦芽有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之分,开胃助消化以焦麦芽为好,回乳则应选用生麦芽或炒麦芽。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