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说到人体中最不起眼的器官组织,肠道必须算上一个。
尽管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但肠道不像“心肝脾肺肾”等每年体检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于是反而很容易就被忽略得彻底~
然而,这可不意味着肠道就“低人一等”。反之,其健康与人的寿命息息相关!
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到:万病之源,始于肠道。肠道若是没“照顾”好,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甚至癌也会盯上你。
015种病偏爱找肠道,千万长点心
1、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在夏季尤其高发,主要是由于外界某种原因导致肠胃黏膜出现炎症所致。比如,不注意饮食、经常暴饮暴食、爱吃生冷辛辣的食物等。
患上急性肠炎的人,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2、肠梗阻
顾名思义,就是肠道被“堵住”了,临床上多会表现出呕吐、腹胀、腹部阵发性绞痛、停止排气排便等。
到了晚期,还可能有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的现象。
其中,小肠更容易发生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行肠梗阻三类。
3、十二指肠溃疡
在我国属于病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并且,比起女性,男性患十二指肠的概率会高一些。
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会出现腹部疼痛、灼痛、胀痛、剧痛、穿孔等并发症,切记多加注意。
4、大肠息肉
肠息肉主要指的是肠黏膜表面异常突出的情况,患者通常无症状,可能出现轻微的腹胀、腹泻、便秘等症,或伴有便血及黏液血便。
虽然症状不明显,但肠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忽视不得。
因为肠息肉若是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切除,可有效预防肠癌。而若是迟迟未切除,那么患大肠癌的几率会增加4倍。
5、大肠癌
大肠癌可以说是很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患者最典型的表现为排便习惯、粪便性状发生改变,如频繁便秘、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持续血便或黑便等。
02身体3处发臭,是肠道在求救
要想知道肠道好不好,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检查身体这3处有没有出现异常臭味——
1、大便臭
大便气味,是查看肠内环境好坏的直观方式之一。
一般来说,健康人除非吃肉特别多,否则大便不会特别臭。不过,若是天天排便恶臭无比,特别是以下几种臭味,就可能是肠道有问题。
o 刺鼻酸味:多为发酵性消化不良,由食滞引起的;
o 腐臭味:水便伴有肉或鱼的腐臭味,是肠内大量血液或黏液分解的表现;
o 奇臭味:肉汤样大便伴有奇臭味,常见于肠道出血性坏死炎症;
o 腥味:焦黑便伴有腥味,多是消化道出血且量较多。
有这些情况的人,建议及时就医。
2、屁臭
放屁臭,通常提示肠道内有较多粪便潴留未排出,需要排便;也有可能是饮食结构异常所致。
不过,如果出现以下2种“臭屁”,就该格外注意了。
o 臭鸡蛋味:是蛋白质代谢到最后腐败的味道,说明胃肠道出现问题,最坏的情况就是肠道患有恶性肿瘤;
o 腥臭味:多提示消化道有出血或肠道有恶性肿瘤。
3、口臭
肠道不好,还可能导致口臭。
因为肠道消化功能减弱,会导致食物难以消化,滞留在肠胃中,腐烂所产生的气味就可能通过口腔排出体外,进而出现口臭。
03做好4件事,“肠寿”更长寿
肠道身兼数职,消化食物、排出废物等都离不开它,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平时该怎么保护肠道呢?不妨做到这几点。
1、饮食有道
日常饮食中,注意少吃油腻、高脂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新鲜果蔬、粗粮等,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此外,建议多喝水,可对肠道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帮助排便。尤其是晨起时,喝小半杯水(150ml左右),还能够稀释血液黏稠度。
2、避免久坐
久坐不动,会减弱肠道蠕动,延长粪便在大肠停留的时间。时间一长,还可能增加粪便致癌物对大肠黏膜的刺激,诱发肠癌。
建议平时尽量避免久坐,在坐了90分钟后就该站起来活动一下。
除此之外,也可多做提肛运动,有利于增强血液循环,预防肛肠疾病。
方法: 放松全身,用力夹紧臀部及大腿。吸气,舌顶上颚,同时肛门逐渐用力向上提,收紧;再呼气,放松全身。每天早晚各做10次即可。
3、规律排便
有便就排,切忌忍便。否认可能导致排便反射减弱,造成便秘的恶性循环,使肠道的“脏东西”更多。
便秘的人,不妨通过揉腹改善。
方法: 双手叠加,放于肚脐上方,先顺时针绕脐按摩50圈,再逆时针按摩50圈即可。
4、多按三穴
适当按摩对应穴位,同样有益于调理肠道。
★ 中脘穴
按摩此穴,能够和胃行气,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问题。
取穴:位于肚脐上方4横指宽处。按时用指腹以画圆方式压揉即可,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3次。
★ 神阙穴
为药疗的常用穴位,能够调理肠胃功能,缓解腹胀、肠鸣、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取穴:位于腹部中央肚脐处。
★ 足三里穴
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经常揉按,可疏通胃经、促食欲、助消化。
取穴:位于膝盖外膝眼下三寸处,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文章内容源自大医本草悟 ,我们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加拿大研究:年纪越大越该多喝水!不爱喝水的人易患5种病
2020-12-11 04:50
-
哈佛大学:乐观的人慢病风险低30%!别让这5种情绪伤害你
2020-10-23 04:16
-
卫生部提醒:喜欢走路锻炼的人,看看最新研究结果!
2020-10-22 05:13
-
七大院士掏心窝提醒!关乎性命的这7条,每个人都该背下来…
2020-10-01 04:16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