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新闻
策划:张明明 采访:张明明、周晓风 资料提供:毛戎、康世京 执笔:周晓风
毛先荣,笔名毛戎,华府侨界颇具知名度的书画艺术家和前辈。多年来十分执着地在美国推广中华书画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京剧。在大华府地区,他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毛老师。
毛老师在工作室 摄影:康世京
二
毛老师登场
毛老师一九六三年从台湾到华盛顿Georgetown law school 唸书。期间在大使馆找了一份part time的工作。1965年底唸完书后就留在大使馆做助理文化专员,成爲正式的馆员。毛老师先任职文化参事处,主管文化事业,后升为文化专员,最后晋升为文化参事。
中华民国驻美使领馆一开始并没有专事管理文化的部门。初始时,满清政府驻美公使馆设留学生监读,简称学监,管理少年留学生(学童)。民国初年延用旧制,但政局不稳,学监时有时无。1935年中华民国公使馆升级为大使馆,设有大使、公使、参事处。
1949年以后时局巨变,公费生拿不到公费,自费生也因家国骤变断了接济,困难重重。无奈之下纷纷跑来大使馆求助。此时学监已经废除了,大使馆没有专职管理留学生的机构,工作人员也分身乏术无暇顾全大家的需求。大使馆发函到教育部,要求调派专人赴美管理留学生。
此时,国民政府刚刚撤退台湾,千头万绪自顾不暇,短时间里无合适人选可派。正好梅贻琦( 原清华大学校长)、吴健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郭秉文(郭鸿声,原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等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学者、专家、教育家从大陆到华盛顿。于是国民政府请他们出马,成立郭秉文为主任委员的中华民国教育部驻美教育文化顾问委员会,照顾留美学生。当时的教育部长张其昀又派宋晞、林子薰来做助手。考虑到顾问委员会是临时机构,其后不久张其昀提议把驻美教育文化顾问委员会改为文化参事处,专事管理留学生。
1950年底,文参处在大使馆正式成立。张其昀很注重文化,他提出的第一个主张就是做好文化工作。于是文参处除了要管留学生的事情, 凡是和文化沾边的都要管,都要给予答覆。美术、音乐、唱戏、唱歌,饮食、书画、中华医药等等,所有跟中华文化有牵连的都是文化参事处的管辖范围。宣传、推广京戏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毛老师的“童子功”融汇到宣传、继承传统文化的大业中,在此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乐在其中。
如果说梅兰芳访美在美国人中间刮起一阵京剧旋风,那麽王振祖带领复兴戯校的学生及后来国民政府资助台湾国剧院自台湾赴美演出则为热爱京剧的北美华人注入了一股激流,使得票友们和华人对京剧的热情更加高涨。
台湾京戏是大陆带过去的, 传播者首推顾正秋。顾正秋毕业于上海戏校,天分极高,师从梅兰芳等各派名家,曾在上海参加马连良剧团和谭富英剧团的公演。被认为是两岸剧界「集最多名师真传于一身的青衣」。1948年代「顾正秋剧团」赴台湾台北市永乐戏院表演。因极为卖座,档期延长,却不料战势恶化就此长留台湾。其后,顾正秋在永乐戏院一连表演了五年。被认为对台湾的国剧发展有「开荒播种之功」。(资料源自维基百科)
一时间,京剧在台湾迅速打开局面,红红火火好不热闹!人称河南梅兰芳的票友王振祖,为了复兴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趁热打铁出资兴办了新的戏剧学校——复兴戯校。遵照梨园行的传统,学员依进校先后排的辈分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伦理道德”。学员演出地点在台北 “红楼戏院”,也就是现在的西门町。当时很多外省人从大陆各省撤退到台湾,思念家乡的一切。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京剧,在看京戏、听京戏中怀念家乡、怀念故旧亲朋。此外,大陆来的京剧演员哈元章、胡少安、高华,李同春、高德松,以及周正荣、张正芬等正字辈同学亦去台湾其他地方演出京剧,很受欢迎。
王振祖还带着他的学生前后两次到美国演出,慰问侨胞。他第二次带领学生来美国演出,就是由毛老师负责接待。
那时候大使馆的人都喜欢唱戏, 驻美大使周书楷会唱青衣, 公使吴世英唱老生,政治参事陈衡力唱花脸,还有毛老师也喜欢唱。他们常常和其他热爱京剧的人一起唱戯。大家都很期待从台湾来的京剧团的演出。
进入1960年代,台海局势相对平静。1966年11月,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啓天、孔德成、张知本等1,500人联名给行政院写信,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1967年7月28日,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以复兴、维护传统中华文化为要旨,规定每年11月12日国父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开啓了一场思想文化复兴运动。运动伊始即设立国剧推行委员会,对国剧进行改进和推广。如国剧的定期演出,剧本的整理与创作,演员、乐队的训练,国剧课程的开设与课本的改进,举办大专青年暑期国剧研习会等。从那时候开始,国民政府把文化建设的范围从国内逐步推及全球侨社。
1973年,国民政府为了宣慰侨胞,为了在美国介绍国粹和宣掦中华文化,资助中华国剧团来美国访问巡回演出,由毛老师的东吴大学学长杨其铣教授带队,前后两次。杨教授在国剧上的造诣极高,老生唱工余叔岩,青衣专工梅兰芳,能唱会拉,是难得的“全才”票友 ,后来在毛老师之前做过驻美文化参事。
爲了让美国人比较全面地了解京剧艺术,大使馆决定配合巡演先做宣传工作。文化参事处负责管理、经办相关事务,请毛老师具体管理这方面的人和事。
文参处决定宣传先从华盛顿市开始。毛老师和文参处的同事们在华盛顿最著名的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之自然博物馆布置了一个传统的京剧舞台。包括京剧舞台上的上场门和下场门,中间的《守旧》都是手工綉成的。同时还做了几个假人,安放了木偶。台上中间坐一个皇娘,旁边有老生和铜捶花脸。每个木偶身上安装了电动的机关, 一按,事先录制好的曲子就唱出来了:哐哐哐哐、哐呲呔呲哐呲呔呲哐……静谧的博物馆内上演一齣如假包换的《二进宫》 ,吸引了不少人特地跑去博物馆观看。后来爲了扩大宣传,毛老师找到台北专门做木偶的手工艺中心,定了好几个唱戏的木偶,包括《空城计》、《三娘教子》木偶。这些木偶都能够合著录音同时放送曲子。博物馆“搭台唱戏”效果突出,文参处又在美国商业部布置了一个小舞台,加强倡导。
国剧团的巡演,对美国各大城市侨界的国剧界产生了推波助澜的影响。旅美经济学教授刘大中、世界银行顾翊群和夫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张耀德、侨界李大为、蒋任等华府的京剧爱好者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以及简陋的服装和场面,排演国剧。人才日众,亦充实了行头,渐具规模。1973年票友们成立了中华国剧研究社,这个名字是毛老师起的。中华国剧研究社成立后马上筹备公演,向美国人介绍京剧。曲目选爲梅兰芳代表作之一的《贵妃醉酒》。
第一次公演前,在商务部先唱了一次《拾玉镯》“小试锋芒”。复兴剧校的周复娇饰演孙玉姣,侯榕生扮演傅朋,退休记者杨文璞扮演刘媒婆。唱将、文武场齐聚。戏服却是没有着落。毛老师专程拍马(开车)前往纽约找【业余】票房的萧明借戏服解燃眉之急。
萧明人称萧老板,是个戏痴,心心念念都在唱戏上面,是纽约【业余】剧社的顶梁柱。凡有演出,她必定从头忙到完。借了服装,毛老师复又诚恳邀请萧明女士南下华府唱旦角,请《雅集》(票房名称)的齐家旦唱小生。萧明还保留着这场演出的录像带。
萧明(前坐者)来华府观赏、指导 资料提供:康世京
《拾玉镯》这出戏只有三个角色,其余票友都毋有机会登台亮一嗓子,大家觉得不过瘾,都想登台,要唱大戏。
爲了演出成功,国剧研究社请毛老师出马拜访华府的名票友。第一个请的是庄生仑的太太庄陈碧如。她唱梅派很有分量。庄先生的胡琴拉得很棒。另一位梅派票友李佩云,也是华府票友中的佼佼者。毛老师再去请蒋任,通过蒋任又认识另外几位会唱戏的。包括老生宓海濳、小生侯榕生,人称侯爷,因酷爱京剧里周瑜一角色而得此名号。侯爷还是华府知名作家 ,个性豪爽,对日后华府京剧振兴贡献不少。驻美沈大使夫人魏惟仪,也出面请复兴戯校毕业的演员沈复嘉、周复娇,程复琴及旅美票友杨觉智、项振华、大使馆政治参事陈衡力等人一起参与,提供表演和化妆。另外请到文武场(乐队)会打鼓的余毅远。当时会拉琴的尚可找到几位,会打鼓的却是不多。京剧的文武场很重要,操琴者的技法、尤其是鼓师(小鼓手),敲击的鼓点是否在曲眼上,节奏的快慢、轻重直接影响整部戯的节奏和演员表演的情绪。可以说掌握着全场之节奏与进度乃至一切场中情况。
唱戏的人有了,文武场也到位了,《贵妃醉酒》的服装又成了问题。毛先生亲自打电话到台北,请台北空运一套演出服装到华府。
此次公演别开生面,其特别之处一是演出场地在北京楼餐馆,宾客以美国人爲主。大家先吃后看,反馈饭店历年来对京剧的支持;二是介绍故事情节,再讲解生旦净末丑不同角色各自的表演手法。三是介绍乐队文武场乐器的功能和作用等等。讲解一段表演一段,让美国人对京剧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有最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大使馆政治参事陈衡力(他最出名的是扮演花脸曹操)全程用英文为来宾介绍京剧。三岀特色鲜明又容易引起美国观衆共鸣和兴趣的短剧分别是《贵妃醉酒》、《蒋干盗书》和《空城计》片段。
这次推介演出效果很好、很热閙。大家演完后吃消夜,觉得这样就散了戏班,心有不甘,要继续唱。这样就封毛老师当了毛班主。
中华国剧社首次公演介绍戏单 资料提供:毛戎
1974年4月20 日中华国剧研究社公演《四郎探母》。动员几十个人一起参加。因为是票友演出,大家都要上场亮相一下,一个主角好几个人扮演。《四郎探母》中的四郎有出关的、见娘的、回令的三个。扮演公主的有沈复嘉(复兴戏校第一届的,专业演员),演出第一个公主,当时她正身怀六甲,挺着大肚子。还有陈碧如和卢胡权(扮演回令时的公主)。当天的开锣戯是由侯榕生和周复娇合演的《姑嫂比剑》。此次演出前的排戏是在李大为开的皇后饭店内进行的。
受到侨社京剧热的感染和鼓动,1976年,一群热爱京戏的留学生,于繁重的课业之余、打工之后,挤出时间,也排演了一出戏——《四五花洞》,并在侨界票友们的专场京剧演出中集体亮相,过瘾了一回。此戯有一段打斗的片段。剧社特别邀请担任多部武侠电影武术指导走红的徐庆春先生担任教练。是日,大家在舞台上或低吟高歌一曲,或合著锣鼓节拍,锵锵锵锵、锵哧呔哧锵!舞动刀枪棍棒神鬼交锋煞有介事!可算是华府京剧史上的佳话一段。日后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华府侨领巫和怡,王建鲁,名律师张士黔,科技企业家程杰三;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前海基会副秘书长和前中广董事长李庆平、前嘉义县长何嘉荣等人,或留美,或返乡,成家立业,奉献家庭、社会。他们倘若还记得那日的义气,当会一展快意笑顔。
参与演出活动的部分留学生 资料提供:康世京
未完待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毛戎先生笑谈华府京剧六十年之传奇故事
2020-12-13 02:21
-
FAPAC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华裔 莫天成先生
2020-11-04 06:30
-
成为决策层一员远比游说更有效——给你一个支持关群杰先生的理由
2020-03-18 18:26
-
2020西北春晚 西北同乡会为吴世华先生贺八十五华诞
2020-03-18 07:09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