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新闻

于梨华、古华讲扛鼎之作 韩秀导棕榈、芙蓉之谈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5-02 22:13 我要评论

 

10.會後部分聽眾合影(前中:於梨華,前左四:古華,前右四:韓秀).JPG

                                                            

(陈小青供稿)在2017年4月29日这一天,在另一位著名作家、传奇人物韩秀的牵线之下,华府华文作协获得殊荣,将他俩请来位于盖城的华府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做了题为【当《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遇到了《芙蓉镇》】的文学对谈,主持人正是韩秀。三大「名人」相聚首,回顾历史、畅谈文学;三人众多的「粉丝」从远近各路赶来,会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7. 會場一角.JPG

讲座以别出心裁的问答形式进行:韩秀轮流向于梨华、古华提问,后者依次作答。本身著作等身的韩秀对此二作品甚至两位作家的其他作品都了如指掌、事前又做足了「家庭作业」,其提问自具专家水平。她往往先问听众有关此二作者和他们有关的作品及年代等问题,让大家不知不觉对他们首先有了纵向的了解,其后才向两位作者发问;又每每先读出书中关键段落来作为例证再行提问。问题的内容既深刻又严肃,提问方式却又如此活泼,令席内听众一再捧腹。

4a. 於梨華在發言中.JPG

于梨华在回答中,谈到了她仍记忆犹新的许多往事,包括曾经经历过的许多不公平的人生待遇、对一些后来成为她书中重要人物的原型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义之举的强烈反感,以及她自己的反抗与坚强,而这些经历统统成为她作品中的养分。正如韩秀对她的感慨:「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她难怪要成功」。她还谈到自己擅长运用时空调配来增进描写的人物的立体性,乃因在美读新闻系时,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的作品,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她由此强调务必要读书,尤其注意意识流方面的写作方法,一旦熟习便会令自己的写作方便得多。她还特别强调了细密观察的重要性,说人称她「有第三只眼」、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她又最喜欢写人、对人非常有兴趣,所以观察总是非常用心、任何细节不曾放过,写出的东西也必会细腻饱满。对现下喜爱写作的人们来说,于梨华的叮嘱尤其语重心长。她要求大家务必要多读书、多观察;对写人物而言,一定要能听得见其讲话、看得见其表情;而最最重要之处,是若确想写作,就一定要像她和韩秀一样,每天必须要写,哪怕只写一小时、哪怕只写五分钟,关键是把心静下来:「这是最要紧的,叫作『持之以恒』」。

5a. 古華在發言中.JPG

古华在答题中,对自己《芙蓉镇》的得奖,部分归于时间所玩的把戏。在介绍了此书写作的历史的、苦难的大背景之后,他引用一篇评论说,这部书「如果是1957年所写,就会是极右派、关进牢房;如果是文革中所写,就会被杀头;但这本书是80年写、81年出版,所以得奖了」。他提到当时看《芙蓉镇》的盛况,以致有种说法是「满城争说《芙蓉镇》」 。 「时间是在玩魔术!」,他感慨道,同时认为他是个幸运的人。


虽然韩秀对二人的提问基于各自作品而多有不同,古华许多回答竟与于梨华殊途同归。他认为自己此书的结构是受到自己所读的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得到启发并融会贯通的结果。所以四章写了七个人物、是采用的一种跳跃性有节奏的写法、而不是从头写到尾,从而给人以更多的想像空间。他也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提到「故事可以虚构、细节不能捏造」,所以细节一定要真实。对于写小说,他给了大家三方面的忠告:(1)要学会倾听、习惯于倾听,甚至不同的观点也要倾听,那会是故事和语言的真正来源,甚至要大家注意「人在吵架的时候语言是最生动的」。 (2)正如于梨华所述,一定要注意细节、观察细节。 (3)不要埋怨生活,因为「再大的苦难,对作家来说也都是财富,都会变成我们的文字、变成我们的作品」。

会议中休和散会之时,听众排长队购书并排长队请求两位作家签书。由于于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一书尚未到货,许多人已留下姓名提前预定。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