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由刘绮君女士和华府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王志荣牵头,美国马州乐龄会和华府作协分别在2021年二月和五月主办两次中英文双语和老中青三代云端论坛---「农历新年说故事庆春节」和「亚太裔传统月亚裔美国人的危机与转机-来自亚裔的心声」。通过两次活动,我认识了绮君女士,非常欣赏她策划组织活动的魄力和自信,尤其喜欢她那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和温柔舒缓的中文,那份拥有东西方文化传统及学识所散发出的从容优雅和知性之美。
今日,也是六月节,亦称六月独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第一次庆祝纪念美国废除奴隶制的全国性联邦法定节日。华府作协云端艺文讲座有幸邀请绮君女士分享她的「华文文学翻译经验」,她分享自己「为什么要做翻译」以及「为什么喜欢散文」。早年在史密斯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和英法比较文学,曾在大三时回到台北一年,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语中心学习中文,她非常喜欢《文言文入门》和《古文观止》,这也为她打下更深厚的中文基础。之后她又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室攻读英法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
翻译和散文
八十年代,她替中国笔会将著名作家琦君的两篇散文〈毛衣〉和〈一对金手镯〉翻译成英文,被收录在2000年九歌文库的《琦君散文选中英对照》。中国文学已故著名评论家夏志清认为,琦君的散文是可以传世的,「琦君的小品散文在平实朴素中具见人情之真切,充分表达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特色」。绮君说自己的名字和作家琦君只有一子之差,翻译其作品真是缘分。
她还提到九十年代翻译过韩秀老师的散文〈楼上楼下〉。韩老师是作协前会长,多年来为作协学员授课,发表了四十多部书籍。这又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缘分。她说,「早期翻译是很难,很花时间的。现在虽有谷歌,但是翻译得不完全到位,还是需要自己加工」。「对一个字都要精打细敲,看汉字部首,数笔画,查字典,找定义,选恰好的字词。」她一直在学习,她深爱中文文字和文学,深深体会到这门语言的美妙。她很喜欢查理曼大帝的引述,「拥有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第二个灵魂」。她给大家推荐目前两位优秀翻译家Howard Goldblatt和John Balcom。
绮君女士说琦君的散文是一种怀旧,「对过往的一种多愁善感或一厢情愿的渴望,对与个人有幸福交接的一段时空的追忆」,是一种把思绪转化成文字的尝试。「个人化的一篇文章,通常用第一人称来书写,通过叙述者的个人经历把镜头聚焦在一个主题,始终基于真实的个人经历。」未来,她还想把一些像三毛,席慕容等女作家有关「我为什么要写作」诸篇她早期收集的文章整理出来,并翻译成英文。如果有人对散文感兴趣,她也推荐大家去读读美国作家Phillip Lopate发表的两本相关著作。同时她还请听众分享自己对散文创作和翻译的心得。这引起观众强烈共鸣,龚则韫老师和在哈佛大学的张凤老师也表达同感并分享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绮君的父母是河南南阳人,早期流亡学生,1949年10月徒步流离到中越边界的法属殖民地,经过四年辗转到台湾。她在台湾出生,六岁时从台湾移民美国东部定居。说到父辈们早期的艰辛,她忍不住动容。绮君女士还将讲述她几十年来为保存父母的生活故事所做的努力,包括2019年9月在联经出版社出版一本母亲王临冬的难民学生回忆录《回首流亡路-一九四九外一章》,以及一些其它散文的英文翻译。
「一点零代」和「一点五代」
她解释到成年以后移民到美国的称为「一点零代」(1.0代)。从小未成年随父母来美国的称为「一点五代」(1.5代)。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称为「二点零代」(2.0代),依次为三点零、四点零代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的定义,用的恰到好处,不禁点头赞许。通过自己在美国的成长经验以及从父辈们身上学到的传统价值,她深为自己拥有华裔背景而骄傲,她自诩自己是一个「大头菜」(内黄外黄)而非「香蕉」(外黄内白)。看到当下复杂大环境,年轻一代华裔的困惑、沮丧,甚至自卑,她忧心忡忡。她想分享自己的故事,她希望为年轻一代做一个桥梁,树立一个模范榜样。
我想「一点零代」的共性大致为中文是母语,英文水平有限,根据教育和职业等个人背景参差不齐,相对较难融入美国文化。而这一代的背景也相应来说较为复杂,有来自台湾、大陆和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华人。有上个世纪老一代移民,为了生存,为了适应,为了下一代,可以说历经千难万苦。有本世纪初移民的中生代,他们也在打拼和奋斗,但与早期移民相比,也有更多的资源,适应和融入主流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所受的艰辛不可同日而语。而近几年来的新生代移民,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更富足,享有更加多的资源,也可以算是特别群体。
从小随父母来美国的「一点五代」,他/她们通常以英文为母语,对中文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知程度也各有千秋。因没有语言障碍,从小在美国获得教育,更多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从事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像绮君女士这样优秀的「一点五代」和一些「一点零代」美籍华人在美国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领域等各个行业,或凤毛麟角或比比皆是,或名人或普通人,她们为华裔做出优秀的榜样,是可敬可佩的。上世纪她从美国到台湾时,深感文化震惊,而我2000年移民来美国的「一点零代」也有类似文化震撼。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今天听了这个讲座,尤其感到,无论是从写作和翻译的角度出发,还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还是肩负培养下一代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第一代」和「第一点五代」联手合作,扬长避短,互动交流学习,发挥彼此专长,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主流是上上策。在座的都有切身感受,当然这也困难重重。这不仅涉及语言、文化和肤色,更涉及到历史、宗教和价值观等诸多因素。没有回头路,只能迎难而上。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二十年、三十年,更别说一百年,但是绮君女士带动我们去思考,去行动。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希望难道不是所有时代和世代人类共同的心声和愿望吗?一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而我脑海也浮现伟大之河密西西比……
高霞 2021年6月19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借居森林 童话镇上的真实故事
2023-12-20 02:43
-
我和你 与秋天的故事
2023-11-26 00:13
-
学习唱歌的一点体会
2023-09-05 05:20
-
用真情讲述关爱的故事 “华手大赛”掌声中完美收官
2023-01-16 07:29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