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美华史记|留美学人:许芹的女婿们

来源:未知 阅读: 2021-12-11 06:24 我要评论





作者:唐孝先(William Tang)(亚利桑那华人历史协会副会长)编辑:苏欣 (Xin Su)、婕妮(Jenny Z)

纽约市第一中华基督教长老会(The First Chines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New York City)创始人、第一位华人牧师许芹(Huie Kin, 1854-1934),是孙中山先生的至交好友,他慷慨支持孙先生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孙先生每次来纽约,都住在许牧师的教堂宿舍里。




图一,纽约市第一中华基督教长老。 First Chinese Presbyterian Church, 61 Henry Street.  

许芹1854年(清咸丰四年)出生在中国广东侨乡台山,1868年(清同治七年)他十四岁时来到美国。后信仰基督教,读神学院成为牧师。1887年,许芹与荷兰裔美国人露易丝 • 范 • 阿尔南(Louise Van Arnam, 1864-1944)结婚,婚后育有三子六女。




图二,许芹和家人。Note: Huie family portrait (~1911)Front: Louise, Ruth, Huie Kin, Arthur, Louise Huie, Albert, Dorothy, Alice.  Back: Caroline, Irving, Helen.

他们的三位儿子长大成人,均娶美国姑娘为妻。六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都嫁给来美国的基督徒中国留学生。

六位女儿结婚后,全跟随夫婿回中国。六对伉俪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生育子女众多,终生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并且长寿者居多,还有百岁老人。

许芹的六位女婿,个个都是留美学人中的一代精英,为中国的现代文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所以许芹后代组成的大家庭,有“民国第一学术家庭”之称。

张福良




图三,张福良

大女儿许海丽(Harriet Louise Hai-li Huie, 1893-1991),纽约市大学亨特(Hunter)学院毕业,嫁给耶鲁大学森林学院毕业的张福良(Fu-liang Chang, 1889-1984)。

张福良,江苏人,是1909年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在耶鲁大学攻读森林学。回中国后,先在长沙雅礼中学任教。1930年代投身乡村建设运动,1940年代参与工业合作社运动,以农业专家的角色,在国家最基层的建设岗位上耕耘,不负书生的报国初衷。

张福良的著作《当东方遇见西方》(When East Met West: A Personal Story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a),赛珍珠(Pearl S. Buck)作序,是基督教江西乡村实验运动文献,1972年由Yale-In-China Association 出版。




图四,张福良的著作《当东方遇见西方》

晏阳初




图五,晏阳初

二女儿许雅丽(Alice Ordania Ya-li Huie, 1895-1980)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嫁给晏阳初(James Y. C. Yen, 1890-1990)。

晏阳初出生在中国四川省内地农村,在来华基督教宣教士的鼓励、栽培下,前往香港求学,进而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前往法国占地服务华工,体会到平民识字教育的重要。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后,投身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两大事业,带动知识分子下乡的浪潮。

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3月他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前后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重大影响,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晏阳初来到北京,在张伯荃、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他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晏阳初逐步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平教会选择河北省定县为平民教育的试点。他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方面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

他的工作受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关注,出版与他的访谈录《告语人民》(Tell the People)。晏阳初的理念得到国际的重视。1943年天文学家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美洲各高等学术机构评出并表扬十位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当代伟人,晏阳初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人,与阿尔巴特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亨利 • 福特(Henry Ford)、华特 • 迪士尼(Walt Disney)、约翰 • 杜威(John Dewey)等知名人士同台领奖。




图六,晏阳初和爱因斯坦。1943 James Y C Yen and Albert Einstein before wave theory Navy work Iola Register KS June 1.

1949年10月20日,晏阳初从重庆飞抵台北,参加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会议。台湾的农村建设,大量借鉴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农村工作经验,为日后台湾经济腾飞奠定重要基层。一周后他取道香港赴美国。在美国,他协助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

朱友渔




图七,朱友渔

三女儿许灵毓(Caroline Alida Ling-yu Huie, 1897-1970),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女子学院首任院长,嫁给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朱友渔(Andrew Yu-yue Tsu, 1886-1986)。

朱友渔是上海人,1907年圣约翰大学首批四名毕业生之一。在江苏无锡教会服务两年之后,他于1909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圣公会位于纽约的中央神学院(General Theological Seminary)学习社会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获神学硕士和神学博士学位。

1912年,朱友渔回中国,此后在圣约翰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1924年,他出任北京协和医院院牧。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该院,应家属之请,在医院里举行一场追思礼拜,由刘廷芳和朱友渔共同主礼。抗战期间,朱友渔在滇缅公路服务,因而有“滇缅公路主教”之称。1947年8月,中华圣公会总议会决定,设立中华圣公会中央办事处,设在上海虹口闽行路152号,朱友渔为总干事。1950年7月,朱友渔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了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中央委员会会议。他回国后,于1950年12月7日离开上海,赴香港转往美国洛杉矶。在1951年4月的中国基督教控诉运动中,朱友渔是首先被控诉的四名华人基督教领袖之一。1986年,朱友渔逝世,享年100岁。





图八,朱友渔去世的报道文。图片取自The News-Journal Papers. Monday, April14, 1986.

桂质廷




图九,桂质廷

四女儿许海兰(Helen Pierson Hai-lan Huie, 1899-1995),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毕业,嫁给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桂质廷(Paul Kwei, 1895-1961),一直在武汉大学教书,曾任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桂质廷,湖北省江陵沙市人,出身圣公会牧师家庭。父亲是沙市圣公会会长兼教会小学校长。桂质廷幼年即受洗礼,教名保罗(Paul)。

1912年,桂质廷以总分第一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高等文科。1914年被保送留美,进入耶鲁大学,先学文科,后转学理科。1917年获学士学位,随即进入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青年会征集华人到法国为挖战壕的华工服务,桂质廷应征于1918年5月到达,他们教华工识字,代写家信,还做各种生活福利工作。战争结束后,他于1919年6月再到美国继续学习。这次他入康奈尔大学,研究无线电,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回中国。1923年,桂质廷在长沙雅礼大学任教时,由洛克菲勒基金奖学金资助,到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他跟随著名物理学家K. T.康普顿(Compton)研究气体放电和紫外光谱,于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桂质廷学成回国。他致力于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与教学,连续主持华中大学、武汉大学的物理系、理学院多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科学人才。

周学章




图十,周学章

五女儿许淑文(Ruth Gorham Shu-wen Huie, 1901-1990),伍斯特学院(Wooster College)体育系毕业,后在燕京大学教篮球、羽毛球等,嫁给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周学章(Henry Hsieh-chang Chou, 1893-1945)。

周学章生于今中国天津市郊区新城县,自幼勤奋好学,自学能力强。早年就读天津省立师范学院和保定高等师范学院,由于成绩优秀,学行卓越,获得了省政府公费留学美国的资格。后于1919年获欧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学士学位,毕业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于1923年获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体育系主任。周学章在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管理中,不但扩展、提高燕大教育系的教学课程和学术研究,同时还积极推动乡村教育。他专门到欧洲考察各国教育状况,并收集国外教材。周学章主张积极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卫生教育与生计教育等四大方面,来实现“去贫致富”的教育救国目标。他在1937年成功创建了诚孚师范学校和冉村实验区,为中国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期间,周学章与一批燕京大学教师被囚禁在日军宪兵队牢房,饱受折磨,终不为威屈。出狱后也坚决拒绝日伪威胁利诱,不为日伪政权服务。不幸于日本投降前病逝。战后获得国民政府明令嘉奖。周夫人许淑文继续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开展体育教育,直到退休。

王逸慧




图十一,王逸慧

小女儿许德兰(Dorothy Esther Te-lan Huie, 1902-?)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嫁给霍布金斯大学毕业的王逸慧(Amos Wong, 1899-1958)。

王逸慧,中国福建福州人,出生贫寒家庭,从中学到大学,勤工俭学。1923年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最后的治疗,当时在外科的王逸慧医生也是医疗团队的成员之一。 1926年,被选送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院外科进修。同年年底,转到约翰斯 • 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了一年多妇产科,还在纽约州立医院担任四个月的住院医师,在妇产科学科领域里打下坚实的基础。出国进修前后,服务于北京协和医院,对妇产科的学术研究与临床治疗,作出重大贡献。

1928年,王逸慧回国,仍回北京协和医院,任助教和住院医生。不久他被晋升为副教授,并任妇产科副主任。1935年他离开北京,到上海医学院任妇产科主任、教授。1937年,他又回到母校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任妇产科教授,为妇产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逸慧支持抗日运动。1939年,他筹集资金在法租界创办上海伤兵医院和上海难民产科医院。1950年,王逸慧参加了中华医学会,被选为学会经济委员会委员。1951年,为响应“支援西北建设”,把自己开办的私立上海医院献给国家,带着一批医务骨干和价值昂贵的医疗器械来到西安,被分配在西北第二陆军医院妇产科工作,不久任该院副院长兼妇产科主任。还建立了宫颈癌病房,用他从上海带来的激光仪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1958年3月,王逸慧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因突发心肌梗死逝世。

许芹后代成为国际大家庭

许芹牧师夫妇三子六女的后代,枝叶繁茂,根系四通八达,至今人数已有四、五百人,遍及世界各地,化为不同肤色的各族裔,但不忘本,每隔几年都会举行家族大团圆,其乐融融。许芹自传里有这样一段话:“像在我之前的许多亲戚一样,我为淘金来到美国,结果却得到不会朽坏的財宝,以及盗贼无法偷窃的幸福。”




图十二,许芹后代。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唐崇荣牧师告别布道会将在大华府盛大举行

    唐崇荣牧师告别布道会将在大华府盛大举行

    2023-08-03 10:18

  • 2023 北美华人暨晓兰杯排球赛 补记

    2023 北美华人暨晓兰杯排球赛 补记

    2023-07-16 01:13

  • 2023 北美华人暨晓兰杯排球赛

    2023 北美华人暨晓兰杯排球赛

    2023-06-24 00:07

  • 一位奉献教育事业20多年的竞选人 美华话题访谈竞选蒙郡教委委员

    一位奉献教育事业20多年的竞选人 美华话题访谈竞选蒙郡教委委员

    2022-04-01 00:0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