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中国瓷母-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展览讲座2024年5月6日美国华盛

来源:未知 阅读: 2024-05-01 08:13 我要评论



《中国瓷母-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 中国越窑青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鹏飞经典作品展2024年5月4日-5月3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首展,主办方特别邀请大华府著名文化学者、大律师陆文岳博士在5月6日晚主讲《中国瓷母-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专题。

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窑系,其主要产地是唐代越州、明州(今浙江省上虞、慈溪)一带,故从五代时便得名“越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中国的“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

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唐代诗人陆龟蒙曾这样赞美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饮茶。越窑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质,青绿略带闪黄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汤的绿色。因此越窑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盛行的饮茶风尚对越窑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响。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现了荷叶式、花口式的盘和碗。

越窑青瓷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花、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以划花为多。常见的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被称作“秘色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




越窑青瓷历史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证明,浙江省上虞、慈溪是中国的青瓷发源地,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有“龙窑”数百座,烧出的产品有釉陶和印纹陶,这便是“越瓷”前身。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纯熟的程度。那时,由于创造了将肧体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从而使产品器形端正,肧胎减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其中尤以“秘色窑瓷器”最为著称。越瓷从唐代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就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埃及、马来西亚、印尼、日本等许多国家。

六朝青瓷的造型,一般说来比较单纯而相对稳定,变化不是太大,样式也不算太多。早期的瓷器因袭两汉旧制,显得拙朴规整,淳厚稳重,只有西晋青瓷造形丰富,承前启后,艺术性又特别强,设计方面做到了在实用的条件下适当注意美观大方。总体感觉清新典雅、柔和轻巧。到了唐代,各个艺术门类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越窑青瓷在唐代辉煌璀璨文化的影响下,又有了突出的成就。唐代的“秘色瓷”是越窑的代表作品。隋唐五代的越窑可以说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窑场扩大、作坊激增。仅上虞县就有28处。官府设立贡窑,其产品地位空前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并跻身于社会上层的生活领域。也由于越窑产品与金银、宝器、丝绸、珍品并列,使越窑成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首。许多文人纷纷吟赋作诗来赞美越窑。如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许浑的“越瓯秋水澄”;郑谷的“茶新换越瓯”;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反映了越窑瓷的釉色特点。或碧玉般晶莹,或嫩荷般透翠,或层峦叠翠般舒目,等等。

越瓷作为茶具风气很是盛行。陆羽在其名著《茶经》中认为“越州上”,因为它“类玉”、“类冰”瓷青则茶色绿。这虽是从饮茶的角度来议论,却反映了越瓷青色微浅,釉色透明又具幽美感,实属工艺与设计结合的完美佳品。唐王室墓出土的青瓷,证实青绿釉或是青黄釉都是秘色瓷的范畴。釉色中当以青绿色及湖绿色为上,这也反映了“千峰翠色”的诗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越窑青瓷造型丰富多彩。东晋的青瓷造型偏重经济实用,到了南朝,器型演变得挺拔修长、瘦俏轻盈。众多六朝青瓷以日常用品为主流,罐、壶、碗、盂、盒、洗、水注、钵、砚、熏、炉、尊、灯、虎子、瓶、盏等是常见器形。还有的青瓷器皿取动物形象作为造型的局部或整体,优雅别致,妙趣横生,大大改变了汉代及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罐、碗、壶等造型单调的局面,同时又将实用器形雕塑化,诸如:卧羊、熊尊、鸟盂、虎形、狮形插座,融观赏实用于一体。




典型的代表造型有鸡首壶和青瓷虎子。鸡首壶是六朝时期青瓷的代表造型之一。一般为深盘口,细颈,鼓腹,平底。鸡首昂立于肩部,器柄粗壮有力,有的柄端呈龙首型。这种造型出现于东晋晚期,以后逐渐流行。关于鸡首壶的用途,根据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当时煮茶的方法,用鸡首壶盛茶的可能性最大。中国饮茶历史悠久,《神农本草》载:“神农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人们已经知道茶能解毒治病,至东周西汉四川等地逐渐形成饮茶习惯,东汉时饮茶之风传到长江下游,两晋时发展很快,尤其是东晋,饮茶已成为王室贵族的一种嗜好。

东汉到南宋的越窑青瓷有着不同造型和釉色,因此,鸡首壶流行较为普遍。青瓷虎子是越窑青瓷的另一种代表造型。如出土于浙江的青瓷提梁虎子,整器呈卧虎形,“虎头上仰,口鼻张扬,虎牙外露,环眼暴珠,双耳挺竖,须毛刚劲,面有斑纹,短颈缩项。”虎身蹲伏,背按弯曲形绳纹提梁,腹部两侧刻画飞翼。虎子的历史从考古资料看,可上溯到战国和汉代,那时出的青瓷虎于造型简单未呈虎形,到六朝时期开始有所变化。它的用途有两说,即可当便溺之用,又可作盛水之用的清水器。

六朝时期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人文观念渗透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特殊格调的时代个性,表现在对瓷器造型的审美追求上,则有别于汉代的浑厚,流露出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明显地受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生活时尚、审美意趣的影响。从三国到南朝,其造型的演变一脉相承.从摆脱单纯的日用到追求质拙灵巧的美与实用有机结合,形体由扁矮硕圆到修长瘦俏,轮廓从刻板的圆弧到富于变化的优美曲线,这些时代特征在六朝青瓷盘口壶、鸡首壶、虎子等器形的演变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唐代越窑青瓷佳品中除了执壶、罂、盘、缸、洗、钵、碗、杯以外,还有灯盏、熏炉等器皿,如浙江临安出土的越窑褐彩如意云纹镂孔熏炉,全器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盖呈头盔形,有镂孔,釉色青绿,整个炉身绘有釉上彩如意云纹,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炉身下设五个兽头支足,炉座的造型也颇具特色。此炉为焚香用具,体积较大且造型别致,为唐代越窑青瓷的上品。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不仅质量显著提高、品种繁多,而且装饰亦精美动人。瓷器的质量较高,在器物的装饰上与三国两晋时期一脉相承,并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有独到之处的作品,使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更加璀璨夺目。

秘色瓷的出现,隋唐经济的大发展使陶瓷工业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越窑产品追求“似冰类玉”的釉色效果与高超成熟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唐代,以釉取胜的越窑几乎是专门提供宫廷的用品。用官府督造,这也是后来官窑的前身。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具有代表的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八棱净水瓶”就是越窑青瓷的上品,此瓶以腹部突起的八条突棱为装饰,与瓶颈三道弦纹呼应,造型简洁典雅,釉色均匀如湖水般碧绿柔和,风格素雅。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碗,釉中含铁,用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光润,细腻华美。




在唐代越窑古瓷的装饰艺术已经得到高速的发展,其装饰方法虽然承袭传统的刻花、划花、印花和堆塑等,但其技艺手法却颇有进步,如刻花和划花是用流利的线条在胎上釉下刻画出生动活泼的纹样。有龙、狮子、凤鸟、仙鹤、鹤鹅、双鱼、牡丹、莲花、宝相花、卷草和人物、山水等纹样,布局严谨,生动活泼。青瓷的图案生动逼真,适合时尚,对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文体生活等有很大的帮助。唐后期击瓯奏乐的人很多,他们在碗内注入多少不同的清水,便可敲击成乐,这样的瓷碗必定胎质坚密,烧成时温度很高。越窑瓷即具有如此特性。秘色瓷更是釉面匀净,开启了陶瓷质感如玉类冰的新风。

越窑青瓷的文化影响分为内外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内影响,东汉后到南宋的越窑青瓷其造型和釉色均不同,由于唐代对外交往的频繁,在唐代青瓷中,还可见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痕迹。具有代表的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瓷凤首龙柄壶”,壶身是一修长的瓶体,壶盖是一个捏塑的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弯曲的柄塑成一条由口至底的矫健长龙。造型巧妙,形态生动。它既吸收了当时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造型,又把中国特有的龙凤融为一体,是一件中外文化结合得十分巧妙的罕见器皿品种。壶上的装饰纹样设计也是唐瓷中的典型。

壶腹部有六组联珠纹,联珠纹内安排六个大力士坦胸露腹披巾舞蹈,空隙处安排有月亮、星星、飞鸟、水壶等,下层是六组精美的宝相花图察,壶颈和足部安排了联珠、莲瓣、卷草等装饰,整件器皿造型优美瑰丽。主题纹样也颇为突出,造形和整饰两者结合得十分巧妙。这些足以说明沿着丝绸之路,渊远流长的文化交流,曾使中国彩陶艺术增添过绚丽的光彩。

陶瓷艺术灿烂辉煌的基础是精良的制作工艺,唐代越瓷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水平,都显示了盛唐的风范,艺术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技艺与风格,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不可忽视的阶段,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是对外影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并且源源不断地运销海外,对世界文化起到巨大的影响,因而博得了“瓷器之国”的雅称。在清代以前一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名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类瓷器争艳斗妍、灿若群星。而烧造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越窑。

越窑遍布山阴、会嵇 ( 山阴、会嵇今绍兴市 ) 、上虞、余姚、慈溪、肖山等地。越窑从商代烧造原始青瓷和几何印纹硬陶起直到东汉时期,我国陶瓷史上划时代重大发明,上虞县小仙坛、帐子山一还发明成熟瓷器,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的源地。

越窑瓷器之所以著称于世,是因为她不但釉色类玉、类冰,而且造型高超精湛,雕塑精美、器物众多千瓷百态,深受国内外人们所喜爱和珍视。越窑瓷器从东汉创造成熟瓷器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直至唐、宋近千所繁盛不衰,唐、宋时期已形成一个庞大制瓷系统,吴越王时期还专设了官窑“秘色窑”,秘色窑在民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青绿美丽的釉色、精致的造型,奔放的线划花纹,被称为青瓷中的精品为世人所珍视。促使越瓷大发展,不但是国内需求量增大,而且是越窑瓷器的大量对外输出国外。从2013年世界各地出土陶瓷器中,越窑又可以居首位。越窑青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世界各地的遗址和港口往往发现有越窑的青瓷器,现根据发表的有关资料试举几例。

在日本发现越窑青瓷很多,仅在鸿胪馆遗址就有2500多片。在奈良法隆寺,保存着高26.4cm,口径13.6cm,底径10.1cm的越窑青瓷四系壶,平城京出土了越窑青瓷碗,于治市发现了双耳执壶,其他如京都仁和寺、立明寺、久米留市山本等地发现了越窑青瓷和瓷片。 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沙特越印度尼西亚等国和地区,都大量出土和收藏 越窑青瓷器和瓷片。自本世经20年代以来,收藏在菲律宾的国家博物馆,人类学研究所的菲律宾大学等处,以及许多著名收藏家争相收藏中国陶瓷,建筑家罗库信一人搜集中国陶瓷七千年以上,但收搜的中国陶瓷从九世纪的越窑从九世纪的越窑,越窑系的陶瓷开始。 印度、泰国、伊朗等国近年来(2009年-2013)年均出土和发现越窑青 瓷器和瓷片。伊朗出土中国陶瓷器极为丰富,著名的古代海港西拉夫是出土中国陶瓷重要遗址,英国别致造型、各种镂空雕刻、划刻、堆塑等艺术装饰。使胎质、釉色、装饰副为独雎的艺术精品。如上述在陶史上划时代发明恰恰是越窑所发明,越窑瓷器问世,不仅受到中国人民嘉爱,而且也为世界人民所倾倒。




中国陶瓷大量输出,对世界人民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陶瓷未进入之前,当地人民无饮食器皿宋赵汝适《诸蕃志》登流眉条,记载当地饮食习惯“饮食以木癸为碗,不施匙筋、木菊而食之”。《诸蕃志》苏吉丹条:“饮食不用器皿,以竹编、贝叶为器,食毕则弃之”。随着我国瓷器输入,东南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找到理想的生活用具。如上述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土和发现那么多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输出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起到巨大影响。非洲北部埃及开罗的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中国陶器一万二千片之多,在这些陶器中数量最多又是越窑青瓷,而越窑青瓷质量非常优良,品种又是精品。在这遗址发现越窑青瓷里面装饰刻划花纹,有葵花瓣纹,有镂空等制品,感兴趣的是在距今800多年前毁灭的福斯塔遗址中,无论原是官府、民宅、商店到处发现中国陶瓷片,可以推断为当时越窑青瓷对古开罗人们生活起到重大影响。

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非洲、欧洲以至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争相收藏越窑青瓷,军政要人、个人收藏家也富豪地争相收藏中国陶器,投集中国陶瓷又是从九世纪的越窑,越窑系开始。可见越窑青瓷的问世、不仅对世界物质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精神文化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越窑青瓷发明也推动了世界陶瓷工艺发展。埃及较早生产陶器的,那里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经生产了铜绿色的、闪烁着绿色光泽的碱性釉陶器,但在福斯塔遗址的仓库里收藏六、七万件陶瓷片,其中大部份是埃及的制品,但竞有百分七十到八十都是在某一点仿中国陶瓷的仿制品。其中也有越窑瓷、埃及的仿越窑制品为黄褐线刻的陶器。越窑青瓷也被其他国家所仿制,特制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青翠晶莹的釉色,“园似月魂坠,轻如云魂起”的胎骨,和千瓷百态的造型,被世界人们所欣赏、所追。

佛教在汉以前很早就传入中国,但当时统治阶级和人们并不十分注重,其时教义并不甚显,信奉者大致知道对佛像顶礼膜拜以求得佛道。佛教到南北朝和唐朝才在中国兴起,佛教的发展使得上到皇帝、士大夫,下到庶民百姓,到外造寺院、庙堂成千上万的人们却顶礼拜以求神灵。统治阶层派高僧去西天取经同时随带来了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中亚等国的绘画 、雕塑、音乐艺术等知识。佛教文化“宝相”装饰以荷花为母体,意为佛像庄严端正。南北朝唐越窑匠人们也吸收了,这一外来文化,装饰到瓷器物上,如有的碗与盏的造型为荷花形、碗的内底划刻莲花瓣纹罐或瓶器物上划刻上莲花瓣纹,有的是仰莲覆莲,甚至连较小的粉盒上也有莲花瓣纹。南北朝、唐朝越窑瓷器主要花纹就是刻划莲瓣纹,莲瓣纹也成为鉴定这个时期纹饰主要特征之一。莲瓣纹的越窑青瓷一方面为国内人们信仰佛教所需要,或当死人后明器,或为膜拜佛像祭器,另一方面也为东南亚信仰佛教国家和地区外销的需要,促进了瓷业生产发展,唐宋时期,烧制瓷器的地域和范围相当广,在绍兴、上虞、嵊县、余姚、慈溪、鄞县、镇海、奉化、象山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越窑窑址,而且其分布区域和数量都空前超过了前代,仅余姚上村湖一带就分布着窑址二十余处,越窑青瓷生产在唐朝和北宋发展成为鼎盛时期。

南北朝和唐代越窑青瓷出现的莲花瓣纹装饰以及造型,使越窑青瓷装饰更丰富美丽,造型更别致,加上釉色“类冰”“类玉”,唐代越窑青瓷成为我国古陶瓷一颗明珠。显示了中国陶瓷艺术家融汇外来有益文化的能力,而且更广泛的范围内反映出唐代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中国陶瓷艺术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实践,恰好体现了汉民族融汇世界先进文化智慧和技术,也是汉族艺术不断得以繁荣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越窑青瓷对外的输出,促进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习惯,提高那里的物质文明,埃及以及非洲等国家对越窑青瓷欣赏和追求,并全进行仿制,丰富这些国家精神生活和陶瓷业的发展,越窑青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越窑青瓷在南北朝、唐代出现的莲花瓣纹,融化了外来文化,形成汉民族自己的特突艺术风格,使越窑青瓷更加鲜艳夺目越窑青瓷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越窑青瓷极品越窑青釉八棱瓶,瓶直口,长颈,腹部呈八棱形,圈足外侈。灰白色胎,质致密。釉呈浅青绿色,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类似的越窑青瓷器14件,其中一件八棱瓶与此件相似,说明这些越窑器的制作从选料、淘洗,及至成器、施釉、烧制等各道工序一丝不苟,应为当时越窑的上品,可能是供奉宫廷的佳器。

出生于中国浙江上虞的陈鹏飞系国家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名誉馆长、越窑青瓷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越窑青瓷艺术第一人。

《中国瓷母-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讲座欢迎参加(免费),时间:2024年5月6日晚上 6:30 - 8:00点,展览时间:2024年5月4日-5月30日,讲座地点:(Community Center, Village of Friendship Heights), 4433 South Park Avenue, Chevy Chase, MD 20815。主办单位:Community Center, Village of Friendship Heights & Center for the Arts, US Asian Cultural Academy)。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65岁登记红蓝卡保险须知”免费中文讲座于CCACC成功举办

    “65岁登记红蓝卡保险须知”免费中文讲座于CCACC成功举办

    2024-05-13 21:12

  • 《中国瓷母-越窑青瓷展览和讲座》成功举办,蒙郡四学生获褒奖

    《中国瓷母-越窑青瓷展览和讲座》成功举办,蒙郡四学生获褒奖

    2024-05-12 08:45

  • 欢迎加入美京医疗中心“提防脑中风”线上中文讲座

    欢迎加入美京医疗中心“提防脑中风”线上中文讲座

    2024-04-28 09:25

  • 半杯清茶社五月十八日讲座预告 我们今天为什么读海子

    半杯清茶社五月十八日讲座预告 我们今天为什么读海子

    2024-04-28 07:24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