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一族
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将人类从枯燥无味的驾驶席上拯救出来,“罗马”的坐落是毫无争议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和更富野心的智慧城市,不过是附带效应。在自动驾驶部署的初期,在有人和无人驾驶工具混行阶段,可能带来更严重的拥堵和混乱,但几乎没有人怀疑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前景。
对于有多少条道路通向“罗马”,则存在巨大的争议。自动驾驶技术路径并非是“扁平”的,它更像一个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局面。
多棱镜的几个面
如果按照算法调度来区分,分为本地智能派和车联网调度派。事实上,解决了V2X通讯后,云端和车际都能发出“建议”指令,减轻本地决策的压力,而非完全替代本地智能。
不过,由于车联网的漫长产业链,在未来是巨大的财富,在如今则是沉重的负担。目前所有的科技公司和车企,都不想将希望寄托在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通讯运营商身上。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展本地智能,试图独立解决所有技术上的难题。但车联网一旦投入实际部署,哪怕在早期阶段。在本地智能上碰了钉子的公司,又将会热烈追捧V2X大法。因此,这两派在未来某个阶段,将会合流。
这样看来,目前所有的科技公司和车企,都属于本地智能派,车联网派尚未诞生。
有人提出按照感知技术来区分技术路线。
纯机器视觉方案,以以色列Mobileye公司提供的系统为代表。特斯拉在2016年因为某些原因,不再与该公司合作。在舆论看来,纯机器视觉受到光线和天气的严格限制,有天然缺陷。Mobileye公司后来推出的产品,除了摄像头,也采用了其他传感器。
譬如使用毫米波雷达 + 超声波雷达 + 摄像头,这是特斯拉在与Mobileye分手后所使用的典型方案。该方案的好处在于,只需要较少的计算资源和廉价的感知系统,就可以评估环境,代价是精度不高。
而谷歌、优步为代表的企业则使用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64阶扫描雷达价格昂贵,但看的远,适合高速驾驶。谷歌正在努力降低其成本。作为替代方案的固态激光雷达,被优步采用,缺点是视角受限,需要多装几个。而且,为了确保安全,优步也同样配置了扫描激光雷达。
有算法专家认为,激光雷达的使用属于矫枉过正。廉价方案并不成为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障碍。
车企和科技公司的分歧
如果按照SAE International的分类标准,自动驾驶被分为L0~L5共6个级别。L0级是人工驾驶,L4级和L5级均为“全自动驾驶”(即常说的无人驾驶),区别在于,前者适用大部分工况,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人工干预;后者则适用所有工况,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即传说中的“罗马”。
在这里,科技企业和车企产生了严重分歧。车企拥有积累数十年的重工业资产,它们既是财富,也是负担。即便技术上允许,车企也绝不希望一步到位部署L4、L5级自动驾驶系统。如果这样的话,整个人类就不再需要如此之多的车辆,甚至不需要私人拥有车辆。汽车产业被摧毁的结果是,几乎只有很少的厂家能活下来。因此,循着自动驾驶进化的台阶,逐级上升,渐进式推进技术。在每一个台阶停留得足够久,攫取到足够的利益,成为车企自动驾驶共同的战略,无论“战略”被打扮成什么样。
这些车企从自动刹车、定速巡航、acc巡航、方向控制,最终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无方向盘、无油门刹车)。?特斯拉走在自动驾驶部署的前列(尽管它出于责任规避自称辅助驾驶)。
通用、奔驰、奥迪和福特,都测试了自动驾驶系统,甚至是加州自动驾驶测试名单上的常客,但它们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投入实际部署。它们在高端车型上应用的某些功能——拥堵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等,具备自动驾驶的某些特征,同时仍以人工驾驶为主。
而谷歌旗下的Waymo,实际上将汽车视为自学习、能行走的机器人。通过模拟驾驶员的大脑完成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都希望绕过辅助驾驶,直接系统介入,取代人类,实现无人驾驶。刚刚遭遇重大挫折的优步,也基于这种设计,在亚利桑那州进行路测。
虽然科技公司企图一步到位,他们实现自动驾驶算法路径不同。
谷歌是最早将神经网络用于自动驾驶的公司。车载计算机用于确定具体场景,并在成千上万个决策可能中遴选出最佳的那一个。然而,网络的复杂性质,可能使得人类难以理解系统做出某些决定的逻辑。作为改进,谷歌工程师们将神经网络与基于规则的编程方法相结合,特定场景将被引入“独立进程”。而通过“模式”学习,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基于统计推理模型的混合算法,是谷歌目前所应用算法路线。
相比而言,“基于规则的决策”系统,需要穷尽所有可能的场景,并事先对决策系统编程。虽然这样一来不再要求系统具有自学习能力,但使用场景受到限制。该算法只用于园区自动驾驶等固定场景。
测试与训练
按照美国2013-2015年的统计,每1亿英里造成1.09起交通死亡事故(中国情况要糟糕得多,死亡数据比美国高一个数量级)。为了体现相对人类的优势,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到数十亿英里,才有说服力。如果都采用实际测试,需要组织数百辆车的庞大车队,24小时运行,经历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积累3亿英里数据。
为了压缩测试进程,Waymo采用实测+虚拟测试结合的方式。前者数百万英里,而后者在数月时间内可以轻易1亿英里。后者用算法控制虚拟车辆,应对各种虚拟场景,以检验其决策是否适当。这其实是一种混合测试。
而特斯拉独辟蹊径,采用“影子测试”。每一辆出售的特斯拉车辆,在后台都有“影子驾驶”模式,在实际路况下虚拟决策,然后将数据上传服务器,用于事后分析。这相当于所有特斯拉车主帮助公司测试。
特斯拉则认为,实际路况下虚拟驾驶,就可以使系统自主学习,直至进化到L4级自动驾驶阶段。这涉及到实际驾驶是否是必须的问题。当然,作为补充,马斯克承诺特斯拉将进行横穿全美自动驾驶测试(其中包含越野路况)。他承认,目前量产车内制代码无法做到跨州自动驾驶。为了横跨两洋,必须要敲很多的“自定义代码”,而且只能针对横穿美国线路。特斯拉没有考虑到各州自动驾驶法律不同的障碍。
而丰田成立的“丰田研究院先进开发公司”,则采用了“变种影子测试”。他们计划在量产车上安装廉价传感器,在重复路线下的低精度数据,可以提炼出高精度地图数据。该做法可以轻易转换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方法。不过,丰田的计划仍停留在纸上。
虽然技术路线不同,但终极目标早就出现在地平线上。硬件方面的创新提供了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但软件仍然是障碍。自动驾驶车辆仍然必须学习与其他车辆“协商”驾驶方式,这是令研究人员殚精竭虑的博弈难题。不仅需要大量前期开发,还需要长期测试和验证。
最近优步的事故提示了自动驾驶系统面临的复杂局面。在系统无法应付的时候,如何选择最小风险的方式退出,需要设立安全机制,避免恶性事故。全面引入自动驾驶系统仍需要漫长的时间,可能长达10年以上,远远超过科技公司和车企预定商业部署的时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名飞行员特斯拉车主告诉你为何人们仍不能完全相信自动驾驶系统
2021-07-17 01:16
-
英伟达将收购DeepMap,加强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研发能力
2021-06-21 05:05
-
具备L2级驾驶辅助能力,宝马M4敞篷雷霆版来了
2021-06-06 00:53
-
美国安全机构发布特斯拉致命事故初步调查结果:“自动转向”功能
2021-05-15 01:23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