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阴阳,感谢祖先发明了象形文字。从阴阳两个字来看,都有左耳旁。这个左耳是由“阜”字变形而来。而“阜”字本义为土山。加上右边的日和月,就成了阳和阴两个字。因此,字面意思就是,山的一面有太阳,就是阳面;另一面没太阳,就是阴面。所以,《说文解字》中解释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非常简洁明了。

阴和阳最初的意思是日光的向背。先民发现,向阳的山坡温暖明亮生机勃勃;而被阴的山坡则寒冷阴暗缺乏活力。由此,一切向上向外积极的事情都被称为阳,与之相对,一切向下向内消极的事情都被称为阴。这样,世界一下豁然开朗。因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形式无外乎升降出入,所以一切事物都可以划分为阴或者阳。
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的阴阳概念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到中医上,能够帮助医生迅速发现疾病的本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中医学中,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咱们经常听说的“阴阳失调”四个字。这四个字里面体现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四种生病的基本情况。比如,夏天太炎热(阳胜),我们容易中暑(热);冬天太冷(阴胜),我们容易被冻感冒(寒)。再比如,老年人阳气不足(阳虚),会出现手脚冰凉(寒);更年期女性阴液不足(阴虚),会出现潮热盗汗(热)。
既然病机明确了,那治疗方法呢?很简单,按照阴阳相对的观点: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还是上面的案例,中暑是阳热太过,我们可以给患者喝凉水;冬天感冒是阴寒太盛,我们可以喝热姜汤,这是损其有余。老人阳虚火力不足,我们给他吃补益阳气的人参鹿茸膏;更年期妇女阴液亏虚,我们给她吃补益阴液的沙参玉竹老鸭汤,这是补其不足。当然,这些方法其实世代在民间流传广泛。因此,阴阳的概念来自于我们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而中医植根于中国文化,顺理成章地使用了这些概念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并指导临床实践,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事情。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一语道尽无数奥妙。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者简介:
陈文强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博士,美国执业针灸师。原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长期进行中医学改善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20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对内外妇儿以及各种中医杂症多有临床心得。尤其对于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头痛、眩晕、失眠、难治性癫痫、面瘫、各种疼痛等涉及老年或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干预,有独到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