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校

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教 我这样教《中华文化巡礼》

来源:美中实验学校 阅读: 2017-11-07 19:44 我要评论



教学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三个大问题:1.教什么? 2. 怎么教? 3. 为什么这么教? 理解清楚了这三个问题,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教师。

讲座活动:问教师,你觉得这三个问题,哪一个最重要?——引入我的讲座题目。

有些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最后一个问题最重要,待我就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慢慢解析。

现象一:有些家长(我们在座的老师,也是一些家有学中文的孩子家长)在各套教材面前,摇摆不定,不知选择哪套教材给孩子学比较好。教材是什么?是教什么的问题(当然,同一套教材,甚至同一篇课文,也有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王荣生教授,对教材的功能,有详细的阐述,即把所有的课文分成: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

以《阿Q正传》为例子,解释这四种类型。

若甲部教材作“定篇”处理,即该单元全部的教材内容,都围绕着这一名篇,目的是使学生彻底、清澈、明确地领会课文;
乙部教材可能主要当作“例文”来处理,即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既定的知识,也许是关于人物描写的知识,也许是小说结构的知识等等,而课文(实际上是课文的某些方面某些点)只是知识的印证举例;
丙部教材可能作“样本”处理。也就是将其看成是现代小说的“样本”,目的是解决学生在理解鉴赏此文时碰到或者应该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读文、作文的“方法”;
另一部也可以将它处理成“用件”,比如借此讨论“国民性”问题,讨论“精神胜利法”等等,在讨论活动中展开,进行相应或相关的听说读写训练和学习。这些似乎都不是不可以,都有其合理性。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四种不同的教法,学生所得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学生的所获取决于谁的决定?教师。教师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内容,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所在。作为“定篇”,《阿q正传》的价值是独特的,无可取代;作为例文和样本,任何一篇优秀的小说都可取而代之;而作为用件,这样主题的讨论不胜枚举。

我们的中文课教学也是一样。有的老师每一篇课文都是从词、句、段、篇的顺序讲解,结果,学生积累到的,还是词句篇的基本内容。且不论课堂形式,就学生所获来讲,也大抵相似。当然,就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须的,但随着学生的年纪升高,(包括一个班中不同中文层次的学生),这种内容的选择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看老师。至于各套教材,每个专家都能说出了所以然来,你跟在他们背后走,必然会迷失方向。

再看第二个问题:怎么教?为什么这个问题也不重要呢?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新教师还没上讲台之前,总要到老教师的课堂里听课,不是说听课不好,只是说,听课是有门道的。你就听着老教师一个个教学流程地下来,记住了讲课的框架,于是依葫芦画瓢地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一下,必然只是皮毛而已。你听的课,永远是显现的内容,而每一个人对于显现的内容,都有其自己的理解,你自己对老教师课的理解就不一定是老教师自己的理解。所以啊,你还必须课后去问:“为什么这个环节你要这样处理?” 这样的话,你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比如说,作者生平介绍,有的老师喜欢一开始就介绍,因为这事一般的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就会根据课内容的需要,适时地插入介绍,这样提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比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老师说:大家明白了文中的父亲要“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之后,请你们再思考──如果“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两者只能择其一,按现在的社会要求,你想做什么?于是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块各抒己见。结果,不少同学喜欢做既对人民有用、外表又好看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似乎与课文的价值取向“对人民有用不求外表好看”的意思相左。为什么《落花生》强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许地山的生活背景,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这样的年代里,更多的是“有用”的追求,而不是“美”的追求。学课文,一定要知人论世。

“怎么教”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取决于老师的选择。大家知道: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做老师的,永远在寻求一种多数学生可以喜闻乐见的的教学形式。可是,如果在哪里学一些教学形式,照搬照用,你马上会发现:为什么那个老师用的效果那么好,到我这里就不行了呢?原来,怎么教,也就是教学形式的问题,一定是技巧层面的问题。如果要用好,一定要追根溯源地找到“为什么这样教”的原因。这才是应该确确实实要学的东西。

最后,再说说:既然“为什么这么教”这么重要,那为什么不太有老师会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大家不容易看到或者想到。其实,打个比方也不难,我们每一个做事,都会有一个目的,没有目的的事,我们是不会去做的。比如发呆,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放松。教学更是如此,为什么要教《中华文化巡礼》?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了解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感知到我们祖先的独特与伟大。学生生活在现代化的美国,从小接受了美国文化,很多时候与中国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当然,这样的一种目的,具体落实到《巡礼》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比如讨论、比较、表演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在学习《中医》一节课的时候,在理解了中医的四种诊断方法:望闻问切之后,按照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适时地让学生们来演一演,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记得有一个同学妈妈是中医医生,表演得最像,她很骄傲地说:“我也能摸到脉搏的跳动了,真神奇!”为什么要这样教呢?读课文的目的是了解,演一演的目的是体会,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的效果是不用的,运用的先后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知道了为什么这样教,才能在内容的选择上,找到契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才能够找到更加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本文是作者在2017学年美中实验学校教师培训会上的发言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汉服成人礼?2018华盛顿地区汉服成人礼报名注

    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汉服成人礼?2018华盛顿地区汉服成人礼报名注

    2018-10-14 15:56

  • 美中实验学校小朋友自己动手泥塑火鸡迎接感恩节

    美中实验学校小朋友自己动手泥塑火鸡迎接感恩节

    2017-11-22 09:21

  • 老师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教

    老师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教

    2017-11-07 16:30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美中实验夏令营二三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美中实验夏令营二三事

    2017-04-12 18:03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