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到来,各地都充满了热热闹闹的过年氛围。走亲访友、全家聚餐、庙会灯会人满为患……街上不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病毒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1月22日,大年初一,春节当天,中国疾控发布了关于疫情的最新消息1月13日-19日的新冠死亡病例——12658例,短短一周便有一万多人因新冠而去世,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多么可悲的事实。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疫情放开以后,离乡三年之久的人们纷纷回家探望,阖家团圆,可同时也有太多的患者,因为新冠病毒的感染,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房里,在病痛中挣扎着,特别是此前就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如今更是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在热闹的市井烟火中还有多少人躺在没有人情味的病床上,可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在病毒面前又显得是那么的孱弱与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逐渐冰冷的身体最终投入烈火化为一捧尘灰。这个春节,在人挤人的热闹里也透着一丝凄凉,有人终于投入家乡的怀抱,也有人经受着痛苦和悲伤。
随着疫情放开以后,感染人数不断增多,其实还有很多数据是官方无法统计到的。有的在送医途中去世,有的甚至患病以后一直没有去医院就诊,最后死的也不明不白等等这些官方是不可能统计到的,这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因为新冠而死去的人只会更多。
据中国卫健委统计12月8日到1月12日新冠的死亡人数高达59938,而其中死亡的平均年龄为80.3岁,90%以上有基础疾病。

看见这个数据之后,相信在为这些没能挺过这个寒冬的人感到惋惜与悲痛的同时,大家心底也都会浮现出一个疑问:第一波疫情高峰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近期死亡人数却不增反减?难道是XBB.1.5已经侵入中国开始造成第二波高峰?不是这样的,其实主要原因是前期数据统计的不够准确,疫情刚刚放开,各单位难免会措手不及很难精准的去统计好数据,这才导致前后两次数据差异较大。但是一周十几万的死亡数量还是太令人惊恐,有的人难免会感到紧张。
其实大可不必,在第一波冲击中,加上中国两次披露的数据,新冠在院死亡病例已经超过7万例,再叠加一些非院内死亡的病例。大家明显感觉到,这个冬天死亡的老人有点多。但是如果考虑到全国的感染率和人口基数,这个死亡比例还是远低于世界各国的。中国抗击疫情已经有三年之久,对于新冠已经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研究,一些疫苗和特效药也纷纷出世,很多科研单位也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治疗方式不断更新换代,国家政策也得到改进。并且专家也表示过感染过新冠的人三到六个月以内不会再次感染。总之,抗疫三年,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药店大概率也不会再出现买不到药的情况,虽然医疗资源依然紧张,但是对于新冠,人们有了更多底气,多了更多保障。
但是同时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春节,万家团圆,人口大迁徙,面对面密切接触,新冠病毒的传染力不可忽视,大家还是要注意做好防护的,此前看到有的人已经不戴口罩了,觉得自己已经阳过,再次感染的几率小,心存侥幸,虽然说,新冠病毒感染力没有从前那么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病毒一波一波的出现。

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戴好口罩,保护好了自己,也保护了别人,还是要少去人员密集的地区,不管怎么样,自己的生命健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正如各地所呼吁的那样“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好心态,不要被网上的风言风语所摇动,时刻关注官方信息,获得疫情的最新消息,坚持身体锻炼,毕竟一个好身体才是抵御病毒最有力的防护罩。
总之,大家得要做好打长期仗的准备,最终病毒会变得和感冒一样常态化,这只是时间问题。希望中国人民的生活可以早日恢复正常,希望尚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早日恢复健康,要相信阳光总会驱散阴霾,鲜花总会盛开。
(来源:文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