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闻

“候鸟”变“留鸟”一 东营的海归故事

来源:未知 阅读: 2024-08-11 12:00 我要评论



作为海外华人,我回国后经常要与侨办、侨联打交道,他们都很热情关心,向家人一样,不少人都成了朋友。这次来东营,侨联主席郭云同志帮我安排参访单位,每次活动都要亲自陪同,我实在不好意思,怕影响她的正常工作。她总是说:“侨联的工作就是为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归国华人华侨、侨属侨眷服务就是我的工作。”令我感动不已。她工作不但热情,而且非常用心。他说:“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特别像东方候鸟一样,飞来又飞去,只要我们为他们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他们就会像东方白鹳一样,由”候鸟”变“留鸟”的。她给我讲了不少“海归”的故事。




当代“马哥波罗”与“王昭君”

刚到东营的第一天,郭主席就安排我们到市图书馆的咖啡书馆相聚,老板娘很快就送上许多咖啡和甜点,颇具意大利特色。

这个咖啡书馆是意大利人Federico和他的太太董延创办的,老费是意大利从业40多年的披萨师,董延是东北人,是位服装设计师,旅意20多年,两人在意大利相识、相爱、结婚。

老费不会中文,但对人非常友善,颇有绅士风度,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费叔”。董延热情健谈,不一会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的朋友。说起他们来东营创业的故事令许多人感动。

董延在国内曾经有过一段婚姻,还有一个宝贝女儿,离婚后他把女儿带到意大利读书,非常出色。与老费结婚后老费把她女儿视同己出,非常疼爱。女儿22岁时在网络上认识一位东营的朋友,想来东营开一家意大利餐厅,正在回国的前几天,突然遭遇车祸意外身亡,老费和董延都悲痛不已。后来老费提议说:“既然特特(女儿的爱称)想去东营开意大利餐厅的梦想没能实现,就让我们帮她实现吧。”于是,他们就把意大利的披萨店卖掉,于2019年来到东营,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启了一家“特意意大利美食餐厅”,“特”字就是他们的女儿“特特”,“意”就是意大利。用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给女儿圆梦,充满深深的爱意。

他们受到东营侨联的特别关注,把餐厅设在市图书馆的楼下,能够为常来图书馆看书的青少年和家长提供标准的意大利美食,他们把来店用餐的学生,都亲切的叫作“孩子”,就像家一样感到温馨,深受欢迎。

“我们的餐厅是为了纪念女儿特特开的,在这分享意大利的美食和文化,把它打造成中意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董延这样说。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在餐厅举办意大利美食讲座,教大家制作意大利美食。慢慢的,食客变成了家人和朋友。

熟了之后,我就叫他们“当代马哥波罗和王昭君”,是传播中意文化的使者。




知青小镇的创始人——加拿大华侨陈功明

出生在泰山脚下的陈功明,32年前,17岁带着少年的梦想来到东营,在胜利油田当一名汽车修理工,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在东营干出一番名堂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他辞职做起了油田贸易。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奋斗,成为东营工商界的一名代表,被选为东营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和政协委员。

2013年他移民加拿大,他用在国内勤劳打拼的精神,很快又在加拿大打下一片新天地,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加拿大事业有成后,在加拿大发起组织了东营商会,被选为会长,组织加中两国的文化经贸交流,帮助东营和加拿大白石市结为友好城市,实现了两市领导的互相访问,并在两地举办了多次专题活动。他被聘请为东营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东营市政府驻加拿大联络处主任等职。成为中加友好使者。

但他心中梦牵魂绕的仍然是黄河入海口。2018年陈功明回东营探亲考察,发现东营湿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原始、生态、绿色、环保,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于是,他决定建立东营知青小镇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军垦、农垦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化元素融入黄河入海口旅游之中,唤起那一代人的历史回忆。陈功明的想法完全契合是政府的规划,等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论证、审批。2019年5月正式开工,并采取“边建设,便运营”的策略,很短时间就受到了全国有过知青经历者的青睐,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重温当年的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的历史场景。许多机关、企业、学校来此团建。被山东省定位钟点工文化产业项目,被东营市评为“东营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成为东营市广大侨胞的精神家园。成为黄河入海口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80后海归夫妻决定:不走了,就在东营安家

2019年3月10日,东营市侨联、是投资促进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收到一面锦旗,上面写道:“感谢你们全生命周期的暖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如一家人般的呵护,投资和定居的信心更足了!多亏你们的帮助老大老二的上学问题解决了,老三也在东营出生,我们不走了,就在咱们东营安家!”送这面锦旗的就是薛振清和徐睿瑶夫妇。

薛振清是福建人,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多年,后赴美工作四年,2014年与妻子一起回国接续家族企业。2019年在福建农业大学参加产学研讨会时,与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佳宁一行结缘,对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这项技术成果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便和妻子一道来东营考察。经过三个月的考察调研,认为这个铲平拥有很大方的市场,立即决定放弃原来的家族企业,在东营注册了山东百科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山东科学院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计划投资1.13亿元,建设生物生态修复微生物制剂生产线。但,公司成立不久,迂上疫情爆发,工程陷于停工状态,一度面临巨大的困难。后来,在市侨联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估下,在2021年建成了第一条高效石油涇降解菌剂生产线,年产量可达3000吨,国内市场的销路路也逐年打开。他们研发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获全国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

生产线建立起来后,他们在做好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又设立了技术研发和创新机构,引进8名博士,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产品开发。2022年11月,这一研发机构被市科技局认定为“东营市环保生物制剂重点实验室。




来东营创业三年后,他们想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但因为他们的户口不在东营,上学成了问题,侨联主席郭云知道此事后说:“别着急,你们等着!”她立即联系有关部门,马上开通了侨商子女入学的“绿色通道”,两个孩子得知孩子能上学了,我和妻子入学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并被安排在同一所学校,便于接送孩子上放学,想的非常周到。这就是前面提到薛振清夫妇给侨联等有关部门送锦旗的原因。

薛振清激动地说:”得知孩子能上学了,我和妻子都非常激动,非常感激。他们不仅一直关注、帮助我们的企业和项目,还像家人一样关照我们的生活,孩子。感受到东营市政府对投资者慢慢诚意。”他们决定进一步追加投资,在东营建第二条,第三条生产线。他们已经在东城买了房,一家五口都留在这里安家,父母也打算过来养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关键是“软环境”能否把投资者和人才留住,把“候鸟”变成“留鸟”。这是各地区乃至全国继续深度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精神所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又见东营 重访东营记闻

    又见东营 重访东营记闻

    2024-08-04 09:4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