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许雅宁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同时拥有美国英语教师执照,有多年美国中小学英文实务教学经验,对于美国及亚洲地区的双语教育兼具实务和理论的了解。身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务专家,她还是三个小孩的母亲,今年大儿子同时收到多所长春藤大学: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乃尔、史丹佛、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理工学院入学的招募......。许雅宁将分别从大学教授、美国高中老师及华人家长的身份,连续三天跟大家分享如何帮助孩子申请到理想的大学......
儿子去年12月中,收到哥大提早录取通知, 在2017年的秋天正式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大一新鲜人。
儿子能被哥伦比亚大学提早录取,我为他高兴,当然也引他为荣。
「展露意志力,违背母性」──让孩子自主
但是老实说,我最以自己为荣──看到这裡,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妈妈也太讨人厌了吧?
事实上我的骄傲是我「展露意志力,违背母性」──让孩子自主。
美国的大学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多达几千所,要找到合适的学校,要花很久的时间,仔细搜集资料,多方比较。申请学校要看的事情有很多项:比如在校成绩,课外活动,各类学测成绩,老师推荐信, 冗长的面试,学生还必需根据每个学校的各式提问,交出言之有物的精简论文。
在这些项目当中,父母最容易「染指」的项目,就是论文。
论文在申请大学的比重非常大,每个学校都绞尽脑汁,出了各式各样的论文题目, 希望能透过这些题目,「激出」孩子们的人格特质,让每一个孩子的灵魂跃然纸上,好让主考官能够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事实上美国孩子申请大学的过程,就是自我探索的过程。一切的设计都是要让孩子仔细地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好好的想「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我到底想做什么?」,而论文就是提供孩子呈现这些想法的舞台。
孩子必须要认真思考这些人生大问题,再加上深入了解每个学校,才有办法回答的好。
就是因为论文比重非常的大 ,可以得想而知的是,很多父母早就有打算了......「 来,老爸老妈帮你写吧!」 或是,甚至有人花大钱请枪手。
申请大学文件,青涩的瑕疵反而是优势
儿子从头到尾的文章完全出自他手, 事实上,我是在他网路交卷前1个小时「才有荣幸」看到他的论文内容......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以此「无比为荣」了吧 !
我当然想要看他写什么?而且,我非常确定我写的绝对比他好! 当我看到他的大作时, 我马上心跳加速、血压上升,不是谈恋爱了,而是看到「无数个需要改正的地方」。「进步空间无限大」就是我的结论!经过和儿子热烈、激烈、热血的肉搏战,他只接受我两个小小小的建议,其中一个是错别字(是的,错别字!!,这个他没话讲了。),剩下的就是「时间已经到了,你是还要继续讲,那就不要交件?不用申请了?还是你要我交卷 ?」
啊!我只能心里淌血的看儿子按下「提交」的电脑键。心里只能说,老天啊,就交给你了吧!
后来,儿子不但被提早录取,还收到哥伦比亚大学主考官的一封赞誉有加的信,告知儿子,他是所有评审委员一致通过的首选。
儿子学校的同学们大多数都很认真,一个年级大约有170 个学生,今年他们学校有14个学生提早申请哥伦比亚大学,14个学生,每一个都合格,但是最后只有3个学生被录取,根据以往的经验,他的学校至少会有超过50%申请哥大的学生能被录取,今年的竞争程度显然又比往年激烈很多 。
为什麽有的学生被录取了?有的被拒绝呢?儿子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真正的理由,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只能说,太多的父母因为好意还有父母的与生俱来「为孩子做牛做马」的本能 ,一定会「染指」孩子的论文。
这件事情在美国申请大学是大忌。
一旦主考官看出来有「医美」过的论文, 不管孩子成绩有多好,课外活动有多么杰出,马上刷下来, 谈都不要谈,完全没有机会。很多爸爸妈妈觉得主考官应该看不出来,错!错!错! 主考官阅卷无数 ,要看出整形整容的人工美,实在是太简单了。
所以,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一旦看儿子的文章,我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帮助他。
真诚比完美更动人
所以我一开始就完全不管事, 儿子花了半年时间很认真的搜寻他想要唸的学校,搜集了很多资料, 最后决定哥伦比亚大学为第一志愿, 因为经过他很认真的自我探索,他的论文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直捣黄龙,清楚明确的说明他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原因......,哥大以人文通识教育闻名,儿子虽然理科不错,但是事实上是一个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合体代表,将来也是想两个领域一起念,他把哥大的特色,课程选择摸得一清二楚,也很完整的在自传中勾勒出他的梦。
我自己以前也当过美国研究所的招生主考官,我必须承认,他的论文说服力非常强,这种说服力,完全不是出自于文字的堆砌,而是他对自己以及对哥伦比亚大学深入完整的了解。
因此,当我看他论文时,虽然因为他的错别字,还有语句的不甚完整,当场怀疑自己让他完全做主的这个大胆决定,觉得自己也未免嘻皮前卫过头了(小女儿说我是嘻皮妈妈,也深度怀疑我的亚洲血统), 虽然如此,心里是帮他按1,000个赞的。
我很清楚我和他都做了很正确的选择 。
也许,他的「青少年式文风」 ,在我看来「文句不够优美」,「文笔仍显青涩」,「内容没有什么深度」 的论文反而真诚的呈现一个有优点、有缺点、有梦想,很热血的17岁孩子!
他的写论文经验,事实上,也不过是我一向对孩子自主教育的延伸,也是美国教育的基石......让孩子探索,让孩子自主。
孩子的成长由他领队,我能做的就是给他原则、空间,做个能收能放的微懒妈。
那么,「收」、「放」之间要怎么拿捏呢?
比如说,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
──暑假要怎么过,他有自主权;但是必须要提出能有说服力的假期企划书。
──想参加什么课外活动,由他决定,也可中途变节;但是必须认真参与,多方尝试。
──成绩有上有下,我要学着对他有信心; 但是他必须要对得起自己。
──有「很好的女生朋友」没问题;但是必须要定期及不定期和我讨论进度。
在申请大学的这件事上,我们的默契是:
──进度表由他决定;但是不能错过学校为他们定的阶段进度表。
──我们不唠刀;但是他必须给我们口头进度报告,让我们放心。
──选校由他作主;但是他必须要彻底了解想申请的大学,且和我们讨论他的想法。
──如果有太机车的亲朋好友在这段时间过度关心,帮他解围。
当然,一路走来,也遇过很多情况危殆的时候,我也多次心惊胆跳。忍不住,看不下去, 也曾无数次的知错犯错,大开杀戒,失去理智剥夺孩子的空间权,但是每次都发现,如此一来,绝对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所以每次犯错后,只好乖乖和孩子道歉, 重新做人,下次再犯前,想想之前的教训,尽量悬崖勒马。
我另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日子,工作安排充实,自然就没有时间紧迫盯人,给孩子的空间自然大了,自己也心情愉快,亲子关系自然上轨道,彼此的空间更加悠游自在。还有,跟孩子生气,盯孩子,真的会让我心情不好,加速我的老化啊!这事非同小可,在关键时候,也能让我止步、三思──还是不要管孩子,对我比较有利啊!
我真的相信,在孩子成长过程,父母可以再懒一些......懒得「好意介入」,懒得「过度好奇」,懒得「过度关心」,懒得帮孩子「过度规划人生」。这样的「摆懒」,误打误撞,反而可以提供孩子有机的肥沃成长土壤,也保护了孩子必要的成长的空间。
有了营养多多的土壤和充足的空间,开出美丽的花朵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