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权威,对于制约小孩子的任性和自我中心倾向,确保健康成长,是必须的。但这种权威该遵循哪些指导基础,该如何有效运用,是值得思考的。
以造物主为中心的世界观,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归功于造物主,有利于家长将孩子放到同自己平等的位置,因为家长相信自己和孩子都是造物主的作品,自己并不拥有根本意义上的权威。而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不重视、不考虑甚至拒绝承认造物主的存在,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意义,将这些差别归功于个人本身,而不是造物主。可以看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容易催生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优越感以及与之相反的自卑感。在家庭关系中,持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家长,不可能同孩子一起匍匐在造物主的脚下,倒有可能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行使过度的控制权,因为他们拥有优越感,源于相对更多的知识、经验和经济权力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本主义即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为基础的,认为人有尊卑等级,对权威的崇拜易于过度。而西方圣经民族,奉行的是神本主义,即以造物主为中心的世界观。犹太民族是个突出代表。对犹太人来说,信神和敬神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非常强调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他们首先树立神的权威,然后树立家长的权威。他们明白,家长人作为人是理性和能力都有限的,家长的权威是靠不住的最终会失去的,只有神的权威才是终极可靠的。
不管是在人本主义还是神本主义的社会环境中,家长建立权威都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确立一致性。这就是要保证自己言行一致。没有言行一致,可信度和可依赖性会下降,权威就会最终失去效力而不复存在。另外,适当地展示自己的脆弱性和作为人类而能力有限的一面,可以提升真实可信度从而增加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