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儿

两棵小树的故事

来源:C&T青少年科技学院 阅读: 2019-04-01 18:15 我要评论

邻居家的柿子树郁郁葱葱,一到秋天便硕果累累。红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柿子高傲的挂满枝头,沉甸甸的仿佛触手可及。每年邻居丰收后送来的柿子又大又甜令人心动不已。两年前终于下决心自己动手,同样的土壤,一样的气候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丰收。虽然邻居那个品种的树苗几百一颗有点贵,但想到到秋天满树满枝红彤彤的小灯笼,一咬牙就买了两颗种到了后院里。

为了我憧憬的丰收,买来了最好的土壤将树坑填满、最贵的肥料从坑底铺起一直到高出地面尺把之高并精心地将小树苗包好以防蛀虫侵蚀、小鹿啃咬。一年过去秋天到,小树虽然没有怎么长高,却寥寥地结了几个果实。期盼中的满树满枝迎风招展呢?不过好在有所收获,只是努力不够吧。继续施肥、打药除虫,恨不能园丁的十八般武艺全套施展----可是今年树,却死了!

不甘心呀,这么无微不至的照料,给了它最好的养护怎么却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请来的买树花园店里的园林专家一看这情形便摇着头无奈地对我说,施这么多肥,打这么多药,你了解你的果树吗?给了树木成长的空间吗?过高的土壤养分浓度,会灼烧种子,烧伤幼苗,反而使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枯死。所有的生物都有其自然的生长规律和周期。适当的浇灌、施肥和阳光能辅助幼树的生长,但过度关照,用力过猛,违反了自然生长的规律则只能适得其反。到了这个地步,再有经验的专家也束手无策了。

伤心之余,却让我想起了陶行知所说的一句至理名言:“培养教育人像种花草树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才叫‘因材施教’”。种花种树不也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一样的吗?当我们为孩子放弃自我、呕心沥血的时候,当我们为孩子恨不能砸锅卖铁倾囊培育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感受?是否也因为用力过猛而致使孩子自己的能力过早枯萎?

的确,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总是那么深沉,全心全意:他生病时,希望痛苦是自己的;他要出门,我们为他打点好一切细节;他在学校遇到难题,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只是,当家长们热火朝天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们安排好了然后把自己的决策结果一股脑儿地丢给他们,却并不让他们参与决策的过程、不给他们分析各个选项的优劣势时,孩子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他自己个人的思想和空间呢?当他遇事习惯性地缩到父母的保护伞下时,再来谈培养孩子批判性思考能力似乎有些讽刺。我们总是在操心孩子的安全——身体安全、出门安全、经济安全、学业安全、婚姻安全,总怕离开了父母孩子什么都可能不安全。就好像我醉心的树苗,总怕离开了我昂贵的土壤,不间断的施肥它就不会长高长壮一样,最后,却是我的“过度保护”亲手摧毁了它!

斯坦福大学前教导主任 Julie Lythcott-Haims认为,“家长急于帮孩子跨越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因此他们努力保护孩子免受任何形式的失败和伤痛。但是过度保护本来就是一种伤害,它会让孩子们失去塑造自己的人生所需的意志力和个性。” 我们替孩子操碎了心,却正是如此的操心剥夺了孩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探索世界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自由生长的权力!

我总是在问,在与孩子相处的有限的十几年中,我们家长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自由思考的人生间隙;是否每一次行程安排都因有孩子参与而成为了一次次独特的亲子活动;是否扮演了孩子生活中的旁观者,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先了解状况并找到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否给孩子表达意见的权利并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不是武断地决定或评判……

纽约时报作家 Jessica Lahey 认为,如果家长总是让孩子处在安全、满足的环境中,孩子们会变得更加焦虑、更厌恶风险和挑战。美国知名作家William Deresiewicz也提出:探索、观察、自省、发现什么是自己想要追求的,才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过程。

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也就这短短的十八年。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但这十八年却奠定了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路。就像树木,适当的养分和修枝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它自然地生长,独自去面对风雨。只有当我们的孩子在尝试、失败、再尝试中学会对抗挫折,才能拥有坚毅的品格;在独自面对一个个选择中才能学会独立。孩子们不会在第18个生日那天魔术般地长大成人。让孩子走向社会见过世面,遇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遇事冷静具备独立自考,这是我们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年礼。


加入YBB,网站:www.youthbuildingbridges.org;
邮件:ybb@ctyta.org; 电话:202-330-3061; 微信:ruyan_teng
YBB 2019 时间:3月16 – 7月24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重视“非故事类”阅读?

    为什么要重视“非故事类”阅读?

    2018-02-16 20:07

  • 孩子的床边故事 由爸爸来说最好!

    孩子的床边故事 由爸爸来说最好!

    2017-08-09 20:02

  • 这五个故事,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这五个故事,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2017-01-05 12:56

  • 孩子自信和自卑之间,只隔了一个故事

    孩子自信和自卑之间,只隔了一个故事

    2016-09-01 12:31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