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国

40元1个还要排长队? 中国BaoBao让美国人为之疯狂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1-12 16:48 我要评论




这天,在美国普罗维斯登的街上,

一家的小店悄悄开业了,

而外面早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店铺内外清一色的西方面孔。

让人有点好奇的是,

让美国人大排长龙的食物,

不是汉堡,牛排,

而是一只小小的中国包子。




“市长Jorge Elorza也来买中国包子了!”

不知谁说了一句。

前不久,这家中国包子店“Tom's Baobao

被评为波士顿最佳餐厅,




市长是来颁奖的。

得奖的就是这家包子店的主人

——Tom Tong。

浙江温岭人,

他经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做包子的。

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气技术专业的Tom,在30岁之前开过鞋店、开过文具店、服装店、理发店、网吧......钱挣了不少,但却没什么成就感,而立之年,想选择一份让自己快乐的事业。

不知什么时候,他脑海里突然闪过小时候吃肉包的场景,“小时候爷爷会奖励我一个包子,如果我乖的话。包子让我感觉很温暖,有被爱的感觉,记得第一次吃的是爷爷给我买的猪肉包,它很软,汁儿也很多。”

但他发现,身边再也找不到童年吃过的那个味道了,当看到用机器做的包子,冷冻包子,他心里不是滋味儿?

“我何不把儿时那美味的包子找回来?”从此,Tom开始穿梭在大街小巷。

寻了很久,看手艺,尝包子,他得出一个结论:包子要做得完美,竹笼和龙须草垫、馅料,做包子的手艺缺一不可。

用什么蒸包子最美味,怎么样让一笼包子同时熟?蒸得太熟包子会破,菜馅会变色,这些都是问题。

竹笼师傅是在福建山里的某个偏远小山村里找到的,

师傅从12岁开始做竹笼,当时他已经72岁,整整做了60年的竹笼,而这个手工艺代代相传,已经持续了900多年。

让包子熟的均匀的龙须草垫,是跑去合肥肥东平原找到的。

隐藏在竹笼底部的是龙须草垫,要说它,简直跟竹笼是天生一对,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双螺旋编制的龙须草垫,能很好地支配热量,确保一个笼垫上的17个包子熟得很均匀。

寻找包子馅料的时候,找到了野猪妹妹生态黑猪基地,还发现了背后的美丽故事。

野猪妹妹是个女美术老师。因为买了一头小野猪,后来觉得猪孤单,又买了一头,从此就养起了野猪,为了养猪,她嫁给了山里的农民,在山里放养了11年的猪,她养的野猪都是吃了玩,玩儿了吃,在大自然里长大的。

而做包子最讲究的手工技艺,从摘面团,到擀面,包馅儿,包褶子,看上去一气呵成,实际上需要上千个小时的训练才能熟练完成。

Tom光光是把这些寻回来,就花了4年7个月。

他深有感触地说:做包子并不简单,这个千年手艺是大有学问的。要说讲究也很多,需要准确的摘面剂子,误差保持在两克以内,用擀面杖擀皮,擀出来的皮要边缘薄,中间厚。放入精准数量的馅料,用指尖捏包子,快速捏褶子,把包子包成一个圆整的形状。

3个月以上的训练,才能成为入门的包子师,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成为工匠。虽然挑剔,但要做出一个完美的包子,这些都很重要。

“好的包子一眼望去就像珍珠一样发光,如果没有光泽,就表示不太新鲜。触摸起来也有弹性,有一点点粘,馅料里面必须有汁,有竹子和龙须草的香味充斥其间。”和店里的师傅上培训课的时候他说。

在如此疯狂的细节要求之下,Tom的包子店在2009年终于开张,没想到一开张就火了。

才短短几年,他就在上海、杭州陆陆续续开了200多家店,每天能卖出25万个包子,一年7000万个,年入3000万美金,可以说他复兴了中国传统包子的文化。

不仅如此,他还让中国传统手工包子迈出了国门,让美国人也为之疯狂。

2014年10月14日,Tom第一次来到波士顿,发现美国完全是一个包子的荒漠,“怪不得美国人不吃包子,这里的包子比我想象中更糟糕,我觉得我必须做点什么。”

“美味没有国界,唯一的奥秘是将心注入。”这是Tom深信的一句话。

于是,就有了这家开在汉堡巨头Shake Shack 旁边的美国哈佛广场Tom’s baobao店。

“汉堡是标志性的美国食物,包子就是经典的中国传统食物,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一种跨国文化的交流。在美国人眼里,这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精细手艺,他们也会愿意为中国传统包子买单。”

为了不负这份文化自信,他足足准备了两年。

果然开业第一天,店里面的主角——“包子”这个中国传统美食,让哈佛大学生和附近居民都很好奇,一大早,店铺内就陆续排起了长队。

一个小伙儿叫Nathan Wolfe,他是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爸爸是美国人,妈妈是中国人,听说学校门口开了家中国包子店,赶紧约同学来试吃。“一直惦念着,终于开张了,今天太开心了。”祖籍浙江的波士顿东北大学生Clarks,住在哈佛广场附近,每天从包包店门口路过,终于盼到营业这天,排队尝了个牛肉包。

“很高兴,终于能在波士顿吃到正宗的中国包子了!”

很多人说,“包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乡愁”。

队伍中更多的却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尽管很多人一开始不知道包子是什么,但是却表现出很大的求知欲,桌子上摆放的册子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中国美食,很多碧眼小孩子都扒着玻璃窗台,学会了第一句中国话:baobao。半小时过去了,一位金发美女终于能接过热腾腾的包子,没想到,她竟然一口气吃掉4个,还直呼不过瘾,“I will show my all friends",她要让朋友们都来尝尝。而让美女这么“豪放”的就是这些,它们有经典猪肉包、咖喱牛肉包、酱烧鸡丁包、香菇青菜包、鲜橙红薯包,还有当地特色的龙虾包......

个个都是馅儿满多汁。而最便宜的鲜橙红薯包3美元,因为蔬菜都是最新鲜的有机品质,冬天来自墨西哥,夏天来自加拿大,猪肉是当地农场养殖的,所以菜包比肉包要贵。大受欢迎的龙虾包是就地取材的,价格每只税前至少6美元(40RMB左右)。新鲜的龙虾作为包子的馅儿料。

不一会儿,装修简约干净的包子店就被挤得满满当当,还有专门前来拍照摄像的。但是要说亮点要数透明厨房里,那一帮老外像模像样地装馅料,捏褶子,递包子......细心的人发现后惊呼:店里的员工竟是一水的老美?

“包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传统手工食物。”这话是美国约翰逊威尔士大学烹饪学院科班出身的Jhonny说的。他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学会包子手艺的外国人。

去年,Jhonny原本在美国连锁餐厅当行政总厨,为了中国包子,他辞了职,主动加入Tom’s BaoBao,3个半月后,学成的Jhonny出师了。




右边这位就是美国第一位

中国包子师傅Jhonny。

其实对于做惯了西餐的师傅来说,一开始做起包子来还是挺有难度的。即使是大餐厅的主厨。但是无论曾经是谁,进店了就要按照Tom's BaoBao的工艺标准来。比如这位师傅前面这个秤就是是用来称包子的。生包子的重量100克,60克面皮、40克馅料,误差范围是不能超过2克的。而且1分钟之内要把22个面团擀成面皮,擀好的面皮要在下一个一分钟之内变成包好的包子,每一个都有规定的褶皱。

(好一个处女座baobao!)

而店里的包子师,有个专门的称呼,叫Baoist(包子艺术家)。他们正式上岗前必须培训3个月,考核过关才能上岗,培训费最多花费达10万美金,不过他们的待遇也高出周围的汉堡店、披萨店15%,最高的有十万美金年薪。

“包子是历史悠久的东方传统细致手艺,需要的是尊重,尊重这个行业,也尊重我们的员工,让我们的员工也尊重我们的顾客。”Tom说。

Tom’s BaoBao现在有17个员工,全部来自美国,他们是从600多份简历中挑选出来的,他们身份各异,有大学生,伊拉克的新移民,艺术家、手艺人......

但他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热爱这份工作,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做包子,像对待一件艺术品对待它。这门手艺让他们回归内心,找到了快乐,每做完一蒸笼满意的包子,他们还会击掌庆贺。

原来,手艺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包子只是找到了新的土壤去生根。

在匠心和尊重的搀扶之下,Tom’s BaoBao走得很稳,不久之后,第二家店在美国第二大美食之城普罗维登斯开张了。

开业第一天非常火爆,让Tom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接近90岁的客人,整整排了半小时的队才尝到Baobao。

90岁的老人排队买baobao

“本来以为普罗维登斯是一座只有10万人的小城市,可能开业没有哈佛广场店好,结果发现这里更火爆,第一天试营业,就销售了9000美金,相当于人民币6万多元。要知道,平均下来,一家麦当劳也只有1000多美金的销售额。”Tom说。

而且从那天起,许多美国人第一次吃了店里包子后就爱上了。Tom的包子卖得不便宜,一个要3.7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6元左右,以美国人的胃口,一顿吃5个包子,再来点饮料的话,一顿要花费150元。

可以说老美这回是为包子“疯狂”了。

就这样,因为这只中国人用匠心做出的包子,Tom’s baobao上了电视,

还被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等主流媒体报道。被评为波士顿“地区最佳餐厅”,市长也前来站台。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2块钱一个的包子到美国卖到26块,还遭到疯抢?

Tom这样说:“包子在中国,是被严重低估的食物。实际上包子是很高贵的,因为传统的手艺被人遗忘了,才变成早餐时吃的大众食品,其实,包子适合一整天卖,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吃。”

所以在美国,Tom's baobao规定每天上午10时开始营业,晚上11时才打烊。每天都可以看到有人排队吃包子。

“中国传统美食也能令美国疯狂。就像星巴克代表咖啡,麦当劳代表汉堡一样,我希望Toms BaoBao能代表包子。包子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做包子,蒸包子,还是品尝包子。而这件与爱有关的小事,我不想让它消失。”

当重新找回儿时的温暖感觉,把它发扬光大时,他终于能很骄傲地对人说:“我是一个做包子的。”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能把不起眼的平凡小事,用一腔热血,做到极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