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美国
“关掉实验室的灯走出教学楼,食堂早已关门。在路边的Chick-fil-A草草吃了顿晚餐,空荡荡的餐厅连清洁工都快下班了;
距离论文 deadline 只剩一个月,第二章连个头都还没开;这周得到的数据又没法用,一样的步骤结果死活就是不同;
啃着三明治,看着朋友圈里的大学同学各种升职加薪,结婚生子,反观自己都快三十了还孤身一人,何时能毕业还不知道;
来美国六七年时间,几乎没什么交心的朋友,课题组里的美国同学连名字都叫不全;
这个博士,读的到底有什么意思……”
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留美博士生都有过的状态。
在很多外人看来,唐晓琳同学的人生非常“成功”:北大毕业,留学美国,拥有空间物理和生物物理双学位,目前还正在攻读博士,完全没有理由自杀。
然而,这可能是外人对留学生最大的误解。实际上,PhD 尤其是理工科 PhD 学生,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甚至可以说,博士是留学生中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和本科不同,博士是一个没有明确教学指标的学习过程。
绝大部分本科生只要修够足够学分,通过考试,最多再写一两篇 paper 即可顺利拿到毕业证。可能会因为挂科而导致重修延期,但总的来说目标非常清晰,也有充足的来自学校和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而博士则完全不同,作为一个“科研型学位”,博士必须在攻读期间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且足够在学界发表一篇分量充分的 paper 才可以毕业。而这个过程大部分时间完全需要博士生一个人来完成。
如果说本科过程像是完成一段集体马拉松跑步的话,博士就是在荒野山岭中独自开出一条以前没人走过的路。难度对比高下立判。
而能不能顺利从 PhD 毕业,并不单单取决于学生够不够努力和有天分。
一方面需要跟对一个好的导师,另一方面,还要选择一个好的研究方向。有时候,能否拿到毕业证,完全是一个靠运气的事情。
有的同学因为导师太坑,做不出成果,没法毕业;有的同学因为导师卡的严,发不出 paper 没法毕业;有的同学辛辛苦苦几年做一个课题,一直得不到有意义的数据,只能干耗着……
主页君听说过无数这样的例子。一个生物方向的学长,四年做一个实验课题,在换了一次原料供应商之后,实验数据突然全部偏移,完全一样的物质就是得不出原先的结果。整个人几乎要被逼疯。
还有一个材料专业的学姐,方向是研究电池模组,一个课题做了两年,所得到的数据完全归纳不出任何规律或结论,最后不得不转方向勉强水了篇 paper毕业。两年下来,唯一的成果是告诉后辈:这个研究方向没用。
科研领域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你的产出和你的投入并没有任何对应关系。往往你勤勤恳恳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到的数据完全不能用;改善流程排查问题甚至自己设计器材,忙前忙后两三年才得到一点点突破。
而有那么一些研究方向,就是下了极大功夫钻研好几年,也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成果。但在从事研究之前,很少有人能提前预见到自己踏上了歧途。
就像上面说的荒野探路,你只有走到头才知道这里没有路。很多时候,一些博士生起早贪黑做研究五六年,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个死胡同。
知乎有网友指出,唐晓琳所选的专业是生物物理,做的方向还是难度很高的病毒 RNA,通常博士顺利的情况下5到6年就该陆续毕业。
然而,唐同学已经读了七年了,7年仍看不到毕业希望,任谁都会陷入焦虑和彷徨。
学业的挫折,家庭的压力,对未来的迷惘和不确定的担忧,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否定……诸多因素叠加,导致这些年轻的学者大部分都罹患各种心理疾病。
《新科学人》的一篇文章中提到,2003年澳大利益的一项研究表明,学术界中精神疾病病患率是普通人的3-4倍,在英国学术界中,精神疾病病患率估计高达53%。
面临这种局面,自然有人都想过退出。quit(退学)是博士生聚会聊天时永恒的话题,无数人背地里偷偷研究过学校的退学流程,甚至有的人写好了退学申请书,在抽屉里放了几个月几年,也拿不准该不该交。
这就是读博最惨的地方:毫无退路。
博士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学术旅途。无论你读了几年,一旦选择退学,就等于说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部白干:拿不到博士学位,所做研究没有得到成果,空耗了人生最青春的几年,没有工作经历就业困难……
很多迟迟不能毕业的博士生,都陷入了这种瓶颈。情况好的可以转硕士,或用已有成果就业或转专业,情况差的只能“净身出户”。
有一个生物方面的博士生,硕博连读八年不能毕业,转专业或转硕没有门路,接着读也读不下去,最后忍痛选择退学。三十多岁只有一纸本科学历,无法继续在学界谋生,对外就业面还非常窄……
付出得不到回报,无人可以倾诉,对未来迷惘彷徨,类似情况在留美博士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事实上,不仅仅是博士,整个留学生群体在最近几年一直频繁发生因各种心理疾病而自残、自杀的案例。
除了学术上的困难外,文化隔阂,社交圈过窄,生活压力大,都容易让很多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学生无力独自承担这一切,最终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或许现在的你正在筹备明年奔赴大洋彼岸继续深造,或许你已经走进了美国校园,对未来满怀期待与忐忑,又或许你也曾经历过上文提到的这些留学生经历过的曲折和心路历程,也正处在迷惘和彷徨中。
无论是哪种,主页君都想说,留学之路,是一条风雨和阳光并存的道路。
不要让学业上的挫折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科研原本就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失败也并不意味着你人生就此一蹶不振。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过分自责和自我怀疑,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生不只是有学业一件事,在学习之外,发展自己的爱好,读读书看看电影,养个小动物,都可以排解内心的烦闷。
主页君上面提到的那个学姐,在读博期间也曾好几次被心理疾病困扰,一度发展到需要吃抗焦虑药。最后,她一个人坚强地挺过了这段困难时期,因为她爱上了烘焙。
“经常心情烦闷时就在自己公寓里做蛋糕。”,她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道,“就算实验失败,就算一天下来感觉累的毫无价值,起码还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奶油和巧克力粉中,起码还可以告诉自己,这世界上除了那倒霉的电池,还有美味的甜点值得享受呢。”
所以,要学会自己排解情绪。一旦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一定不要自己藏在心底,无论是和身边的国内的亲友交流,还是求助学校的心理咨询师,都是很好的排解方法。
每个人的留学之路都是充满酸甜苦辣,而每个人的路也是自己选择。有苦痛也有欢笑,有挫折也有成功。
正确对待自己遭遇的一切,提高抗压力,增强社交能力,让自己内心强大,也是留学中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中国留学生用铊毒害室友,最高20年监禁
2020-12-03 00:56
-
川普政府再动手 或对外国留学生实施新限制
2020-02-12 05:18
-
用假护照为中国留学生当“枪手” 华裔男被判刑
2019-12-26 20:17
-
美移民局钓鱼执法办假大学 250名留学生被捕
2019-12-13 14:50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