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个万众瞩目的时刻,似乎没人注意到马友友身边那个弹奏钢琴的小姑娘,她正是马友友11岁的姐姐,马友乘。
上周,时报发表文章,讲述了她同样成长于音乐世家,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音乐之路的故事。文中提到:
“伯恩斯坦没有提到的是,马友乘最初学习的乐器是小提琴。和她的弟弟一样,她也是一个神童。10岁时,她就和丹佛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根据剑桥词典,prodigy的意思是“在年少时就已显现出优异能力的人”(someone with a very great ability that usually shows itself when that person is a young child),通常被翻译为“天才、神童”。该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晚期,源于拉丁语词prodigium,意思是“预兆、先兆”。
根据时报文章,尽管在小提琴方面展现了惊人天赋,马友乘的父母还是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结束了她的小提琴课程,并让她继续学习钢琴,成为了马友友的首席伴奏者。就这样,她的音乐成长之路似乎从侧重个人发展转变为全力支持他的弟弟——现在举世闻名的大提琴家。
但是,马友乘的音乐人生并没有因此变得完全黯淡无光。1984年起,她和丈夫、吉他手迈克尔·达达普(Michael Dadap)一起接管了父亲马孝骏创办的纽约青少年交响乐团(The Children’s Orchestra Society)。他们秉持着“将音乐的语言教给孩子们”(Teaching Children the Language of Music)的宗旨,从一学期25美元的学费做起,希望让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天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你对马友乘这个似乎被埋没的神童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