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外交部网上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说,美国司法部周一(10日)宣布对中国军方的4名成员提起诉讼,称他们涉嫌参与了2017年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巨头Equifax数据库的大规模攻击。
美官员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数据盗窃案。”
耿爽表示,中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历来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网络黑客攻击行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政府和军队及其相关人员从不从事或参与通过网络窃取商业秘密活动。
耿爽说,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和有关部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与监听、监控,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从“维基解密”到“斯诺登事件”,美方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虚伪性和双重标准早已昭然若揭。根据公开披露的大量信息,美方有关机构一直对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多国政府部门、机构、企业、大学、个人进行网络侵入和监听、监控。中国也是美方网络窃密和监听、监控的严重受害者。中方多次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作出解释,立即停止此类活动。
延伸阅读:
据美媒报道,美国司法部长巴尔当地时间周一(2月10日)声称,美国指控四名中国军方黑客在2017年“入侵”了美国信用报告机构易速传真(Equifax),影响了近1.5亿美国公民。
美国方面曾多次宣称遭到“中国黑客”攻击,但从来没有拿出过能说服别人的证据。事实上,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
2019年6月发布的《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数据显示,来自美国的网络攻击数量最多,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这是美国对中国军队成员第二次提出指控。2014年,奥巴马政府曾指控五名中国军方黑客侵入美国大公司的网络,窃取商业秘密。
美国司法部星期一在易速传真总部所在地亚特兰大联邦法院提出了这一指控。
起诉书显示,这四名黑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研究所成员,四人被控“串谋从事电脑欺诈、串谋从事经济间谍和串谋从事电信欺诈”。
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中国国防部屡次强调,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一贯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相关犯罪活动,中国军队从未支持过任何网络黑客行动。中国军队适度发展网络空间防御能力,坚决捍卫国家网络主权、信息安全。反观美国,近年来大力发展进攻性网络战力量,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劣迹斑斑,还无端指责别国从事网络攻击,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根据CNCERT的监测数据显示,在木马和僵尸网络方面,2018年位于美国的1.4万余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334万余台主机,控制服务器数量较2017年增长90.8%。在网站木马方面,2018年位于美国的3325个IP地址向中国境内3607个网站植入木马,向中国境内网站植入木马的美国IP地址数量较2017年增长43%。根据对控制中国境内主机数量及控制中国境内遭植入木马的网站数量统计,在境外攻击来源地排名中,美国“独占鳌头”。
美国对他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渗透控制从未停止。2019年6月,中国“网络安全国家队”安天实验室发布了对NSA下属的“方程式”组织攻击中东地区最大的SWIFT金融服务提供商EastNets事件的复盘分析,表明“方程式”组织利用国家级网络武器,层层渗透控制SWIFT这样的商业组织网络,以获取长久控制权,实现其长期潜伏、持续获取相关信息的战略目的。
德国《明镜》周刊也曾披露,2007年NSA启动了一个代号为“射击巨人”的情报搜集项目,目标就是华为公司。NSA成功进入华为公司内网,获取了海量的内部隐私信息、电子邮件和源代码。斯诺登披露的文件也进一步证实了NSA对华为的网络攻击行动。
针对美国司法部的最新行动,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
巴尔等一些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持续爆料,试图通过高调的对外宣传,使得美国政府不同机构和部门中更多的人根本性改变对华态度,形成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
李海东表示,巴尔最新公布的事件涉及美国1.5亿人的信息,1.5亿约占美国人数的一半。美国普通民众因此会对中国产生恐慌心理。“这表明美国政府有一些政府高官不仅仅是想在政府内部打造中国是美国威胁的共识,还想在美国社会中形成相同的共识。”
美华要闻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新债王”预计美国2024年陷入衰退,通胀降
2023-12-25 05:26
-
Zillow对2024年美国房市的6大预测
2023-12-25 05:23
-
美国联邦政府那些事(4)
2023-12-20 07:17
-
美国联邦政府那些事(3)
2023-12-18 00:50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