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据河南有关部门表示,当地正在努力应对创纪录强降雨带来的后果,强降雨已重创农业营收,并造成数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因洪灾死亡的人数目前增至至少33人。
中国国有媒体援引来自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的消息报道称,自上周末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郑州市及该省其他众多地区受灾,截至周四早些时候,仍有至少八人失踪。
据新华社报道称,此轮强降雨影响到河南省逾300万民众,全省已紧急转移数十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为21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为人民币12.2亿元。
河南省气象台预测,该省大部分地区和省会郑州直到周四都会有显著降雨,包括暴雨和雷雨。截至周四,救援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国军队在河南各地开展搜救工作,加固堤坝,疏导洪水,转移居民,并提供医疗支持。
据中部战区官方微博周三晚间发布的消息,该战区已在河南各地部署了超过7,500名人员。在周四的后续消息中,中部战区分享了部队进行排查搜救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加固似乎受损堤的视频。在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郑州,一些居民称不清楚被洪水破坏的社区水电供应何时能够恢复。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社评,敦促有关部门设法保障移动网络畅通,并为居民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手机对灾区许多人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通讯工具。而目前,多数郑州市民的手机网络都不畅通,不仅很难及时与外界保持联系,而且也很容易错过官方发布的各种信息。
在过去40年里,中国高速增长,在原本是村庄和农田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城市。城市吸引了工厂,工厂又吸引了工人。经济繁荣使数亿人摆脱了曾经的贫困和农村的困境。现在,为适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这些城市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上周暴风雨淹没了中国中部的郑州和其他城市,截至周日,造成至少63人死亡,这反映了一种全球趋势——最近在德国和比利时发生了致命的洪水,在西伯利亚发生了极端高温和野火。中国的洪灾也凸显了伴随着该国经济繁荣的环境脆弱性,有可能会破坏这一繁荣。
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膨胀,道路、地铁和铁路的大规模扩张意味着可以安全吸收雨水的地方越来越少——这打乱了科学家所说的自然水循环。中国东部宁波诺丁汉大学地质学教授陈加信说,中国的城市在中国领导人将气候恢复能力作为低于经济增长的优先事项时实现了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是首位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作为国家优先事项的领导人。早在2013年,中国就计划建立“生态文明”。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城市的绿地面积增加了近五倍。推出了一个创建“海绵城市”的试点项目,以便更好地吸收降雨,试点地点也包括郑州。去年,中国开始加快削减排放,计划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1月,中国武汉。道路、地铁和铁路的大规模扩张意味着可以安全吸收雨水的地方越来越少。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现在威胁着中国的沿海大城市,而越来越严重的风暴将打击像郑州这样的内陆城市,这些城市在匆忙规划的开发压力下不堪重负,建筑和基础设施有时建设得很粗糙。
甚至是在2012年遭遇过导致79人丧生的特大暴雨的北京,也仍然缺乏在强烈风暴中吸收降水所需的排水系统。
2016年,郑州被选为16个试点城市之一,扩大绿地面积以缓解洪水——这就是“海绵城市”理念。这一理念是将水从密集的城市空间引入公园和湖泊,让水在那里被吸收甚至循环利用。在他看来,中国需要“复兴并升级古老智慧”,就像古代农民曾做过的那样,为水和绿化留出自然空间。
根据《郑州日报》的文章称,在“海绵城市”项目下,郑州已建成排水管网5162公里,消除易涝点125处,并新建了大量绿地。其中一处就是蝶湖公园,那里的人工湖环绕着垂柳和樟树。这里去年10月才开放。上周,它也被淹了。
“我们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类的活动空间跟自然自身的活动空间不匹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李强说。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工厂也排放出越来越多导致气候变化的气体,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空气。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减少排放,以及为似乎越来越难以避免的全球变暖后果做好准备。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持续追踪:俄对乌发动新一轮袭击,英确认向乌援助主战坦克
2023-01-19 21:14
-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反战情绪高涨
2022-06-17 23:38
-
乌俄第五轮谈判取得新进展
2022-04-01 00:59
-
乌俄冲突让饱受疫情冲击的贫困国家更加艰难
2022-03-25 01:49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