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儿
今年的双十一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挺重要的纪念日,那就是《五月花号公约》签订400周年。
美国的立国根基,追溯起来就是1620年11月11日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当然再往前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启蒙运动,一直往前追溯的话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有些人说美国只有不到250年的历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他们却不知道美国是现代共和历史最长的国家,也不知道美国是西方文明的继承和发扬者。)
公约这个词听起来很高大上,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国际关系中。但《五月花号公约》是一份非常简单的君子协定,它只有短短三百字,写在粗糙的羊皮纸上,也没有标题(《五月花号公约》是后人起的名字)。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这份公约,他们都是英国国王的臣民,他们绝对不可能想到后来还诞生了美国,绝对想不到他们签下的这一份公约后来成为了一个传奇,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
历史有点复杂,我把它讲得简单点。这里涉及两个概念:清教徒、英国殖民北美。
清教徒,英文叫Puritan,字根是pure,意为纯洁的。这是英国新教的一个派别,它要求英国国教变得纯洁。所以他们是信仰虔敬、生活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职人员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他们认为,作为信徒,生活要简单、实在,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说白了,这些人有道德洁癖。
虽然这些人在英国受到了迫害,但他们依然效忠作为英国国教领袖的英国国王。只是他们需要一片新天地去自由信仰。
英国殖民北美的历史比较好懂。欧洲人发现北美新大陆后开始殖民开拓。英国也不甘落后。1607年,英国在北美大陆开拓了第一块殖民地,取名“弗吉尼亚”(Virginia,是为了纪念终生未嫁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负责经营这块殖民地的公司是“弗吉尼亚公司”(英国通过此类公司进行殖民,比如大名顶顶的东印度公司)。
1620年9月6日,与弗吉尼亚公司签订了合同的36名清教徒和其他66人(包括破产者、流浪汉、船员等“教外之人”,并非很多文章里所说的全是清教徒),搭乘一条名叫“五月花号”的货船,离开英国普利茅斯港,前往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新大陆。
五月花号的油画
跨越大西洋的66天航程十分艰辛和危险。“五月花号”是英国的一艘三桅杆木质帆船,排水量只有180吨。船仓非常拥挤,每人只有不到一平米的容身空间,也没有厕所,卫生条件恶劣。这是条用于近海商业贸易的货船,从未进行过越洋远航。在惊涛骇浪中船只受损严重。途中死了一个人,又有一个婴儿降生,当他们到达北美大陆的科德角时,船上还是102人。
由于风浪,五月花号偏离了航线,抵达的科德角位于弗吉尼亚的北部,当时还不是英国国王的属地,也就是说这些人来到了一个完全自由却未知的土地。如果上岸后每一个人都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这该怎么办?
这些从生死线上活过来的人没有急于下船,而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1620年11月11日,他们在船上共同签署一份规范他们上岸后行为的书面约定。41位成年男子都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契约上签了名。
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
二、《五月花号公约》的历史意义
历史经常是被后人总结美化的。我总觉得《五月花号公约》的历史地位被后人总结放大了。如果没有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它也就是一份普通的民间契约而已。而现在它的地位几乎等同于确立了“王在法下”的《英国大宪章》,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一起构成了美国的立国之本。
《五月花号公约》的译文: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个民众政治实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此于耶稣纪元1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英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于右。
《五月花号公约》的核心是这些后来才被称为美国先民的人要建立一个civil body politic。很难翻译这个词,有人把它翻译为“公民自治团体”。但从上下文看,这些先民并没有脱离英国国王的丁点想法,他们依然自认是国王的子民,只是必须自我管理罢了。
自治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得到英国授权的。这些人能来北美殖民是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在乘上五月花号之前他们从英国政府那里买到了一份特许状,允许他们在北美弗吉尼亚经营一片殖民地,可以在殖民地设立总督,享有司法裁判权,并默许以宗教自由。
所以这种自治权本身就是英国政府赋予的特权。虽然他们的落脚点已经不在弗吉尼亚,不在英国国王管辖的范围内,他们依然选择了为英国殖民。
但是,《五月花号公约》还是创建了一个先例:政府和法令要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建立,并且要依法而治。这个精神后来在整个北美殖民地都得到了实行。
《五月花号公约》的核心思想在我看来就是三个字:信仰、民主、法治。这就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三、登陆之后,乌托邦的破灭和私有制的确立
写《五月花公约》的文章数不胜数。讲得最多的除了公约的产生和意义外,还会讲到五月花号上的新移民登陆后遭遇了严寒和种种生活困境,第一个冬天死亡人数过半。幸亏得到印地安人的帮助才得以生存,为此他们设立了感恩节。当然还要讲到新移民后来对于印地安人的屠杀等等。
其实还有一个史实被忽略了,那就是新移民对经济制度的选择。这个史实会让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感觉似曾相识。
这里先要说到威廉·布莱福特(William Bradford)这个人。
威廉·布莱福特(William Bradford)感恩节的创立者,历史的记录者
威廉·布莱福特是"五月花"号上的领导者,是《五月花号公约》的主要起草人。他从1621年起担当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长达30年。1630年前后,他开始记录五月花号和登陆后的历史,这是新英格兰早期殖民活动最重要的编年史之一。这一记录在20世纪才得以出版,被定名为《普利茅斯垦殖记》(Of Plymouth Plantation)。
五月花号上的美国先民登陆之后过的是集体公社的生活。原因有两个,一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印地安土著的威胁,只有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才适合生存。二是这些清教徒移民和投资者签了协定:7年之内,新移民不能离开团体自己发展,所有通过贸易、运输、加工、捕鱼获得的劳动收入要“纳入公共储蓄,直到最终分配之日”。
所以新移民过的是集体生活,集体劳动(包括耕种、打猎、捕鱼、建房等等),食物也是定量平均分配,很有点人民公社的味道。
众所周知的故事是:在印地安人的帮助下,从寒冬中幸存下来的新移民收获了第一个大丰收,于是诞生了感恩节,从此这些新移民便开始安居乐业。
史实并非如此,第一个感恩节过后,投资商又送来了一批新移民,于是粮食又不够吃了。粮食吃完了,只能靠捕鱼、打猎来维生,坚持到秋天收获。威廉·布莱福特在书中写道:“因为缺乏食物使他们身体虚弱,无力耕作本应栽种的粮食作物。再有就是很多粮食还没做成就被偷了,到后来愈演愈烈,不少人偷了一点点玉米之后被抓住鞭打,但是饥饿使人无法受良心的约束,还是有其他人又来偷。”
当时的安全环境因为与印地安人关系良好而得了改善。但食物匮乏、饥饿让人们对于集体生活和平均主义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厌恶。人的本性是自私,尤其是匮乏状态下,壮劳力不愿意为别人家的非劳动力(妇女儿童是不种地的)免费劳动。
所以在第三年春播之前,新移民们多次开会,决定废止这种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生活方式。他们分田到户,搞起了我们后来熟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中国安徽小岗村村民的生死状
原因也集体劳动和平均分配导致饥饿
集体农场和成员签订协议:16岁以上男性居民每人每年上缴集体1蒲耳式(约34.4升)公共用粮或其他等价物,用于农场公务人员、公共支出和其他公务劳动的报酬,其他收获都归个人。
制度的变化带来的是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家庭承包之后,妇女和孩子都到自己家的地里干活了。威廉·布莱福特感叹:通过国家剥夺私有财产,把私有财产纳入公社,就可让国家和政府享受繁华盛世的想法,是极其不智的。
第三个耕种年依然经历了饥饿,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那年秋天终于迎来了大丰收。大丰收之后,农场成员们要求把分到的土地固定下来,不再过原来的集体生活。从此,新移民们再也没有发生过普遍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问题。
威廉·布莱福特总结道:“他们持续了数年的那种公社劳动试验还是失败了,而实践者都是一些虔敬正直,诚实本分的人。这也证明了柏拉图和一些古典作家理论的空洞无知,这些理论还被后来一些人推崇。……我想说的是,上帝洞悉人性里面的缺点和不足,上帝以另一种智慧看到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更合适他们。”
这才是五月花号比较完整的故事。除了信仰、民主和法治之外,还需要一个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只有STEM专业就业好?谷歌员工,除了STEM还有什么?
2018-01-19 14:30
-
全美最幸福的25所大学,过得幸福才有动力学习!
2018-01-12 19:20
-
除了特朗普的外孙女 这些国家王子公主也在学中文
2017-11-15 14:51
-
脸书扎克伯格的另一个成功角色
2017-08-30 17:01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