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去年,欢乐日间保健中心有幸请到了擅长泥塑艺术的林月桂老师来到中心,在这里独家开辟一堂适合老人们的泥塑艺术课。林老师不仅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引发耆老们追逐艺术的兴趣,更以一颗爱心使耆老们展现童心,也因此得到心灵的陶冶,精神的愉悦,激发出他们内在的艺术潜质,重现他们心灵手巧的才能,最重要的是改善耆老们身心,更健康而快乐。
给老年人上泥塑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泥塑需要手、眼、脑并用。老人们不仅没有基础,而且身体的限制也会影响学习和制作泥塑。对此,林老师在教授方法上煞费苦心,摸索出一套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方法。
首先,她创作出新颖生动的作品,吸引耆老们的兴趣,鼓动他们的创作欲望,栩栩如生的造形和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大家跃跃欲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林老师采取灵活生动的方法,不厌其烦的示范辅导。从简单的技法开始,每次总让老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将单调的练习与简单的作品相结合,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觉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技艺。每次课程结束总令他们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耆老们的作品从起初的花草山石到动物静物,再到如今的复杂人物。进步的速度令人刮目相看,连他们的亲朋好友都难以置信是出自毫无基础的老人家之手。
孙舜华阿姨是泥塑班的班长,刚开始她对泥塑仅仅是喜欢,到如今已经是痴迷。凡遇林老师的泥塑课,她会把一切活动推掉,堂堂必到。回到家里,还要继续创作。她说,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泥塑不可不做。皇天不负有心人,现在她的作品精致细腻,形象生动。她将得意的作品晒到网上总会引来不少粉丝。泥塑课让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与自信。
傅莉阿姨由于身体原因,手部活动和语言表达都有一定障碍。刚参加泥塑班的时候,她没有自信,林老师就让她从揉制小石头等简单的内容开始练习,循序渐进地加深难度和扩展内容。渐渐的,她发现自己的手比以前好使了,灵活了,说话也清楚俐落许多,她还经常说笑话逗大家乐。现在,她已经跟上进度。她把自己的作品当成宝贝似的拿回家展示给丈夫看,还发给国内的亲人分享,受到大家一致赞赏,这使她兴致提高,自信满满。从前当医生的傅莉说,泥塑课非常适合我,让我手脑并用,锻炼我的脑部,搭配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帮助我恢复健康,让我在愉快的心情下达到复健的效果。真是一举数得,林老师的课真是太好了。
其他老人的泥塑作品,也经常成为亲友们争相索要的礼品。如今,每周一次的泥塑课,已然成为一些耆老最盼望的活动之一。
林老师如何用泥塑艺术,让一些老人恢复精神,改善郁闷情绪,找回开朗自信、健康灵活的?我们总结其原因如下:
第一:是爱心的感召。每一节课,林老师都像爱护孩子一样的给老人关怀温暖。不仅悉心施教不厌其烦,并营造出温暖和谐轻松的气氛,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人们把泥塑班当成学艺术、抒情怀,吐心声的家。
其次:是才艺的吸引。林老师的泥塑课活泼有趣,把各种艺术融会贯通,比如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她会容情于景,带领大家一起唱与作品有关的歌、让老人家发挥想像力,编出情节或故事、讨论与作品有关的趣事等等,唤起耆老的童心雅趣。所以,大家经常能听到泥塑班里传出欢歌笑语。
其三:是中心的重视:泥塑选用的是价格较贵的软陶泥,作品可以烤制成陶艺,长久保留,加上其它辅助材料,成本很高。活动组组长林淑华,全力支持这个活动,亲自为泥塑班购买烤箱,采购材料、工具、配件等等,时常关心课程的进展和耆老的需求,鼓励他们,赏识他们。为他们提供做品展示的机会,从而使泥塑活动越办越好,成为欢乐丰富活动中的另一颗新星。
通过一年多的泥塑活动,我们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了一些老人的变化,发现泥塑活动不仅满足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心情开朗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增强了,手巧了,脑子活了。耆老们说,“只有欢乐中心才有这么好的泥塑课,我们爱泥塑,我们爱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