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黄页

从“香蕉人”到“香蕉菜”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9-06 22:29 我要评论

说来惭愧,我的旗舰店开张了3个多月,菜品在华人的朋友圈中获得了一项殊荣:类似于法式中餐的“香蕉菜”。通常在海外的同胞称呼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为香蕉人,外黄内白,有着中国人的外表,内在却像白种人。而把我的旗舰店菜品叫香蕉菜,据说也是因外表看起来像法式菜品的装盘点缀,内在当然是中国式的味道和品质。



但是当他们在谈这个话题时,大多是嘲讽的囗吻,说菜的份量太少,价钱太贵,盘面点缀有点类似于法餐华而不实,菜品的味道也与传统的中餐有些脱节,故而将之归类于法式中䬸,其实就是美式中餐的另类称呼,只是这个香蕉菜的成色应该是皮白心黄,不知道转基因技术是否有能耐如此而为?

或许是我游荡美国多年,对自己的菜品有点孤芳自赏吧,亦或像有些人说的他有点名气而骄傲自大、胡乱作为(凭良心说我绝不敢也不可能有此想法),我真的很坦然接受“香蕉菜”的这种说法,同时我还要勉励自己:在尊重和坚持中国菜灵魂不变的前提下,努力让自己的菜品更加“香蕉化”(西式化)。




我的理由很简单:

其一、中餐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从世界大局来看,将民族文化向外输出、扩张,是一个勇于作为的民族必须的选项;从国家层面来说,将中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向海外输出扩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中餐向海外扩张,几乎成了一项国策,导致国内大型餐饮企业跃跃欲试,积极布局。
任何文化要想在当地扎根成长,必须要融入主流,坚贴地气儿,适者才能生存。而这对于已经立足了的海外中餐业来说,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此时不变,更待何时?

其二、从美国中餐市场的变化趋势来看,中餐必须求变,进入主流。回首二000年前,牢牢占据美国中餐市场,而且在主流消费圈还有点高大上的地位的美式中餐莺歌燕舞,开一家餐馆就像是拥有一台小型印钞机。而二000年后,逐渐被遍地开花价廉物美的buffet及外卖店挤压,主打高端美式中餐的餐厅不堪一击,�旗息鼔。风水轮回转,自2010年左右开始,主打正宗中国菜的餐馆历经10年左右的潜心经营,又开始渐渐被主流接受,继而逐步主导美国的中餐市场,这样,buffet开始了类似于“敦克尔克”的大撤退。
而今,虽说正宗中国菜已经牢牢占据了美国的中餐市场,但与主流消费市场对中餐的期待还相差甚远。随着中国国内大型餐饮企业的海外布局与扩张,中餐馆若不思进取将会一败涂地。

其三、我的菜品风格及市场的期待促使我必须更加求变求新。经过近20年的摸爬打滚,如果说我的菜品在美国主流消费圈里尝到了一点甜头的话,那就是我的菜品风格入乡随俗,贴地气儿:自由、开放、随意、进取,⋯从不拘泥于菜品的地域特色,不约束于民族风味,也不考虑主流是否接受的食材等。 只要于我有用,我则绝对拿来。

经常有人问我:你主打什么风味?我说:自成一格的Peter chang风味。从今往后,我会让我的菜品更加的小份化、主流化、中式特色化、外表西式化,更好地与主流市场接轨。与时俱进,时不我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