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的时候,每逢中秋,爸爸妈妈买回一盒月饼,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周围放几盘平时吃不到的水果,我们兄妹几个围在旁边期待着晚饭的开始。
吃完晚饭,我们会央求爸爸给我们讲中秋节的来历,讲中秋节的奇闻异事。爸爸会从帝王祭拜开始,再讲嫦娥、吴刚的传说,最后还会告诉我们朱元璋反元时,为了动员大家在同一个时间起义,把传递命令的纸条放在月饼的馅里……。
太原有一种月饼叫郭杜林,这种月饼的皮儿是发酵过的,别有风味。这种月饼源于清朝,太原有一家糕饼铺的师傅姓郭,带着一个姓杜,另一个姓林的徒弟专做唐饼。八月中秋将近,他们做的月饼供不应求,有一天晚上,师徒三人喝了一点儿酒睡着了,结果做月饼皮的面发了。为了不浪费粮食,郭师傅乘着酒劲,和两个徒弟把生面和了麻油、饴糖等掺入已经发酵的面中,然后再烤出月饼,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月饼更加酥软和香甜。一经上市,就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每天前来购买这种月饼的人络绎不绝。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郭、杜、林师徒三人,便把这种月饼叫做“郭杜林”。有一年中秋前,爸爸把这段传说写成了短文,寄给一个报纸。发表后,报社先后两次寄来稿费。爸爸以为是报社弄错了,把第二次的稿费退了回去,结果惹的报社的编辑很不开心。
我上初中的时候,太原市组织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有2个师姐同名。根据她们的年龄,我们叫她们大李和小李。最初大李构思的是学生们在农民家里过中秋吃月饼,我们的美术藏老师对她的构图很满意。结果领导来审查时说,中秋节对我们汉族是团圆的日子,但是对蒙古族是不是鬼节呢?因为怕影响到了民族关系,成了政治问题,月饼在画中是不能吃的,小李就提出把月饼改成苹果。藏老师拍手叫好!因为大李要去学农,藏老师就把修改这幅画的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除了把月饼变成了苹果,还把背景改在了苹果树下……。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因为一个月饼至少10马克,很少有留学生舍得去买。好在有个朋友通过电话教给我怎么做月饼,中秋的时候我们就聚集在学生宿舍的厨房自己烤月饼,味道真的不比买的差……
今年中秋单位也不发月饼了,我根据自己的口味去买了一些自己想吃的月饼,可在上海买不到郭杜林,很多年轻人喜欢的馅,比如有蛋黄的、肉的,我也不喜欢。我喜欢五仁的,可老婆对花生过敏。郁闷啊,两口子咋就不能分吃一个月饼呢!?
借这个时间和地方,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也祝远离家乡的朋友有家的感觉!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