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黄页

张扬承认婚内出轨 第六代导演的形象全线崩塌

来源:未知 阅读: 2018-03-09 15:20 我要评论



3月初始,中国大陆一篇名为《张杨导演,我爱你》的网文火了,它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杨,也让广大网民见识了作者“小二姐”作为一个自媒体的“杀伤力”。 张扬在文章发布后的次日发出声明,承认婚内出轨,并解释“这是一个正常男人所犯下的难以宽恕的错误”。在文章最后,张扬不忘自我调侃,称自己在这次舆论风波里“为了艺术而献身”,“对不起全国网友”。

有评论认为,从不断曝出的出轨绯闻来看,婚外情在中国现代社会里其实并不罕见。更有人认为,对男人来说,婚外情是一种展示自身男子气概、重新构建伟岸男性形象的方式。 “城市精英们所处的圈子不仅接受、而且鼓励他们带上自己的情妇到公开场合,让这种畸形关系,变得公开、正常化,甚至还饱受艳羡与赞美,从而建构起他们身为上层阶级的形象和特权地位。” 当然,即便如何“合理化”这样的男女关系,出轨终究不是什么值得肯定的行为,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中国电影圈里的精英人士。

但有趣的一点是,从吸毒的张元到嫖娼的王全安,再到婚内出轨的张扬,这些第六代导演似乎总是和社会新闻走得总是更近一点——尤其是相比于“第五代”。 和张扬同为“第六代”的王全安因嫖娼而“闻名”第五代导演成名靠的是作品,这一点估计没有人会反驳。尽管他们的作品充满争议,但人们并不怀疑他们的实力,他们赖以生存的手艺。 但如今,人们对第六代导演的总体印象早已崩塌——哪怕是第六代里成就最高、知名度最广的贾樟柯,也很少成为中国电影的主角。

大多数观众不知道这些“第六代”拍过些什么,也很少在电影院见到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地,也就不再关心他们在拍些什么,更不了解他们拍的电影是好是坏。 张扬的《冈仁波齐》是少数能够在中国影市成功突围的艺术电影,但即便票房过亿,这部作品还是少为人知,而之后的《皮绳上的魂》也再度遇冷,张扬没能因为作品而收获名利。  

有人说,“第六代”导演们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拿遍了欧洲的各大奖项。比如1965年出生的王全安在35岁时带着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月蚀》去了莫斯科,并一举拿下当年的评委会大奖。2007年,他凭借《图雅的婚事》拿下柏林金熊奖。但这些殊荣并没能让王全安名利双收。 大部分人对王全安的印象还停留在嫖娼事件里,而让吃瓜群众震惊的,不是“大导演嫖娼”,而是“娶了张雨绮的导演去嫖娼”。 第六代导演也许都会有困惑的时刻:明明拿奖无数,为什么却总是化身冷门呢?

实际上,在“第六代”之后,中国电影早已告别了“代际论”。纵观2017年的中国影坛,拿高票房的,是从演员转型的青年导演。 就连被斥“拍烂片”的香港导演也变成了中国电影的“话事人”——在过去的春节档最火的四部电影里,有三部都是香港导演拍的。林超贤、许诚毅、郑保瑞,这些在港片黄金年代时并不出名的导演渐渐为人熟知。他们能否接班徐克、吴宇森、杜琪峰、许鞍华还不得而知,但人们至少能看到他们在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如今,“第六代”依然孤立于市场的边缘,似乎和“市场”谁也看不起谁,一副你死我活的姿态。这样的姿态值得赞赏,却也让人叹息。当中国电影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最该成为旗手的这代人似乎缺少了使命感。但有望成为标杆的那群人,又因各种琐事而走下神坛。 “第六代”所陷入的困局,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目前所陷入的困局:市场需要的,不是创作者想表达的;创作者最想拍的,是观众并不关心的。这样的割裂在张元、王全安、张杨这些导演因社会新闻而被公众认知时最为讽刺。扛起“中国电影”大旗的究竟是理想,还是现实,只能拭目以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复活,复活我们的勇气

    复活,复活我们的勇气

    2020-04-10 05:44

  • 纪念复活节

    纪念复活节

    2019-04-28 17:25

  • 从世俗意义讲,李连杰和成龙谁更成功?

    从世俗意义讲,李连杰和成龙谁更成功?

    2017-10-26 21:15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