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周一)10:30-11:30刘嫄博士受邀到家园中心开办《镜头里的文化》讲座。今天分享的题目是《走进古巴——咫尺天涯的国度》。
对大陆人来说,古巴不是一个太过陌生的国家。年轻人也许熟悉歌曲《鸽子》“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你可知道我是多么忧伤”;年长些的会记得灾荒年间的古巴糖;更年迈的可能还参加过摇着古巴国旗,唱着“七二六颂歌”,喊着“要古巴,不要美国佬!”的示威游行。
尽管在天气晴朗时,从佛州的西礁岛向南眺望,古巴海岸线清晰可见。然而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个近在他们“后院”的加勒比海岛,在过去五十多年里,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1961年“猪湾事件”后,美国与古巴断交,随后对古巴在经济、金融、贸易及旅游等各个方面实行了严格的禁运封锁。这场相持半个多世纪的美古冷战,终于在2015年解冻。刘嫄有幸在解冻之后就参加了与古巴百姓互动的“摄影深度游”,成为较早从美国访问古巴的华人之一。
讲座在家园的图书馆兼电脑室进行,不少老人早早就来到室内等待。刘嫄的母亲、家园百岁寿星刘缘子老师则高兴地坐在第一排。刘嫄在讲座中用自己拍摄的生动有趣的照片分享了她一路上与古巴老百姓互动的见闻,也对古巴历史文化来龙去脉做了介绍,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座末尾有关古巴教育医疗制度等话题更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会后不少老人都向演讲者表示,对古巴这个国家他们年轻时就耳熟能详,还会唱讲座里提到的一些古巴歌曲。然而如今年纪大了,不大有可能亲自前去。这个讲座清晰生动,犹如带领他们到古巴做了一次畅游,很长见识。他们纷纷向家园活动组织者建议以后一定要再请刘嫄女士来做更多类似讲座。
刘嫄博士自三岁起由母亲启蒙,即热爱读书。虽然文革时连小学都没毕业,十年做工期间在母亲的鼓励下坚持自学,恢复高考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分别在1982年和85年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又赴欧留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来美后从事神经生物学科研,近二十年在NIH任研究所国际办公室主任。除在科学研究和管理领域里有杰出贡献之外,刘嫄在母亲影响下对人文学科亦多有涉猎。多年来读书、行路、摄影、撰文,足迹遍及六大洲五十国。她长于用镜头捕捉异域的多元文化,且每次出行前后,都会以学者态度对所到之处做大量功课。她退休后力求做一名文化使者,一边从事写作(其《畅游世界最大图书馆》一书出版后连续入围三个Top100好书榜),一边在史密森尼博物学院旗下的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刘嫄博士经常受邀在海内外大学、图书馆及各种文化组织和老人中心做普及文化艺术的讲座,她的《镜头里的文化》系列讲座尤受听众好评。
(家园供稿及图片)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