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儿

孩子心理健康的三大需要 系列之二 “爱”

来源:未知 阅读: 2016-04-23 14:37 我要评论

上次我们讨论到孩子心理健康的三大需要之一的“安全感”。“安全感”的需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重要,身体上的抚摸和接触是让孩子感受安全的最主要的方式。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她对安全感的需要不再是停留在身体上的爱抚了,而更重要的在心理上感受到被爱。在这第一部分,让我们来讨论孩子心理健康的另一大需要“爱”。


无条件的爱 (Unconditional Love)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绝大多数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惜自己。然而,我们的爱往往没有被孩子感受到。有时候我们不经意地让孩子们觉得,我们对她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她们乖,听话,我们就会更爱她们一点;如果她们很优秀,就会更值得我们的爱。

毋庸置疑,我们希望孩子优秀成功,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但是,孩子是否能达到我们的期望并不应该是我们是否爱她的条件。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预设条件的,不管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对她的爱应该是一样的。

这种“无条件的爱”的概念对于我们也许比较陌生,但这概念是基督教的核心,所以在美国的教育传统中是一个基本的共识。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罪人,都不完美,无法达到上帝对我们的期望。但上帝的爱不是基于我们的行为和成就,而是无条件的。爱的最高境界就是基督为罪人牺牲,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这种“无条件的爱”的概念在受基督教影响的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决定了这些文化传统在对待子女教育方面与东方文化的不同。

即使我们不去考虑基督教对爱的概念的定义,就是从理性上去分析,爱也应该是无预设条件的。如果有预设条件,爱就不再是爱了,而是一个协约,或是一种交换。

如果我们的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是有预设条件的,她们就会极力试图赢得我们的爱。但她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得到爱的确据,因为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也许还会改变。当我们的孩子没有爱的确据时,她们就会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她们也会倾向去迎合别人,试图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但她们不确定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她们可能会陷入沮丧甚至忌恨。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感受到我们对她们的爱,她们也无法有力量去爱别人。有很多研究证明,在缺乏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很难同别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专注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我们之所以不能毫无条件完完全全地去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不能爱自己。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投影,我们在孩子身上看见了自己的缺陷。我们试图在孩子身上去实现一个完美的自己。所以我们不能爱孩子,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不爱自己。

我们不爱自己,则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我们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再去对待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父母当初也是用他们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我们。

我们必须打断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卸下这历史的包袱。我们的包袱就是只专注与自己的缺陷,而不看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基督教认为,我们虽然都是罪人,但是我们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有上帝的荣耀在我们身上。所以,即使我们是堕落的罪人,我们仍然值得上帝的救赎。上帝竟然将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牺牲了,来拯救我们,可见我们的价值。

我们看待自己和看待孩子,就应该像上帝看待我们一样:不是专注在我们的缺陷上,而是看到我们可救赎的价值 (redeeming quality)。所以在我们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是的,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一样有很多缺陷,但每个孩子都有她闪光之处,我们要去发掘她的闪光之处。

当我们只注重孩子的缺陷,并一再去指正,这缺陷不但不会很快消失,而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觉得沮丧,甚至转为反抗和悖逆。但当你发现孩子的长处,并鼓励和建造她的长处时,她的信心会大增,更能接受你对她某些缺点的指正。

如果我们一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只会看到负面和缺陷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对待她周围的人,也只会挑剔别人的缺点,而不会去欣赏别人的长处;她看待事情的态度也会多于负面性,只关注阴暗面,而看不到光明面。这样的人往往负能量充斥,爱做一个骂世派,而不能成为一个建世派。


总结

虽然我是一个基督徒,对“无条件的爱”这一概念在理性上有深入的了解,但真正的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是在我失去自己的儿子之后。在那一刻,我突然体会到,我爱他不是因为他成就了什么,他没有成就什么,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十八年,但我仍然是那样地爱他,如果上帝能允许我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的生命,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让他能活着。

回想在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没有完完全全地让他感受到我对他无条件的爱。恰恰相反,在很多时候,我让他感到他没有达到我对他的期望。为此我懊悔不已。

我儿子身上有很多闪光之处,比如他擅长体育,很会与人交往。很多朋友都羡慕我儿子外向的性格和交际的能力,而我当时却希望他稍微更安静内向一点。

回想起来,我真是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孩子。上帝给了我们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我自己没有觉得感恩,反倒奢望他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学习好体育也好,善于交际也能安静独处,头脑聪明还能吃苦耐劳,等等。只有当上帝将他从我身边夺去之后,我才知道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还同我们在一起。

亲爱的朋友们,珍惜自己的孩子吧。多看她们身上的优点,享受同她们在一起的时间,爱她们,无条件地爱她们。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应归咎于此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应归咎于此

    2019-09-24 21:01

  • 扼杀孩子的无耻艺术考级,看艺术家们如何解析

    扼杀孩子的无耻艺术考级,看艺术家们如何解析

    2019-09-24 20:37

  • 培养孩子的逆商,让他一生都有勇往直前的资本

    培养孩子的逆商,让他一生都有勇往直前的资本

    2019-09-05 11:12

  • “上帝”从中国孩子的教科书中消失了

    “上帝”从中国孩子的教科书中消失了

    2019-08-22 16:4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