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家庭氛围应该轻松、温馨、民主、自由,不要专制、蛮横、高压、独裁。
我知道,有些家长一看这个原则,就会说:有那么严重吗,至于那么上纲上线吗?你还别说,每个家庭,的确要从这样的精神高度来确立家庭氛围。
怎么说呢,家庭里需要有一个类似“家庭宪法”的纲领——既然是“家庭宪法”,就要是任何家庭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不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例外——这才可以叫宪法。那么,就要家庭成员一起确立,达成共识。
你们家的家庭宪法的基本精神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很简单,看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就知道了。你是想在家里实行如朝鲜的那种一个人说了算的方式呢,还是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的那种呢?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家长特别害怕自己在家里没有权威。有一次,我和一位刚当上爸爸的朋友差点吵起来,他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儿子必须听老子的”,认为“不如此的话,那还不乱了”。我劝这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唯一的方法是:如果你那套行不通,就尝试下我这一套?就试一下如何?
我和他一步步地分析: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强势,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服从型的性格;如果你在家里是一头狮子,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只绵羊;当你盛年,孩子会崇拜你的智力、见识,甚至是体力;但你暮年衰弱,而孩子强盛之后,他很可能会反抗你、抛弃你;你要孩子必须听你的,那么,意味着你给孩子画了一个框,以后,无论孩子怎么发展,都不会比这个框更大;而一个人最应该追求的,不正是人生的可能性吗?
原则二:每个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
这一点,也有很多家长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从来都认为,当孩子小的时候,还不配做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不能给他太多的尊重。否则,孩子会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反骨,会不好管教的。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当你充分尊重孩子的时候,恰恰是赢得孩子真正尊重的开始。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儿都不深奥,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明白。但真正地做起来,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还真不容易。
就在我把这些话写在我随身带着的本子上的时候(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有想法就写下来,回去后再整理成文)——这天,我带着儿子参加一个活动。因为时间没到,一个爸爸在看着男孩写作业。“两位数除以三位数,你猪啊!”,“知道吗,你猪脑子啊!”……那位爸爸就坐在孩子对面,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一笔一划,只要有一点错误,他就厉声训斥,还不时抬起手掌拍打孩子的脑袋。那位本来长得挺健壮的孩子,一边带着哭腔低声回应着,一边满头是汗地哆嗦着写作业。
我不知道这位爸爸是出于什么心理,在几十位家长和孩子的面前,在如此公众的场合当众羞辱自己的孩子——是要借此树立自己权威,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呢?
无论是哪个,我都认为这位家长是在做一些令他注定会后悔一生的举动。我和周围的家长孩子一起,同情地看着那个可怜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自信、勇敢、独立、机智,但家长在这样的场合连着骂孩子十几句“猪”,孩子当时钻地缝的心都有,还怎么培养良好的性格呢?
在家庭里,爸爸有没有尊重妈妈的家庭劳动?父母有没有对长辈说一声辛苦了?家长有没有一回家就抱怨天气、交通、工作,一言不合就吵架……不要以为孩子看不见听不到,你的这些一言一行,都深深地镌刻着孩子的心中。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孩子就是孩子的真实面貌——当你让孩子走出你的范围,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你试着悄悄观察一下,那才是孩子的真实性格——而这个性格,很多时候都是从你那里拷贝来的。
原则三:尊重孩子的性格差异,尊重科学的成长规律,做良好环境的提供者。
我们都知道南橘北枳的道理,更不用说比植物更加复杂的人类了。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特点不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教育方式从来都不存在。家长要提供给孩子的,是世界上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方法。
在寻找个性化方法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科学规律是可遵循的。
现代的医学和心理学,已经证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生动、充满活力、令人愉快的体验,那么,最容易学会、最容易学牢靠。换句话说,心情好,学得好!
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工作的状态,就很容易知道了。当我们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时候,是不是根本无法好好思考,甚至会产生“大脑短路”的情况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盯着孩子的作业本,一道题没做对就大吼大叫,施以重压呢?这样的环境,孩子的性格养成,学习能力,又怎样能良性发展呢?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陪孩子写作业,而是陪孩子玩游戏;不是训斥孩子不听话,而是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是撕碎孩子的考卷,而是陪孩子阅读;不是逼孩子成才,而是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我知道,有些家长一看这个原则,就会说:有那么严重吗,至于那么上纲上线吗?你还别说,每个家庭,的确要从这样的精神高度来确立家庭氛围。
怎么说呢,家庭里需要有一个类似“家庭宪法”的纲领——既然是“家庭宪法”,就要是任何家庭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不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例外——这才可以叫宪法。那么,就要家庭成员一起确立,达成共识。
你们家的家庭宪法的基本精神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很简单,看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就知道了。你是想在家里实行如朝鲜的那种一个人说了算的方式呢,还是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的那种呢?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家长特别害怕自己在家里没有权威。有一次,我和一位刚当上爸爸的朋友差点吵起来,他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儿子必须听老子的”,认为“不如此的话,那还不乱了”。我劝这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唯一的方法是:如果你那套行不通,就尝试下我这一套?就试一下如何?
我和他一步步地分析:如果你在孩子面前强势,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服从型的性格;如果你在家里是一头狮子,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只绵羊;当你盛年,孩子会崇拜你的智力、见识,甚至是体力;但你暮年衰弱,而孩子强盛之后,他很可能会反抗你、抛弃你;你要孩子必须听你的,那么,意味着你给孩子画了一个框,以后,无论孩子怎么发展,都不会比这个框更大;而一个人最应该追求的,不正是人生的可能性吗?
原则二:每个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
这一点,也有很多家长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从来都认为,当孩子小的时候,还不配做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不能给他太多的尊重。否则,孩子会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反骨,会不好管教的。
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当你充分尊重孩子的时候,恰恰是赢得孩子真正尊重的开始。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儿都不深奥,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明白。但真正地做起来,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还真不容易。
就在我把这些话写在我随身带着的本子上的时候(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有想法就写下来,回去后再整理成文)——这天,我带着儿子参加一个活动。因为时间没到,一个爸爸在看着男孩写作业。“两位数除以三位数,你猪啊!”,“知道吗,你猪脑子啊!”……那位爸爸就坐在孩子对面,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一笔一划,只要有一点错误,他就厉声训斥,还不时抬起手掌拍打孩子的脑袋。那位本来长得挺健壮的孩子,一边带着哭腔低声回应着,一边满头是汗地哆嗦着写作业。
我不知道这位爸爸是出于什么心理,在几十位家长和孩子的面前,在如此公众的场合当众羞辱自己的孩子——是要借此树立自己权威,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呢?
无论是哪个,我都认为这位家长是在做一些令他注定会后悔一生的举动。我和周围的家长孩子一起,同情地看着那个可怜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自信、勇敢、独立、机智,但家长在这样的场合连着骂孩子十几句“猪”,孩子当时钻地缝的心都有,还怎么培养良好的性格呢?
在家庭里,爸爸有没有尊重妈妈的家庭劳动?父母有没有对长辈说一声辛苦了?家长有没有一回家就抱怨天气、交通、工作,一言不合就吵架……不要以为孩子看不见听不到,你的这些一言一行,都深深地镌刻着孩子的心中。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孩子就是孩子的真实面貌——当你让孩子走出你的范围,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你试着悄悄观察一下,那才是孩子的真实性格——而这个性格,很多时候都是从你那里拷贝来的。
原则三:尊重孩子的性格差异,尊重科学的成长规律,做良好环境的提供者。
我们都知道南橘北枳的道理,更不用说比植物更加复杂的人类了。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特点不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教育方式从来都不存在。家长要提供给孩子的,是世界上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方法。
在寻找个性化方法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科学规律是可遵循的。
现代的医学和心理学,已经证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生动、充满活力、令人愉快的体验,那么,最容易学会、最容易学牢靠。换句话说,心情好,学得好!
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工作的状态,就很容易知道了。当我们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时候,是不是根本无法好好思考,甚至会产生“大脑短路”的情况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盯着孩子的作业本,一道题没做对就大吼大叫,施以重压呢?这样的环境,孩子的性格养成,学习能力,又怎样能良性发展呢?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陪孩子写作业,而是陪孩子玩游戏;不是训斥孩子不听话,而是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是撕碎孩子的考卷,而是陪孩子阅读;不是逼孩子成才,而是给孩子成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