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冯砚君老师的专题文章---“孩子们伴我一起成长”写到100期了。这100期是周周都有,篇篇真情实感,想想这得有多大的耐心、毅力和定力。感谢冯老师,她给我们报纸的《教育专刊》增加含金量。
当然也要谢谢我们董事长周绪庚老师,在创办美华传媒《教育专刊》之前,就向我推荐了冯老师,说她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培养出几个好孩子,在教书育人方面很有见地,要我跟冯老师约稿。就这样,我们联系上,并约好每周出一篇文章。当时我想,每周一期很是栓人,就对她说,不一定每周都写,若是顾不上就空一期没有关系。谁知冯老师一口答应每周都写,说实在话,我有一点半信半疑。
从此我们开始了频繁的交流,但都是信件交流。我们谁也不认识谁。一直到去年参加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年会时,冯老师走上前问,您是不是袁老师?
要说冯老师的文章没有多么华美的辞藻,读起来却引人入胜;没有多少引经据典,但都是自己经历过的,有真情实感;没有多少高谈阔论,但一个个小小的事例如汩汩清泉缓缓地渗入你的心田。这在一个喧嚣的世界,一个急于求成的年代,恰似荷花亭亭玉立。
我不会赞美人,要说的也是真实的感受。读到她与孩子们的对话的小小故事,能感觉出冯老师对孩子的爱心,而这种爱心却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谦卑的爱,一种与孩子平等交流流露出的爱。这种爱不仅是无私的,而且是引人向上的。
作为一位老师,孩子的母亲,在丈夫经常不在家的情况下,她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能想象到她的每一篇文章浸透了自己的心血。记得她冯老师在刚学会开车就遇上大雪天,孩子又要参加演出,她毫不犹豫地开车上路,在孩子们的鼓励下,安全到家。这种无言的举动又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其实通过这些小故事,能看出冯老师的用心。她说,每写一篇文章,我都要思考,我要和读者交流什么?分享什么?我并不想吹嘘什么,和别人的孩子相比,他们真的很平凡。
是的,我们都很平凡,有不少家长包括自己在内,也或多或少地不愿意暴露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但是冯老师认为,儿女不仅是我们的精心呵护者,同时还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会让我们不断发现自己成长中的问题,会影响我们更好地生活下去。为了写好最后一篇,冯老师把前面的文章浏览了一番,惊喜地发现自己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那么多有益的东西,而很多孩子们的身上的优点,我们小时也有。可现在我们有的缺失了。两代人之间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事。自己却那么认真地去书写她们,去赞美她们,只是因为她们在做最好的自己。难能可贵。
作为家长,冯老师是称职的,孩子们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她们学习出色富有仁人之心,她们坚强勇敢有独立的思考。或许若干年以后,这些孩子回头看看自己母亲的这些文章,会有更深的感悟吧。
本人在编辑“孩子们伴我一起成长”系列文章过程中不断受到到启发,在好多相同问题的认知上,自愧不如。欣赏孩子,赞美孩子,以孩子为镜,从而返璞归真。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来的,但只有像孩子们那样活的淡定,活的慷慨、活得有滋有味,才能真正的快乐。
从系列文章28期开始,我把冯老师的每一期文章都收藏起来,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人生处处皆辛苦,世界上本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也没有脱离现实的梦想。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不管自己年龄有多大,人生还是需要诗和远方,但是“远方”也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伴随着孩子去实现。
冯老师的第100篇文章的题目是“以孩子为镜,可以返璞归真”我就用“孩子是我们成长的镜子”做结尾吧,因为我们都要不断成长。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