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教学中文,感受强烈之处在于中美不同教学方式折射出课堂教学立意的差异。
其一,对境教学设计的差异折射课堂立意落点的差异。
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在场性,所以中美课堂教学都设计或营造情境教学氛围。但是国内的情景教学多为课堂导入使用,为附带性设计,对于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强调量化训练,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取考试分数。
而美国马里兰州的几所中文课堂,通过情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成性学习环境,借助学习环境的立体设计,引导学习者通过高度参互动、演练而提升学习技能。比如围绕中秋主题,设计“月饼作坊”,梁辉老师抓住节点设计教学,将月饼的“手工作坊”带到了课堂上,现场教起学生做中国月饼。依据工序流程,老师将主题课设计成流水作业坊,有的班制作月饼外皮的小组,有的班准备馅料的小组,还有的进行月饼加工组和包装组。为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尝试月饼制作的全过程,主题课堂设定时间,轮流作业,分工合作,好不热闹。
美国学生忙碌地和面、包饼、压制、烘烤……一块块泛着金黄油光的月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尝一尝,油水皮裹住油酥皮,烘烤而成的月饼表皮酥脆,,整个过程带给学生的体验是新鲜、喜悦、兴奋。课堂上,微笑镶嵌在那一张张脸上了。
月饼作坊课一结束,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带回家,不仅要和家人分享美味的月饼和迷人的中秋节传说,更要将中国文化中对待家庭、父母、亲人的礼节等与家人分享,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播者。手工传承,香飘四方。在中国人的习惯中,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糕点。出于对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原来课堂立意的落点不在分数,而在文化体验。
其二,教学策略的聚焦点不同
语言学习的本质是文化思维的转换、学科思维的培养。
国内对外文语言教学,基本上将学习落点放在听力训练、口语表达、语法讲解、词汇记忆等上面等,而对背后的跨文化差异、语言类学科学习思维等缺少深度认识。
事实上,语言文字及作品反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具有典型性、形象性,是具体可感的,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语言形象中,让语言学习走进有血有肉有情的真实形象中。
如美国学生学习中华小故事。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月亮里有桂树,有宫殿,有一个寂寞而美丽的仙子——嫦娥,整日以玉免为伴。桂树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在砍着永远向上生长的桂树……但是,故事学习不止于此。故事还被“中文班”学生搬到课堂上,或以剪纸形式剪出各种表情包的玉兔,或用手工方式折叠成盛装鱼书雁帛的邮箱,或游戏形式将其佩成头饰,或借鉴京剧脸谱将其扮相成脸谱……这里面有形象思维教学,还有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是运用性的知识,既要能听能说、能读会写,又要熟练到“下意识水平”。
明晰情境课堂立意,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应成为我们这些语言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作者就职于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教育育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耶鲁大学校长:真正的国际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与技能
2019-10-04 20:39
-
英国:以体育教育为主导,不以培养天才为根本……
2019-09-27 12:09
-
印度:传统哲学的精神也在教育里开花结果
2019-09-27 12:08
-
北美亚裔“拼娃”: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和教育价值观大战
2019-09-24 21:42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