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笛音夏韵

来源:未知 阅读: 2016-09-14 13:54 我要评论

虽说立秋已有数日,可炎夏还没有离开的意思。

这个夏天,来得比往年早,呆得比往年长。而且,这又是一个多雨的夏季,潮湿的空气,更加重了闷热的体感。

入夏没有几日,气温一下就蹿到了30多度,人也变得庸懒起来。我不愿外出,无心做事,每天多半时间便捧一牍闲卷,泡一杯香茗,小几凭窗,细品慢读。

那是初夏一个赤烈的下午,窗外热浪翻滚,屋内热气蒸腾,坐在明亮的落地窗前,喝了杯凉茶,又吃了碗雪糕,却驱不走浓浓的署意。窗外,几只小鸟儿在树枝间跳跃着,既没有往日的欢快,也不像往常那样的叽叽喳喳。我呆呆地坐着,看不进书,目送着太阳渐渐西移,眼看着西墙的影子一点点拉长。




忽然,耳际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是那首我熟悉、而且非常喜欢的《粉红的回忆》。在这炎炎的夏日,那欢快的曲子,似清澈的小溪流过,像微微的清风划过,顿时送来一股清凉。我仿佛看到,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轻风慢摇着苏堤的垂柳丝條,一位翩翩少年,手捧长笛,正吹响这青春的旋律。一群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荡着双浆,激起湖面的阵阵涟渏。他们,可曾惊到了苏小小,那位南齐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佳人才女?“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且问此少年:可会《黄金缕》?我不由站起身来,推开窗户,侧耳细听。原来,笛声是从隔壁传来的。



说实话,我不大懂音乐,对乐曲和乐器了解得不多。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音乐的喜爱。对能够吹笛弄箫抚琴击缶的那些人,甚至是仰视而崇拜的。记得宋人陈与义有首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因喜欢这首词,便更偏爱了笛声的美妙。据说,唐明皇也喜欢吹笛,难怪他与那个能歌善舞的杨玉环整日里如胶似膝,却原来真的是知音难觅。

小时候生活在贫穷偏僻的农村,能拥有一支笛子只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文艺演出队有位吹笛子的少年,是校长的儿子。他有一只自己的竹笛,每天竖插在书包里,露出系着红绸布条的短短一截,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到大课间休息,不少同学讨好地围拢在他的身边,能被允许摸一下那笛子便像是受到了皇上的恩赐。有时候,他还会有些卖弄地来上一段。随着他手指的灵活跳动,那优美的旋律在教室回响,余音绕梁。我被这曲子吸引,更被那个优雅、高贵的少年所吸引,曾经无数次梦想自己像那个少年一样,拥有一支短笛,吹奏喜爱的曲子。

窗外的笛声再次响起,又是一曲我熟悉的《橄榄树》。我一边细听,一边猜想,这动听的笛声,会出自何人之手?他应该是我这般的中年,不然如何也钟情于这些30多年前的老歌;他可能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青春的梦想正在随着笛声一起飞扬;他亦或是一位皓首之年的老者,用不老的笛声陪伴如醉的夕阳。不管是谁吧,我静静地享受着这笛声送来的轻风,如浴在山涧的一湾清泉里。

这优美的笛声,陪伴我走过了整个盛夏。一曲又一曲或熟悉或陌生的曲子,驱走了夏的燥热,滋润着我的心田。这个夏天,虽然漫长,虽然潮热,但因了这笛声,却感受到别样的韵致。笛声悠长,人生漫漫,只要有了对生活的热爱,便无时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也就拥有了灿烂的人生四季。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华府作协写阅评聚 春风一路快马加鞭

    华府作协写阅评聚 春风一路快马加鞭

    2018-04-20 15:3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