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炖书而疗(一):《煮字为药》读后感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11-08 12:05 我要评论

华府作协读书会今天(11/5/2017)聚会讨论徐国能的《煮字为药》。

日期:11/5(日)早上十点
地点:Ingleside at King Farm[注一]
出席者:龚则韫、胡一霞、梁旭华、陈小青、刘映梅、印铁林、金庆松

七位与会者先后发表精彩想法、多元观点,或长或短,我就简述一二。则韫赞扬作者的文学情怀,文化底蕴,文章铺陈的情境,以及书中佳句随处可见;一霞、旭华认为深度不够(受限于报纸专栏文章的篇幅及读者群),宜将专栏文章稍加补充,以成为较完整的一本书;身为老师的旭华强调,学校的语文教材宜多元化,更须适合学生的程度;铁林提到,文章要打动读者,内容很重要,要以大我为主轴,才容易引起广泛读者的共鸣;小青对全书篇篇有共鸣,认为作者的思想丰富、文笔流畅,人文素养高、知识层面广又强,更难得的是,广却不炫耀,强也不会咄咄逼人;映梅没有买此书,谦称是来旁听的(好文友永远欢迎来旁听J),她问到,为什么念科学的则韫、及念工程的铁林、庆松会对文史这么有兴趣、写作功力这么深厚?庆松立即回应:「龚、印两人是家学渊源,我是学人家的。」

当然,本篇只是我个人的读后感,重点放在与写作有关的心情心得,毕竟我们是华府华文作家协会嘛。




〈世说.新语〉一文(第20页),开头就是「张爱玲说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中间加了句点的文章标题连着第一句名作家的名言,立即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并顺势带到现代学生惯用的语汇(新语),预告文章的核心。好的文章,破题、首句切入,都值得细思。《煮字为药》一书中有55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标题都有独具特色,或诗情画意、或古色古香、或引人深思、或精简直白,我的这篇读后感取名为〈炖书而疗〉,深受《煮字为药》的影响呀。

〈文化的鱼龙秋江〉提到作者很喜欢一句:「汲古润今」(第26页)。汲古润今、引西滋中是灵感来源、是创作形式。写作者得在古今中外间上天下地、寻寻觅觅、联想跨界、独树一帜。

〈文化是写作的沃土〉一文中,含蓄地直批教育部长杜正胜,并说「文言文不是顽固的封建教条或死板的之乎者也,它包含了江上的清风庙堂的忧国,有永恒的喟叹与高贵的追求在其中。」(第37页)为文言文伸张正义,令人撃掌。文化,文化,文言文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上一代的读书人〉的结尾有味道、富意境。「秋风渐近,灯影依稀。我们这一代的读书人⋯⋯又成就了什么?⋯⋯『故国遥瞻云遮月,人生真似浪淘沙』,上一代的读书人的身影,也许就在那云月那浪沙中了。」(第40页)「故国遥瞻云遮月,人生真似浪淘沙」出自一封未完的信、一首即与的诗,徐国能在另一本书《第九味》中写成「故国遥瞻云蔽日,人生真似浪淘沙」,云遮月、或云蔽日,「人生真似浪淘沙」改为「人生回眸浪淘沙」或「人生回顾浪淘沙」,似乎更好。

〈遇见100%的作文老师〉是一篇好文章(第41页),题目就引人好奇,迂回递展前行,引人一路到结尾才亮出答案,也是一种文章布局。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修辞手段、作品导读、及实作修改,不少作文老师都做得到,「能引导学生认识天地万物的真情至美,并给予学生浩然的胸襟与洞悉人世的睿智」的作文老师,才是100%的作文老师,这,世间难遇呀。作者在随后的文章〈超越闱场里的状元梦〉(第177页)中也提到类似的表述,「教会学生体会生命、培养美感、融入情意与沉思真理,然后才是语文的表达。」⋯⋯但,大侠愚见以为,教学需要循序渐进,需要评量学生的资质禀赋,能因材施教的老师才是100%的老师吧!

《2017年11月5日于华府》

[注一]:谢谢本会会员方映荷为作协读书会找来的场地,免费的场地,免费的咖啡,宁静优美的讨论环境,与会者喜欢又感恩。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勤奋敬业 功成名就 ——《谁造就了赵小兰》读后感

    勤奋敬业 功成名就 ——《谁造就了赵小兰》读后感

    2019-01-05 21:5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