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了解敦煌,是从余秋雨的那篇《道士塔》开始的。《文化苦旅》出版于1992年,26年来一直是畅销书,正版销量过千万册,业界戏称这一本书的利润“能养一个出版社”。作为《文化苦旅》开篇第一篇文章,《道士塔》的传播程度可想而知。
《道士塔》这篇文章如今看来,是有些问题的。
有些是认知问题,比如余老师把王道士黑了个体无完肤,但客观说,没有王道士,可能莫高窟文物被人们发现还要晚很多年。当时清政府都没有保护的意识,或者说根本懒得管,要求他一个道士有保护国有资产,谨防文物流失的意识,也确实难为他了。
王道士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
而文中有的问题,则是年代的问题。比如,1980年代(余老师写此文的年代)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是有道理的,起码是有争议的。而如今,敦煌学的研究中心则没有太多争议地转移到了中国。这个转移还要拜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经济水平提高所赐。
198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也越来越重视古典文化的保护,敦煌学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诸如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课堂。在中国,保护一种文化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把它变成一门大学课程,设置学分、考试、分数这样一套体系,这样就不怕后继无人了。我们都当过学生,其中的道理你懂的。
另外,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普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为宽裕的研究经费,这些都让敦煌学研究消弭了国际壁垒。这门学问本身不涉及国计民生等保密问题,以前各国学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料没法共享,研究成果不能及时沟通。而在互联网时代,在学者们可以全世界飞来飞去开学术会议,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数字化的资料,信息交流早就不成问题。通俗地说,做这方面研究的,全世界就那些人,分散在各国的资料就那些,大家互通有无的成本一旦降低,研究水平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而另一方面,敦煌毕竟在中国,莫高窟藏经洞毕竟矗立在我国大西北,敦煌文献记载的毕竟是中华文化的源流,中国人对敦煌研究的兴趣天然就比外国高,实地考察的成本也相对低。所以渐渐地,敦煌学研究的中心就回到了中国。这个说起来,也没什么值得吹的,回归正常而已。
敦煌学真正的尴尬,是它埋在象牙塔里,普通人觉得这跟我们没有太大关系。刚才提到,在中国保护一种文化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变成一门大学课程,这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如果想让这门文化跟普通大众脱节,最好的办法也是变成一门大学课程。
作为中国人,从来没听说过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几乎没有。但敢拍胸脯说自己了解敦煌,大概知道莫高窟历史,对藏经洞壁画、佛经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转略知一二的,又屈指可数,熟知敦煌学的可能万里都挑不出一个。我们想当然地觉得,这跟我们没关系。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皆有源头,而敦煌文物对我们研究历史、艺术、建筑、宗教等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外国人都把它当宝贝,咱们没理由不重视。
科技的发展,娱乐手段的普及,对于推广敦煌文化是个难得的良机
知道一点敦煌文化,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很大很泛,从俗一点的角度讲,可以让你聊天都比别人显得段位高。
先聊一件闲事。上个月的嘉德秋拍上,张大千的一张《水月观音》以1.012亿元成交,创其人物画最高价。而这幅画,正是张大千1943年在敦煌榆林窟临摹的。
张大千《水月观音》局部
原迹·榆林窟二窟西壁被侧的西夏壁画
面对这次拍卖行为,可以聊出三重境界来:
第一重,哇塞,一张画能卖一个亿,太值钱了,张大千老厉害了,有钱人真多!
第二重,这幅画是张大千创作生涯的重要代表作,在敦煌的两次临摹经历,奠定了他后半生创作的基调。
第三重,说起毁坏敦煌文物,很多人都提到西方掠夺者,提到王道士。其实,还漏掉了张大千!他为了看到最早的盛唐壁画,把粘在外面的晚唐、五代、西夏时期壁画全给敲掉了。临摹这些作品,代价太大了!
当然,有关张大千是否破坏了敦煌壁画,破坏程度多少,这个问题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只是,知道张大千与壁画的这桩悬案,聊天格调就已然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敬而远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想当然的误解:太高深,跟我没关系,看也看不懂。的确,真让普通人读懂佛经,掌握艺术史,从考古、宗教、民俗、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学习敦煌文化,也实在强人所难了。
高冷了几百年的故宫,突然之间接地气接得令人瞠目结舌。你尽可以说这不够学术,不够庄重,但网友被实实在在地吸引了过来,既为大众普及了故宫知识,又为故宫创收了一大笔,让故宫能在国家财政拨款之外,有余力去修缮房屋古迹,保持游览环境整洁等。
那么,比故宫经费紧张,也比故宫更需要普及化的敦煌,可以沿袭故宫的路子吗?笔者认为,不但可以,甚至能玩出更多花样来。
比如,我们看敦煌壁画,会发现画中的人物神态、体态都特别生动,有的是在跳舞,有的则是在做游戏。据不完全统计,敦煌壁画上记载了几十种曾在丝绸之路上流行的,形态各异的游戏,这些传统游戏连接着不同的国家、民族与文化。这些舞姿、游戏动作,完全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捕捉下来。然后呢?
然后,咱可以给它们做成游戏。事实上,咱已经先用老外的传统舞蹈练过手了。2016年,游戏制作人员在巴西采集了当地传统游戏巴西战舞,通过与QQ炫舞的合作,将巴西战舞的舞步完整地还原到了炫舞的游戏版本中,让所有的中国玩家都有机会通过游戏体验巴西传统文化。咱能把人家的舞蹈做成游戏,当然也能还原敦煌壁画中的舞姿。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