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清宫戏走热 老物件借机抬价

来源:未知 阅读: 2018-09-14 20:35 我要评论



“这个夏天我活在了清代。”一句网上调侃的话,概括了时下的一个热点:暑期以来一拨接一拨的大热清宫剧,不但让“乾隆爷”成了感情上的大忙人,还让很多年轻人关注起了清代的老物件,特别是那时候的审美观和老服饰。也因此让很多从事相关商品买卖的生意人和收藏业余爱好者,开始蹭热点抬高相关商品的价格。清代老物件受追捧的同时,也需要冷静思考。有关专家认为,老物件新作本身有一定市场价值,但购买需要理性,不要过度盲目追捧。

收藏业余爱好者叶女士不但自己爱好收藏,也在和家人一起经营自己的老物件网店。“以前的清宫剧,古装道具啊什么的,就真的是道具而已,十块八块一个的簪子,凑合用就行。现在可不一样,观众的审美观提高了,对影视剧制作的精良度也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剧组会真的让非遗传人制作精美的服饰,比如一件龙袍上的京绣要20多个京绣匠人绣半年,这也是大热的《延禧攻略》、《如懿传》之类清宫剧的大看点之一。”

她说,正因为这些清宫剧的热播,导致清代相关的老物件价格开始看涨,“我刚看见一个老戒指,原本一千多就愿意卖,如今要卖四千多,真正懂点儿的人都不会买这么价格虚高的东西,而不懂收藏的老百姓又会觉得贵买不起。反正我肯定不会买,我顶多掏两千。其实,很多老百姓关注的、愿意掏钱买也买得起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清代原件,而是一部分‘零件儿’是清代的,这些东西最近涨价很多。比如一个小的清代衣服上的和田玉扣子,原来卖四千至五千一个,现在就能卖到上万;一个清代衣服上的老袖口,把它做在一件新的衣服上,就卖一万多。再比如趁着娘娘们的清代头饰受关注,有些商家会热衷‘老物新作’,把一个原本两三千元的老和田玉,设计成一个蝴蝶翅膀的头饰,加点儿现代的金银搭配,就卖两三万。还有那些原本5000元就卖的手工团扇,要卖一万五……你问卖家相关的文化典故,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就会笼统地说‘老的’,其实只有袖口或其中一小部分是‘老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半杯清茶社1月20日讲座 太后的花园:慈禧太后与晚清宫廷艺术

    半杯清茶社1月20日讲座 太后的花园:慈禧太后与晚清宫廷艺术

    2018-01-13 09:34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