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麦田捕手》的今昔

来源:未知 阅读: 2019-03-23 23:36 我要评论

1951年,美国小说家塞林格(J.D._Salinger)发表了长篇小说、《麦田捕手》,轰动美国文坛。50年来,作者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列入世界文学经典。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主人公是一个大律师的儿子、16岁的中学生霍尔登,他上的是宾夕法尼亚州一所专门为富家子弟效劳的私立寄宿学校。他既纯真,敏感,又具有叛逆精神,对学校当局的清规戒律和弄虚作假感到格格不入。父母和亲友指望他在学校名列前茅,将来名利双收。他却鄙视上流社会的唯利是图和尔虞我诈,一心想逃脱他们的罗网。圣诞节假期前期末考试,他4门课不及格,被学校开除,他便趁此机会出走。

霍尔登乘火车来到纽约。在这个“荒原王国”里游荡了两天两夜,他初尝了成人世界的禁果﹕抽烟、喝酒、狎妓等等。但是,他并没从中得到任何乐趣,却感到这种生活的空虚无聊。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人在这个世界里丧失了人性的纯真,道德败坏。这一切使他陷入空前的迷惘困惑。起初,他提出要和一个并不了解他的姑娘私奔,到北方农村去过纯净的田园生活,遭到断然拒绝。后来,他又想远走高飞,到西部荒野地区过一个聋哑人的生活,那样他就不必和别人讲话了。

霍尔登最爱他10岁的妹妹菲比,她既天真纯洁,又善解人意。霍尔登在游荡途中偷偷回到家中,向妹妹倾诉他的烦恼,妹妹深表同情,又问他长大后想干甚么。他回答说,他可不要当甚么科学家或没良心的律师,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捕手”,独自站在一大片麦田里的悬崖旁守望。要是在麦田里做游戏的成千上万的小孩子中有哪个往悬崖下跳,他就把他捉住。他说﹕“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他无法逃避现实,却拥有这个美好的梦。最后,他精疲力竭,回到家中,被送进精神病院。故事就是一年后他在病院写的回忆录。

霍尔登不仅道出了美国40年代一代青少年的心声,而且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这个“反英雄”成为青少年效法的楷模,甚至他爱穿的风衣、倒戴的红色鸭嘴帽、和不干不净的俚语,都风行一时。正因为如此,小说也不断受到捍卫正统的家长和学校的抨击,但作为高中生必读书的地位并未动摇。

近年来,霍尔登又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学校日益重视多元文化教育,有些教师认为霍尔登不过是一个“特权阶层白种男子”,他的故事“不能反映多元文化主义”,于是塞林格的经典着作就从一些高中教学大纲中除名了。但是,他们发现想找一部小说顶替《麦田捕手》却十分困难。新近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多元文化学校,少数族裔的学生也热烈地和霍尔登认同,因为他那充满矛盾、斗争、痛苦、和梦幻的成长历程具有普遍意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塞林格本人的形象也受到了质疑。当年他一举成名之后,就实践了霍尔登的梦想,躲到一个人迹罕至的村庄,过着神秘的隐遁生活,外界对他的真实面貌一无所知。他的女儿玛格丽特新近出版了一部回忆录、《梦的捕手》。其中对她在父母身边度过的童年作了详尽的叙述。原来塞林格比霍尔登的父亲更加独断专横,不仅强迫妻子和儿女跟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得越雷池一步,而且后来又把女儿送进他本人和霍尔登都痛恨的私人寄宿学校。玛格丽特记忆中的童年是“一个介于梦和梦魇之间的世界,它悬晃在我父母所编织的游丝般的细线上,如果我掉下去,可没有坚实的地面捉住我。”

在现实生活中,霍尔登的创造者显然不是一个以拯救孩子为己任的“麦田捕手”。

(2001年1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忆洗澡今昔

    忆洗澡今昔

    2019-06-07 20:3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