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春光明媚,华府华人文化生活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这就是旅居美国纽约的国际知名华美历史研究学者李又宁教授。接受华府三大文化社团 — 华府书友会、华府诗友社、华府作协的联合邀请,这位已80开外的著名女学者,在助手沈弘毅教授的陪同下,长途跋涉,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来到华府,做了题为《从五四新文化谈到当前移民文学》的成功演讲。会场上座无虚席,会后还有人向李教授连连请教。另有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了她,
李又宁(左)拜访王冀(右)
然而李又宁此行并非只是为了演讲。年纪渐高出行不便,必然会经过反复思考与百般犹豫。然而最终她不是谢绝,反而是应承了邀请、但目的却不想如此单一。从她既定的使命出发,她不想浪费此次远行,无论增添多少艰辛,前后仍安排了至少三项重要活动:演讲、看望王冀先生、看望老同学黄培的夫人;并且还有第四项计划:了解一下今天华府华人的文化生活,她认真地解释说:“不能完全靠书面的资料(来做研究),应当尽可能现场了解,这才是做历史(研究)的特点”。
她给自己定的历史使命,就是收集历史数据、记录华人留美历史;而她对历史的理解,是“现在就是历史”;她给自己定的口号,是“追捕行进中的历史”,这是她人生的目标、精神追求的目的地。正是本着这样的信念,在她来华府的两天里,受三个社团之托而奉命陪伴左右的华府作协正副会长,眼看着她是怎样不吃不喝,在美国首府拥挤不堪的街道上一路奔波。
现为美中政策基金会主席、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任职40多年的王冀先生,与李又宁既是老同学、更是老同行。李又宁坚信,美国汉学的成长得助于好的图书馆、档案馆;而建立好的图书馆、档案馆则得利于杰出的领导人才,王冀先生便正是这样的人才,他牺牲了许多个人的利益,奉献在发展图书馆的精力远高于个人学术研究之上。李又宁此次前去拜访他,不仅因为尊重他,尤其是出于她从未懈怠的使命:收集历史资料,因为在美已长达70年之久的王冀,本身在许多方面已经代表着历史;其次便是希求支持,她也明确请求王冀先生支持华府作协有关记录华府华人文化史的工作。而王冀先生得知是李又宁来访,甚是重视,拨冗接待了她。两人一起回忆当年、叙述这些年各自的生活与工作、各自的种种成就与收获。王冀先生滔滔不绝,对当年的她记忆尤深,对她的才学和奉献精神赞不绝口,一再说明,此次他是专门安排时间来特殊接待了李又宁。二人相谈甚欢。
李又宁第二位重点拜访的是她台大历史系老学长黄培的夫人。黄培先生于今年初不幸辞世。出于关怀与惦念,李又宁刚刚离开首都华盛顿王冀的场所,便要求陪同人员直接驱车几十英里,前去登门拜访黄培的夫人。关心到位、促膝长谈之后,奔波一整天滴水未沾她于当晚还招待了黄培的夫人。
前来华府的第一天如此辛劳,夜间赶回旅店后,疲惫的李又宁本应准备第二天的演讲,然而她却自添了新的操劳项目:她把要求华府作协负责人送到眼前的华府作协十几本年刊以及其他许多厚厚的书籍连夜全部翻过,第二天早上已经对怎样支持华府作协的工作做出了明确决定。这是她计划外的新项目,更是华府作协的意外大收获。华府作协这两年也在为记载华人文化史而努力,她一旦了解详情便立即慷慨解囊,为华府作协撰写《华府人物文集》当场捐款,并立即与作协负责人详谈了日后的合作项目。华府作协正副会长欢欣鼓舞士气大增,她也为在华府竟得到了人生目标的呼应而非常欣慰与舒心,双方难免一拍即合。她反复强调了关于记史的详细理念:不要只是回顾来美之前的往事或经历,要记下来美后的生活、记下在美华人的历史;想记下华人的历史就应当尤其记录当下;这种记录要鲜活、要接地气、要有正能量、要持之以恒…… 在该日的演讲之前、之中、之后,她一再强调要大家给《留美》等杂志投稿。
三社相请,长途而来,成功演讲,李教授却连最起码的车马费也不肯收、反而捐助了华府作协;而且坚持自费外住,不肯要求任何人的照顾、不肯打扰任何个人。当她离开华府返回纽约的时候,却连声致谢此次请她前来的华府三社,“这次收获丰富,我很愉快!”连连说道:“幸亏没有只来一天,一天不成!”“现在我此行的目的全都达到了,我很高兴!”
此次陪同她之后,华府作协负责人得出的结论是:李又宁教授任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唯有一样永远也放不下,那就是“寻找历史中的蓝天”。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