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精英
近日,正是诺贝尔奖陆续揭晓的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2022年度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揭晓。
据介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至今共遴选出122名获奖者,并在超过115个国家和地区资助和表彰3800余名具有潜力的青年女科学家,这一奖项的份量极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女科学家的项目,也被誉为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
五位获奖者中有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她就是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执行主任胡海岚。因其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成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幽默的学霸
胡海岚1973年出生,初中就读于杭州第二中学,之后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8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5年加入浙江大学。普遍认为女生理科不如男,然而她从小到大,一直是“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学生”。高中,斩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
胡海岚教授从小就是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在中学里,很多女生对数学、物理这些课程闻风丧胆,所以她们理科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甚至一提起理科二字,就会让她们很是头疼。但胡海岚教授却截然不同,她对理科充满了兴趣。
很多人都知道,杭州第二中学是著名的名牌高中,这里高手云集。可尽管胡海岚生活在这样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中学,她的理科成绩依然脱颖而出,她曾被称为“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女生”。
有人问她“毕业以后要做什么?”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不假思索的问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当年,生物系还比较冷门,选择了生物研究的胡海岚幽默地说:“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喽。”
众所周知,大脑是自然界最神秘和最复杂的存在,作为顶级学霸的胡海岚毅然决定迎难而上,决定研究脑的科学。28岁,她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读完博士,从那时起,她的科研目标渐渐坚定:揭开人类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研究神经生物学。
2004年,胡海岚顺利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进行实验研究,她一篇篇关于神经学的论文,引起美国生物学界的注意。美国纽约大学向她伸来橄榄枝,请她去做研究,并愿意为她破例提供单独实验室,配备助手、设备,
回到祖国做贡献
可胡海岚自始至终的回答都是“我要回去,为祖国贡献全部的力量!”她的目光始终凝视着一个方向——中国。
2008年,她果断舍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刚刚回到祖国的她立刻加入了中国神经科学研究所,开始了她的科研之路。她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她认为科研应该引发社会各界密切关注,而不是盯着导师和学生的矛盾,她和团队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许多的突破。
胡海岚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近六年来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2018年2月15日,《自然》杂志曾同期刊发两篇来自胡海岚团队的研究长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10年来患者增速约18%。2019年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表明,我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高达6.9%,这一数字仍然在上升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描述胡海岚取得的科研成就:“胡教授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此前,胡海岚也曾凭借杰出的科研成就斩获多个顶级奖项。如2019年7月,胡海岚获得了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里(IBRO-Kemali)国际奖,该奖项旨在全球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科学家。这也是该奖项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
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今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公告称,202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结束,并公布了191人的初步候选人名单。胡海岚也时隔两年再度入围这份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名单。
在胡海岚之前,有六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获得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这一荣誉,分别为电子显微学专家李方华、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无机化学家任咏华、无机化学家谢毅、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陈化兰和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2008年,胡海岚毫不犹豫回到祖国,国家对她十分看重,马上就邀请她,加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做博士生导师,这一年,她才只有34岁。
今年48岁的她,在动辄60、70岁的知名科学家中,是不可多得的年轻人才,她代表中国站上科技之巅,目前已经是《nature》,和《science》这两家,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情绪解码专家的好奇
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受到快乐,爱,恐惧,愤怒和焦虑?情感和理性在大脑中怎样相互影响和交锋?各种各样的情感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抉择。同时作为社会动物,而我们的情绪和健康又受到多种社会行为的调节。
对情绪、动机与社会行为这些高级脑功能机制的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胡海岚课题组致力于研究情感与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和可塑性机制。利用最前沿的电生理,光遗传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层面研究手段,应用离体脑片,和整体动物模型对情感相关的神经环路进行进行细胞和环路水平的研究。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分析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研究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
在近一个世纪神经生物学在感觉系统的神经编码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内在的情绪在大脑中怎样被表征,被编码,仍远未解决。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胡教授带领整个科研团队在同一个动物脑中,利用神经元活性标记分子c-fos同时标记两种不同的情绪环路,利用这一双标记技术就能在大脑的不同脑区观察到多种独特的表征形式,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使在单细胞层面和全脑范围同时考察两种不同行为或生理刺激的编码模式成为可能。
了解神经编码的编码模式,就更有助于对抑郁症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抑郁症影响着千万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 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脏病之后影响世界人民健康的第二大症患。
胡教授的研究课题主要关注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的大脑核团-缰核。通过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就已经能系统筛选出在抑郁动物的缰核中有异常表达的基因。在此基础上, 通过结合药理学, 脑区定点的基因操作进行在体研究,为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提供新的视角和分子靶点。这样的研究对于了解抑郁症的形成和发作机制,以及未来坑抑郁药物的研发与应用都有着深刻的科研意义。有了这样的研究结果做铺垫,不难看到未来抑郁患者的福音就要来临了。
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不忘初心。越努力则越幸运,在胡海岚的身上,燃烧着的,是科研奋斗的生生不息的火焰。
我们要为胡海岚,这位美貌与气质、优雅和智慧并存的科学家点赞!她的成功获奖,必将激励越来越多中国人积极努力,赢得自己璀璨的人生,更为祖国赢得星辰大海的未来!(文章节选自文汇网、科工力量、观察者网、浙大脑科学与脑医学官网等报道)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