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的央视春晚,完成了一次鲜肉老公的集体进击。
当胡歌王凯出场时,全中国的妇女们一夜脱单了。当女儿们指着屏幕告诉老妈——这是我男盆友时,老妈们顿时给予一个强劲的白眼回击——这是我老公!
甚至有人说,2017年的央视春晚坐在台下的鲜肉,给出了整晚的最佳表演。
所有人都能看出,今年的春晚,try too hard,从胡歌、王凯、鹿晗、陈伟霆、张艺兴、TFBOYS到傅园慧的绕口令,春晚似乎要将所有的微博热门和流量鲜肉一网打尽,去努力赶上这个时代。
而观众记忆中春晚,是每年的娱乐爆款制造机,从《乡恋》、《宇宙牌香烟》,从《虎口脱险》到《十五的月亮》,再从《冬天里的一把火》到《千手观音》,春晚节目,是被模仿的对象,是娱乐产品供应链的最顶端。春晚还曾经是最强大的造星机器,昨天还一文不名的小人物,一夜之间就成为风靡全国的顶级偶像。
曾经的超级爆款,中国娱乐产业的最强IP——没有之一,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超级IP面临的时代流变?
是时候了,给予春晚,应有的尊重和点赞,不仅是为老公们,而是为了春晚——这桌被全中国人围观的年夜饭。
从胡歌王凯到吴邪张大佛爷,老公们都集体出动了
有胡歌王凯陈伟霆张艺兴的颜值担当,还有主打少女粉的TFBOYS,以及体育网红傅园慧,当然,全国观众都能看出春晚鲜肉阵容的“全面升级“,但从观众评论的风向来看,要在大年夜治愈全体观众对于春晚的期待,实在太不容易。
首先,胡歌王凯发糖,高潮来得实在太早了点。
没有疑问,当《在此刻》出现的时候,全国观众都躁起来了!
观众甚至根本已经没空听两个霸屏男神到底在唱些什么,观众只知道,当开口苏和低音炮一开口,所有女观众瞬间把全国的屏都给舔了,全国的女性都脱单了,全国的男观众都失恋了,当然,所有的弹幕瞬间都狂热了。
只有在一曲唱毕胡歌采访王凯最期待什么春晚节目,凯凯王则深情回应“最期待你的节目!”观众才瞬间清醒过来:好吧,祝你们幸福!
据说这一整晚,有大半的家长都在深情看着屏幕发呆,大半的女生都在向家长介绍这是她们的男朋友,而大半的男朋友看到胡歌王凯时,都深深陷入了遐思,看到美女唱歌却在玩手机,于是女生们又纷纷表示:宝宝现在有点担心。。。。。。
虽然高潮来得有点早,但后面还是有《爱你一万年》的鹿晗、陈伟霆,组成了盗墓系列的吴邪、张大佛爷跨剧携手——
虽然有人说唱得“让刘德华沉默,让张学友流泪”,但在一个颜值比歌艺更好看的时代里,有他们,就足够再度引发全场观众全程舔屏。
张艺兴、井柏然化身孩子王,在一群“小蔬菜”、“小瓜果”之间,活泼互动,也是迷之萌啊!
当蔡明和潘长江这对经典“CP”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老年夫妻的失忆与陪伴”的小品,一方面轻松成最受欢迎的春晚喜剧人和金句担当,一方面也引发了吃瓜群众的深深担忧,没有蔡明阿姨,春晚语言类节目怎么办?
没办法,“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嘛!
和过去一样,责任越大,争论越大。网民们最大的争论是:蔡明老师cos的到底是汤婆婆、坂田银时,还是冰雪女王?还有网友认为潘长江的红帽子非常有亮点,戏称他COS小红帽。
但是除了蔡明阿姨,正常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就——一言难尽了!虽然大家都希望沈腾领军的开心麻花团队能够挽尊,可是看起来晚会的笑料还是比不上吃瓜群众自发产生的乐趣。
据说,语言类节目最初定了40多个选题,过程中包括贾玲团队、岳云鹏团队都纷纷退出,而最终能登上春晚舞台的只有上述9个节目,这——
当然还要提起本届春晚的新晋网红,下蛋的小男孩——在采访中,他说自己“下蛋”好害羞。
好吧,大庭广众之下,做只杀马特鸡出来跳舞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众目睽睽之下集体下蛋,下的,还是小粉红蛋。
我只能说,小男孩的心情,我懂!
春晚这个红了这么多年的超级爆款产品,为什么越来越难让所有用户都满意?
曾经万众追捧的春晚,似乎越来越成为段子手的狂欢。
很多人都说,观众能撑完整晚,还不是全靠一扫而过的观众席彩蛋!
春晚的评论,总是如此有趣又令人五味杂陈,观众每年追着这个老朋友说个不停,却说似乎越不失望,可是越失望又越看,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一场朋友圈里的春晚?
如果把春晚看成一台晚会,答案似乎很难得出,可如果把春晚看成一个曾经火爆无比且美誉度接近百分之百的超级爆品呢?
不妨我们从产品角度,看看春晚这个产品为什么越来越难以让所有用户——观众都满意?春晚,又有没有错误地背锅?
首先,在一个娱乐分众时代,指望一桌年夜饭满足13亿多人的味蕾,这肯定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这台晚会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去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因为用户需求本身,可能就是南辕北辙的。例如昨天的春晚,有来自新疆维吾尔民族的演员将集体表演一个反映新疆汉族兄弟修建民生工程的民族团结的喜剧小品,这肯定能满足少数民族观众的需求,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呢,都能接受少数民族小品的喜剧节奏吗?
又比如54岁的何赛飞高颜值参演的戏曲节目,当然有买账的观众,可对于不喜欢戏曲的观众来说,这段时间又只能默默抢红包去了。
其次,春晚剧组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试图满足所有观众本身的努力,也会带来受众体验的偏差。
任何互联网产品,最官方的说法是,我们充分尊重用户的声音,并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其实关起门来,所有的产品经理们很清楚,如果无节制地满足用户需求,可能产品离扑街就不远了——因为受众需求是有差异的。
比如昨晚的晚会中,李克勤、蔡卓妍挑战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首先请原版出来唱了一遍,接着是改编版,春晚剧组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让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流行做一个结合,可是对于观众来说,可能老观众没听懂两个香港歌手在唱什么,新观众更觉得没劲。
这就是产品过分重视融合用户体验,却可能最终破坏了用户体验。
最后,其实就是春晚的被讨论,其实是任何一个超级爆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必经的阶段。在目标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后,用户很容易将将消费中一切不良体验归咎于产品方。
实际上,有人讨论并不是坏事,这是用户对产品主流市场地位的一种认可,越是超级爆品,越容易遭到围观,这就是超级爆品成长的烦恼,谁也躲不过。
时代变了,观众审美变了,可选择的文化产品变了,面对曾经的超级偶像产品——春晚,难免对产品中存在瑕疵和不足更加挑剔,而当挑剔这款超级产品的用户,是全国观众时,对这台晚会的围观,很容易盖过一切正面的声音——
说到底,苹果、滴滴才红了多少年,就遭遇了口碑的超级逆转,而春晚这款超级爆品,已经红了三十多年了!
我们对于春晚的围观,成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过于强调或者否定某一点都是不对的,春晚不完美,可是它在努力赶上我们的审美。即使对于某些人来说,一网打尽小鲜肉的做法,有些迟钝,有些吃力不讨好,可是这锅年夜饭,依然值得寄托着所有中国人浓浓的乡愁。在围观中,春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人会为一件自己不在意的事情费口舌,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春晚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故乡。
我们觉得它low,觉得它跟不上时代了,其实都是在说:我爱它。这一点,似乎也和我们对待父母,对待长辈、对待乡愁的态度一样,我们的围观里,藏在我们最深的羁绊。
想一想,没有春晚,没有一个节目集齐了所有老公让我们舔屏,也没有一个超级爆款给所有人围观,从而堵住所有熊亲戚的春节拷问,这个春晚,该有多无趣啊!
当胡歌王凯出场时,全中国的妇女们一夜脱单了。当女儿们指着屏幕告诉老妈——这是我男盆友时,老妈们顿时给予一个强劲的白眼回击——这是我老公!
甚至有人说,2017年的央视春晚坐在台下的鲜肉,给出了整晚的最佳表演。
所有人都能看出,今年的春晚,try too hard,从胡歌、王凯、鹿晗、陈伟霆、张艺兴、TFBOYS到傅园慧的绕口令,春晚似乎要将所有的微博热门和流量鲜肉一网打尽,去努力赶上这个时代。
而观众记忆中春晚,是每年的娱乐爆款制造机,从《乡恋》、《宇宙牌香烟》,从《虎口脱险》到《十五的月亮》,再从《冬天里的一把火》到《千手观音》,春晚节目,是被模仿的对象,是娱乐产品供应链的最顶端。春晚还曾经是最强大的造星机器,昨天还一文不名的小人物,一夜之间就成为风靡全国的顶级偶像。
曾经的超级爆款,中国娱乐产业的最强IP——没有之一,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超级IP面临的时代流变?
是时候了,给予春晚,应有的尊重和点赞,不仅是为老公们,而是为了春晚——这桌被全中国人围观的年夜饭。
从胡歌王凯到吴邪张大佛爷,老公们都集体出动了
有胡歌王凯陈伟霆张艺兴的颜值担当,还有主打少女粉的TFBOYS,以及体育网红傅园慧,当然,全国观众都能看出春晚鲜肉阵容的“全面升级“,但从观众评论的风向来看,要在大年夜治愈全体观众对于春晚的期待,实在太不容易。
首先,胡歌王凯发糖,高潮来得实在太早了点。
没有疑问,当《在此刻》出现的时候,全国观众都躁起来了!
观众甚至根本已经没空听两个霸屏男神到底在唱些什么,观众只知道,当开口苏和低音炮一开口,所有女观众瞬间把全国的屏都给舔了,全国的女性都脱单了,全国的男观众都失恋了,当然,所有的弹幕瞬间都狂热了。
只有在一曲唱毕胡歌采访王凯最期待什么春晚节目,凯凯王则深情回应“最期待你的节目!”观众才瞬间清醒过来:好吧,祝你们幸福!
据说这一整晚,有大半的家长都在深情看着屏幕发呆,大半的女生都在向家长介绍这是她们的男朋友,而大半的男朋友看到胡歌王凯时,都深深陷入了遐思,看到美女唱歌却在玩手机,于是女生们又纷纷表示:宝宝现在有点担心。。。。。。
虽然高潮来得有点早,但后面还是有《爱你一万年》的鹿晗、陈伟霆,组成了盗墓系列的吴邪、张大佛爷跨剧携手——
虽然有人说唱得“让刘德华沉默,让张学友流泪”,但在一个颜值比歌艺更好看的时代里,有他们,就足够再度引发全场观众全程舔屏。
张艺兴、井柏然化身孩子王,在一群“小蔬菜”、“小瓜果”之间,活泼互动,也是迷之萌啊!
当蔡明和潘长江这对经典“CP”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为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老年夫妻的失忆与陪伴”的小品,一方面轻松成最受欢迎的春晚喜剧人和金句担当,一方面也引发了吃瓜群众的深深担忧,没有蔡明阿姨,春晚语言类节目怎么办?
没办法,“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嘛!
和过去一样,责任越大,争论越大。网民们最大的争论是:蔡明老师cos的到底是汤婆婆、坂田银时,还是冰雪女王?还有网友认为潘长江的红帽子非常有亮点,戏称他COS小红帽。
但是除了蔡明阿姨,正常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就——一言难尽了!虽然大家都希望沈腾领军的开心麻花团队能够挽尊,可是看起来晚会的笑料还是比不上吃瓜群众自发产生的乐趣。
据说,语言类节目最初定了40多个选题,过程中包括贾玲团队、岳云鹏团队都纷纷退出,而最终能登上春晚舞台的只有上述9个节目,这——
当然还要提起本届春晚的新晋网红,下蛋的小男孩——在采访中,他说自己“下蛋”好害羞。
好吧,大庭广众之下,做只杀马特鸡出来跳舞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众目睽睽之下集体下蛋,下的,还是小粉红蛋。
我只能说,小男孩的心情,我懂!
春晚这个红了这么多年的超级爆款产品,为什么越来越难让所有用户都满意?
曾经万众追捧的春晚,似乎越来越成为段子手的狂欢。
很多人都说,观众能撑完整晚,还不是全靠一扫而过的观众席彩蛋!
春晚的评论,总是如此有趣又令人五味杂陈,观众每年追着这个老朋友说个不停,却说似乎越不失望,可是越失望又越看,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一场朋友圈里的春晚?
如果把春晚看成一台晚会,答案似乎很难得出,可如果把春晚看成一个曾经火爆无比且美誉度接近百分之百的超级爆品呢?
不妨我们从产品角度,看看春晚这个产品为什么越来越难以让所有用户——观众都满意?春晚,又有没有错误地背锅?
首先,在一个娱乐分众时代,指望一桌年夜饭满足13亿多人的味蕾,这肯定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这台晚会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去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因为用户需求本身,可能就是南辕北辙的。例如昨天的春晚,有来自新疆维吾尔民族的演员将集体表演一个反映新疆汉族兄弟修建民生工程的民族团结的喜剧小品,这肯定能满足少数民族观众的需求,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呢,都能接受少数民族小品的喜剧节奏吗?
又比如54岁的何赛飞高颜值参演的戏曲节目,当然有买账的观众,可对于不喜欢戏曲的观众来说,这段时间又只能默默抢红包去了。
其次,春晚剧组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试图满足所有观众本身的努力,也会带来受众体验的偏差。
任何互联网产品,最官方的说法是,我们充分尊重用户的声音,并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其实关起门来,所有的产品经理们很清楚,如果无节制地满足用户需求,可能产品离扑街就不远了——因为受众需求是有差异的。
比如昨晚的晚会中,李克勤、蔡卓妍挑战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首先请原版出来唱了一遍,接着是改编版,春晚剧组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让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流行做一个结合,可是对于观众来说,可能老观众没听懂两个香港歌手在唱什么,新观众更觉得没劲。
这就是产品过分重视融合用户体验,却可能最终破坏了用户体验。
最后,其实就是春晚的被讨论,其实是任何一个超级爆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必经的阶段。在目标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后,用户很容易将将消费中一切不良体验归咎于产品方。
实际上,有人讨论并不是坏事,这是用户对产品主流市场地位的一种认可,越是超级爆品,越容易遭到围观,这就是超级爆品成长的烦恼,谁也躲不过。
时代变了,观众审美变了,可选择的文化产品变了,面对曾经的超级偶像产品——春晚,难免对产品中存在瑕疵和不足更加挑剔,而当挑剔这款超级产品的用户,是全国观众时,对这台晚会的围观,很容易盖过一切正面的声音——
说到底,苹果、滴滴才红了多少年,就遭遇了口碑的超级逆转,而春晚这款超级爆品,已经红了三十多年了!
我们对于春晚的围观,成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过于强调或者否定某一点都是不对的,春晚不完美,可是它在努力赶上我们的审美。即使对于某些人来说,一网打尽小鲜肉的做法,有些迟钝,有些吃力不讨好,可是这锅年夜饭,依然值得寄托着所有中国人浓浓的乡愁。在围观中,春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人会为一件自己不在意的事情费口舌,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春晚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故乡。
我们觉得它low,觉得它跟不上时代了,其实都是在说:我爱它。这一点,似乎也和我们对待父母,对待长辈、对待乡愁的态度一样,我们的围观里,藏在我们最深的羁绊。
想一想,没有春晚,没有一个节目集齐了所有老公让我们舔屏,也没有一个超级爆款给所有人围观,从而堵住所有熊亲戚的春节拷问,这个春晚,该有多无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