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美国加州一位叫Scott Parker的父亲,将自己的一万美元月薪全部装在大帆布里带回家。
父亲先从这些钱里拿出一部分放在一旁,对孩子解释说这是本月该缴纳的税金、这是捐给教会的钱、这是还房贷的钱、这是每月购买食物的钱、出去看一次电影及参加足球比赛的费用等等。并仔细解释了每笔钱背后的金融道理。
渐渐地那堆钱越来越小,最后能留下作为每月储蓄的就所剩无几了。
▷ Scott Parker以这种方式给孩子带来一趟永生难忘的理财教育课。
他们知道爸爸每个月虽然挣回不少钱,可是每一分钱都有它自己的用处,并不能乱花。
▷ 同时他们也学到了花钱背后的价值观。
家里开销的第一笔钱是做为公民纳税的义务,第二笔钱则是献给宗教及慈善机构的爱心。然后才能考虑家里的柴米油盐以及娱乐消费。
在美国,很多年轻人很早就有理财的意识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告诫年轻人:一定要花些时间学会如何理财。
他在威尔逊一所中学发表演讲时对中学生说:"虽然财务问题目前可能并不是你们考虑的当务之急,但这一天总会到来。
到那时,你们需要为管理你或你家庭的财务状况承担责任;或者你需要考虑如何储蓄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大学教育、一辆新车或自己的房子。"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校教育,所以美国人从小就有很强的理财观念。
据说,美国普通百姓的收入中,有一半是来自薪水,而另一半则来自--理财的收益。
而且资本社会的美国金融相当注重规则与契约,不懂金钱游戏规则的人在美国会被修理地很惨,因为那些规则就是定出来坑不懂的人。
1.制定消费计划
看过很多报道,说美国人不存钱,长期处于过度消费的状态。但事实上美国人很喜欢制订家庭消费计划,就像开篇说的理财故事中所提的家庭。
他们会把家庭收入分为若干份,计划好交税、住房、生活、娱乐、娱乐等各部分大致的预算。尤其今年经济不景气,让他们不得不设立预算减少非必需品的支出,提升可投资的资本。
2.房地产投资
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美国,房地产投资属于保险型的长期投资,加之高昂的地产税和中介费等因素,算下来回报率不高。因此投资房地产不是一般民众的选择。
当然,有些人会采取“低价买旧房——自己装修实现增值——卖房”的方式实现财富的增加。
2013年的底特律破产时间,一些美国人就借此机会买了不少价格非常低廉的房子,装修后再公开出售,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3.炒股
美国人开玩笑说,他们对股市的热衷远胜于对NBA的热情。
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富人更青睐于股票等回报率高的投资。
据报道,整个美国超过50%的家庭涉足或涉足过股票市场,股票价值占美国家庭财产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据专家估算,近30年,美国股票投资年回报率平均高达20%。
回报率高的投资必然风险系数也大,为了避险,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就变得十分重要。美国拥有众多非常成熟的专业投资顾问(financial adviser)群体。
这些顾问由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和所在州依法监管并颁发行业执照,保证了专业性。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资本市场向客户推荐和提供投资产品和服务。
在美国的历史上,曾像中国近几年一样出现过“股疯”。经过多年的磨砺,如今美国人在股市上更加理性成熟,也更加专业化。
美国信托(USTrust)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该行客户中“富有”人士(指可投资资产超过300万美元的人士)中的绝大多数都依赖专业投资顾问来投资,而且富人的年龄越大,对投资顾问的依赖程度越高。
4.保险
美国人有10.8%的支出用在个人保险和养老金上,在美国,最大的300家养老金达到了6万亿的规模。
2008年摩根士丹利统计出全球的养老金超过了20万亿。而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人口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可见其养老金数额是相当庞大。
5.不存钱不代表不会理财
▷ 首先是因为美国的风控体系比较成熟,美国人借钱花很容易,碰不到流动性约束,不像我们这申请信贷那么麻烦;
▷ 而且医疗机构方面较为完善,没有我们这出现的“医患”问题,因此美国人也无需储蓄预防未来发生意外的钱。
▷ 其次,美国人退休了也没有存钱的动机。
一方面是因为高额遗产税让他们没必要留钱给子女;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年轻人的政治参与率下降,政客更加倾向于讨好老年人,因此整个社会的财富总体在通过医保、养老保险等方式从年轻人向老年人转移,于是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近来也节节升高。
那么,年轻的工作者就更加没必要存钱了,既然年老后政府会从更年轻的一代那里收税交给自己花,自己又何必存钱呢?
所以说,人家老美不是不存钱,是没必要存钱。但在我们很多人的概念里,理财很大程度就约等于存钱,其实除了存钱,还可以选择基金、债券、股票、保险等。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