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月17日B21版)
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生物之后,Sydney Brenner组织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开启线虫计划(C. elegans project)。这支队伍中,大家背景各异,并不全是生物学家。John Sulston,有机化学家,研制出一种特定的溶液将线虫长期保存在零下80度,随时可以复苏。Robert Horvitz,数学家,和John Sulston一起探明了线虫完整的细胞谱系[7]。他们俩和Sydney Brenner分享了2002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图4)。这支队伍做出的多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使线虫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模式生物之一,Sydney Brenner也得到了一个外号“线虫之父”。
图4. Sydney Brenner,Robert Horvitz和John Sulston分享2002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图源:nobelprize.org)
1974年,Sydney Brenner发表了一篇只有他一个署名作者的文章[8],报道了他利用线虫做的第一个遗传学筛选,这篇文章迄今为止已被引用12965次。也正是这篇文章开启了伟大的线虫时代,目前全世界有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使用C. 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研究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包括寿命,免疫,发育等等。1999年线虫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线虫大约有2万个基因,其中1/3在人类中都能找到保守的同源基因,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70 年代中期,Sydney Brenner 选择离开蓬勃发展的线虫领域,转而“去玩新的游戏 (to play another game)”。 纵观其科研生涯,他独爱“玩开局(play the opening game)”。
线虫之后有什么好玩呢?就是测人类基因组喽〜 对于Sydney Brenner,只有这样的大事儿难事儿才够有趣。不过他也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准目标。
退休清单
1977年Sydney Brenner做了一个他自称十分后悔的决定——担任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的主任。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科研经费的问题,而他也很快意识到这个行政工作比做科研要难多了。
1986年他辞去了这个行政职务,转回科研岗位。那时候他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个坚定支持者,但他发现相对于线虫而言,人类的基因组太大,太复杂。当时的DNA测序都是手动完成的,一个训练有素的研究员一天最多也就只能完成几百个碱基的测序工作,可想而知以这种技术要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开动脑筋,找到了河豚,河豚的基因组更紧凑,更容易实现全基因组的测序。
1992年他从MRC退休。很多人都会在退休之后准备一个清单,其中列举了要去旅游的地方,要读的书,要培养的爱好等。Sydney Brenner则说:“扔掉那个清单!”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你退休了,所以会有更多的人来找你,邀请你加入某个协会,参与杂志的编辑工作,组织会议等等,以至于退休之后甚至会变得更忙[9]。
退休之后的Sydney Brenner活跃在世界各地,扶持年轻人,推动科学研究。他还在新加坡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叫Biopolis,意思是生物医学研究首府(biomedical research metropolis)。
Syd叔叔
1994年,Sydney Brenner开始给Current Biology杂志写一个名叫“Loose ends”的专栏,后来这个专栏从每期压轴的位置窜到开头,于是被Sydney Brenner 改称“False start”。专栏每个月一篇,直到2000年为止。在这个专栏里,Sydney Brenner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原以为自己会因此收到很多读者的抱怨或者抗议,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很喜欢看,尤其是他写给Willie的信[10]。
Willie是Sydney Brenner虚构出来的一个外甥。Sydney Brenner给他写了很多封信,提供了很多建议,伴随Willie从研究生一路成长到系主任。信的落款是“Syd叔叔”(图5),这也成了他除了“线虫之父”之外的一个新外号。
图5. Syd叔叔写给Willie外甥的信。(图片修改自Sydney Brenner 1994年为Current Biology杂志撰写的一篇专栏。)
借用这个专栏,Sydney Brenner讲述了很多他的奇思妙想,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Sydney解梦:有人问,鱼会睡觉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Sydney Brenner构思了一套理论来解释“梦是什么”。他的理论是,做梦是一个“倒带”的过程。做梦的时候,眼睛是闭上的,所以外界的信息来源被切断了,这样就可以不受干扰地来“倒带”白天学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在大脑中迅速移动,无用的东西会被删掉,有用的东西则会被保留下来。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些学术报告是那么令人昏昏欲睡!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回答鱼是否会睡觉的问题,Sydney Brenner的答案是鱼很大可能不需要睡觉,顶多也就是小憩一下就好,因为鱼不需要去听学术报告!
同时,Syd叔叔还总结出了他独特的丛林写作法。Sydney Brenner年幼的时候经常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一篇作文。但当他开始写科研论文的时候,却发现写作对他来说变得异常困难,起初他觉得是科研论文的“八股文格式”限制了他的创造力。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还刻意挑选了最喜欢的纸和笔,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后来他才意识到,关键问题是他的脑子里装的想法越来越多,变得像个热带雨林一样错综复杂,要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穿过丛林变得异常困难。于是他练习先在自己的脑子里把要写的东西理清楚,找到那条穿过丛林的路径,后面的文章就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容易,几乎可以一气呵成。这大概就是唐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描绘的意境吧。
年少有为不简单
揭秘基因双螺旋
开创线虫新天地
独领风骚三十年
退休之后写专栏
风趣幽默又健谈
Syd叔叔驾鹤去
独留诺奖在天边
文章头图及封面图片来源:upf.edu
教育育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日本52名孩子跳海逃生 轮渡触礁后他们做的事暴露了教育最魔鬼的
2020-12-19 02:32
-
加州又过奇葩法案,加州的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真要操碎了心!
2020-12-11 05:07
-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 就读一读《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2020-12-11 04:57
-
教小孩不用动怒!用“低声教育”代替“吼叫” 成效更佳
2020-12-11 04:55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