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有没有完整的精神世界的教育,知识加人格魅力,科学和智慧的统一,才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存在的价值吧。
阿尔法狗轻松击败李世石,又赢了柯洁,给人类万点暴击。
据阿尔法的研发公司Deepmind称,新版狗狗可以“左右手互搏”,从零开始自学,建立数据库,三天功夫就默默地下了490万局!
先别哭,人家还补了一句,“深度学习”的余量还有93%没用呢。给他三天就干翻全人类,不费吹灰之力。这是就AI的暴力学习,变态啊!
难怪柯洁赛后感叹:感觉像和上帝下棋。
《纽约时报》预测,十年内90%的新闻将由算法生成。这就是说,连需要原创性的文案、编辑工作都不能幸免。
也就是说在人工智能的面前,不光是劳动密集型的、重复性的工作会被取代,就连需要专业知识、逻辑能力的白领工作也统统跑不掉。
比如会计、银行职员、公务员、人事经理、律师、医生、教师、程序员、基金经理、记者、翻译、摄影师、演员等等。一个个列太累,干脆这么说吧,所有职业全中!
因为专业性的,需要理性思维的正是人工智能的长项,被取而代之就是宿命。
2016年,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再过二十年,也就是大约2040年,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到那时候传统职业都会受到冲击,人类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细思恐极,科幻将成为真实,未来已经到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AI,难道这是要我们的孩子去要饭吗?
可以肯定的是,也会有大量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能够投身到新的事业中,就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抛下。
所以,人工智能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是关键问题。
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咖们倒是有很多预测。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认为,人类和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人能把某一领域分门别类的知识放到自己的常识系统里,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它们,并放到其他领域中,发生知识的迁移和重新组合……
最后,他说人类才有的复合型通识能力才是和机器竞争的关键。
这段话我读了好几遍,感觉唯一明白的一点就是,大咖太厉害了,有一种说什么都让人不明觉厉的本事。
怎么越看越感觉好悲催呢。这意思是,再这二十年,不赶快完成物种进化,成为最高级的顶尖人才,跨学科跨领域,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就等着被炒鱿鱼吧!
我决定还是别跟自己过不去了,考虑下简单的问题吧。
未来机器能干的,人根本无法与之竞争。那么什么事是只有人才能做的,AI无人类独有?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有关人工智能的片子,《黑镜》第二季中的一集《马上回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1
人和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女主玛莎深爱男友艾什,两人一起生活在一所特别有调调的乡间小舍。和普通的情侣一样,彼此有点小不满,但也不缺少甜蜜。然而一场车祸让女主痛失男友,更凄惨的是女主随后就发现怀孕了。
无法摆脱对艾什的想念,于是玛莎购买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假艾什(比充气娃娃可高级多了)。机器人不仅可以模拟女主男友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包括开玩笑的方式,而且还能一边和女主聊天,一边在网上搜索数据进行学习,以便不断丰富话题,陪女主把天聊好。堪称最敬业男友。
干家务也任劳任怨,什么换灯炮、水管各种修理技能max,对女主更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还有比这更完美的伴侣吗?
看来,AI不仅是完美员工,也是完美女友、完美老公。看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失业的威胁,还有灭种的可能。有这么好的人工智能男友,谁还想跟那些讨厌的男人生孩子。
这个剧讨论的是比职业更进一步的问题,AI能不能代替人。
然而,这和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关系吗,有的,继续往下看。
很快,看似完美的一切给玛莎带来的却是越来越多的遗憾和空虚感。
一开始,假艾什不但可以乱真还超预期,但时间长了,玛莎发现他只是艾什过去的总结。“他”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所有的行动、语言都只是一个程序而已。
有一次玛莎闹点小脾气,随口说:你滚,走开!
这太正常了,对吧。一般我们人类的老公会立即回敬你一句神经病,就这样了,一般不会真的滚蛋。因为人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做出判断:TMD又耍泼了,老子不理你了!可是人工智能不懂这个,他还腆着脸,天真无邪地和你讨论:那我该去院子里,还是阁楼上?
一句话让女主气到智障,感到对方完全无视自己。很多时候,女人发脾气主要是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这个时候吵架并不是最糟的,至少吵架还是代表了一种关注。最怕的是根本不回应,就当你不存在,这才最可气。
人工智能更加无耻,他会没心没肺地回应你。这在我们看来,是一种顶级的无所谓,怎么会不让人愤怒呢。
机器人完全get不到人类女性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对他来说很简单,就是一句马上就要执行的指令。
更可笑的是,他无法走出激活点25米开外,除非有管理员(也就是玛莎)的陪同,所以就那么直挺挺地,面朝外,一直站在院子的边缘。无论站多久,他都不会生气也不会感到着急、无聊,连姿势都不换一下。
在这一刻,再逼真的人工智能也会让女主森森地出戏啊,简直觉得自己也是个神经病啊。
有一件事,人工智能的确比我们差了十万八千里,那就是对人类的复杂感情做出判断,我们只需要一秒钟就能感受到的事,AI可能永远也达不到。
因为人类的情感世界需要一个和我们同样复杂,同样非理性,同样不可言喻的两足动物才能理解,才能准确地捕捉到情绪瞬间的变化,而不是靠计算、推理、逻辑这些理性的认知。AI的本事是超理性,但是在感性上他就弱爆了。
人的感性,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灵敏的感受力、深刻的理解力、同理心、好奇心,这都是我们独有,AI没有。
我估计,在机器还不能复杂到模拟人的情感时,人类可能会和机器并行很长一段时间。理性拼不过AI,我们完全可以靠感性能力开辟另一条跑道,这边风景独好。
但凡讲究准确高效的就让机器去一统天下,没关系,因为我们还有另一番天地。就是把原本的专业技能和人性的温暖、敏感、趣味、个性、随机应变的灵活,细致入微地体贴,这些超级感性的一面结合起来,去提供一种真正人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2
把我们作为“人”的附加值充分地发挥到工作当中去
比如说医生这个行当,我觉得未来不是人类医生找不到工作的时代,而是大大提升医生的价值,重新定义医生的时代。
现在的医生,大量的工作是像流水线一样处理门诊,一天至少看五六十个号,连回答病人几个简单问题的功夫都没有。实际上病人需要的医疗服务,远远不止检查开药这么简单。
人的病也是很个性化的,与个人体质、生活环境、习惯遗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病人是最不应该被标准化处理的。但是繁重的工作量造成医生只能简单粗暴的,十分钟一个,十分钟一个,把我们从他面前尽快打发走。
但是AI可以把医生从大量的,流程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像个真正的医生那样和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患病背景,除了对症下药之外,还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检查和一整套的健康指导,病人需要注意的很多细节,以及预防或护理方面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及服务。
人类的医生除了本专业外,还具备更完整的医疗知识结构,更丰富的个人经验甚至是直觉,能进行比机器更加细致精准的判断。
他更善于交流,精通医疗心理学。当你产生一丝不安和怀疑时,医生关切的眼神,用一种蛮有把握的语调,告诉你根据他的临床经验,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需要怎么去做,有哪些方案可选,可能会有哪几种不同的结果……你是不是会觉得一种生命被保护的安全感,这是穿了白大褂的上帝吧!
找医生看病,不仅仅是治好身体上的一个毛病,也是病人的一次被安抚、治愈的心理体验。对小朋友来说,说不定还是一次有趣的科普活动。
未来,谁像机器那样当医生,当老师、当程序员,谁就被抢饭碗;而谁能像人那样去给别人治病、传授技艺,把自己的人性放到职业中去,像对待人那像对待病人,对待学生,对待客户,谁就能傲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真的普及了以后,很多职业并不会消失,而是出现了新的要求,职业的价值不同了,门坎儿变多了。
多出来的门坎,就是人的感性,人的智慧。
未来并不是不需要学习,不需要知识,而是要学的活,学的广,学的通透。同时还要向我们自身的感性世界去拓展,有趣的灵魂,敏锐的感受力,爱的能力,这些才能真正代表人的价值,才能把我们和暴力学习的机器区分开。
把人的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起来,可能就是前面提到的“复合型通识能力”。通常我们会从知识结构上去理解复合型,但我更愿意从人的感性、情感世界来定义它,因为AI迟早也可以多学科、跨专业,它唯独没有人性。
在这个追求科学化、方法论,不断理性化的世界中,我们更要无比珍视孩子的个性、情感、人文素养、艺术感受力的发展,看得清这一点,也许就是下一代的生存机会,还能赶上下一个潮流,也说不定。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造福人类还是威胁下一代,那要看我们能和不能重新认识人类自身,像追求科学和理性那样,去探索人类的另一面,精神之美,感性的力量,
正如苹果电脑的执行长库克在乌镇召开的互联网上大会上说的:“很多人都在谈论AI,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如果人的发展是延着这条单行道,那么早晚会被机器替代,快的话二十年就能看到了。所以,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现在的孩子有没有完整的精神世界的教育,知识加人格魅力,科学和智慧的统一,才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存在的价值吧。
教育育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日本52名孩子跳海逃生 轮渡触礁后他们做的事暴露了教育最魔鬼的
2020-12-19 02:32
-
加州又过奇葩法案,加州的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真要操碎了心!
2020-12-11 05:07
-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 就读一读《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2020-12-11 04:57
-
教小孩不用动怒!用“低声教育”代替“吼叫” 成效更佳
2020-12-11 04:55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