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卢比孔河》:为什么今天我们还在谈论罗马

来源:深圳新闻网 阅读: 2016-05-11 16:51 我要评论




公元前49年,恺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历史从此改写。关于罗马的种种历史,人们今天仍然在津津乐道。它究竟给后世留下了什么?通过《卢比孔河》这本书,或者能找到部分答案。
 
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百年
 
公元前49年,古罗马旧历1月10日,征服了整个高卢的恺撒率领军团渡过法定国界卢比孔河,进军罗马,开始同以庞培为首的共和派逐鹿于整个地中海世界。公元前48年,法萨卢斯战役,凯撒以少胜多击败庞培;公元前47年夏,凯撒在小亚细亚向罗马发送战报:“吾到,吾见,吾胜。”公元前46年夏,北非落入恺撒之手,元老加图自杀;同年冬,庞培之子在西班牙的叛乱被平定。至此,恺撒取得了整个罗马世界,开始在共和国的废墟上着手建立自己的帝国。

回头看看,当年恺撒渡过卢比孔河,似乎是共和国蜕变为帝国的“第一推动”。然而历史并没有回车键,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自诞生之日起,罗马共和国便孕育着矛盾的种子,既自我实现又自我否定,方生方死又方死方生,直到帝国脱胎而出。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历史作家汤姆·霍兰的叙述史《卢比孔河》虽以“罗马共和国的衰亡”(The Last Years of the Roman Republic)为副题,亦可被“误读”为“罗马帝国的诞生”。书中重点讲述的罗马共和国最后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是共和衰亡的挽歌,也是帝国诞生的序曲。

重读罗马史的理由或在于此

古罗马之后,西方再也没有出现大一统的帝国体制。罗马渐渐积淀、内化为西方政治传统的故国情结,后世无数君主王朝或民族国家一再从中汲取灵感,梦回罗马。君不见西罗马帝国消亡后,罗马教皇的精神帝国崛起,扶持神圣罗马帝国影子般地存活一千年,直到1806年被拿破仑取缔。英、美、法三国都将罗马当作立国样板,克伦威尔和拿破仑各有侧重地继承了恺撒的文韬武略,而联邦党人几乎言必称罗马。18世纪的法国革命好比一场穿着古罗马服装的历史剧;19世纪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可能是距离“罗马梦”最近的一次;20世纪的“瘟疫”法西斯主义更是直接得名于古罗马执政官的仪仗——束棒(fasces)。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西方人至今仍是罗马人——我们重述或重读罗马史的理由或在于此。

任何历史作品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中立、摆脱时代的印记,《卢比孔河》也不例外。书中专节讲述庞培扫清海盗,解除了共和国的海上威胁,并取了一个时髦的题目——“反恐之战”。此后庞培被元老院任命为东方总督,征服叙利亚,威慑亚洲,开创了“罗马主导下的世界和平”之局面。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美国主导下的世界和平”。“9·11事件”之后,美国奉行对外强硬、对内右摆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出兵阿富汗,进军伊拉克,英法诸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俨然成了“新罗马帝国”。考虑到《卢比孔河》成书于2003年,其时“伊战”伊始,“反恐”正酣,作者的“执笔意图”就很明显了。

观念世界里的卢比孔河更难跨越

在西方,“恺撒渡过卢比孔河”早已成为谚语,意指义无反顾之抉择。在正文中,霍兰对恺撒这一创造历史的行动一笔带过,集中笔墨叙写事件的后果和影响,反而更加凸显了其历史意义。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史家笔法。或许是考虑到读者的兴趣,或许是为了“点题”,作者在序言中又以文学的修辞再现了这一场景,尤其提到了恺撒当时的豪言壮语:“孤注一掷!”遗憾的是,霍兰将凯撒的行动解释为“赌徒心理”,未免有失简单。
 
与政治地理上的卢比孔河相比,观念世界里的卢比孔河更难跨越。“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对罗马人而言,共和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上升到信仰的层次,即便恺撒也无力一扫而尽。《卢比孔河》一方面展现了恺撒以“枪杆子”取得的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另一方面也刻画了其深陷共和派重围,用“笔杆子”孤军奋战的悲剧形象。共和国的道德化身加图自杀后,恺撒悲大于喜,致悼词曰:“我嫉妒你已死去,正如你嫉妒我有饶恕你的机会一样。”死后的加图成了恺撒无法战胜的敌人。西塞罗趁机为加图撰写讣告,鼓吹共和,不啻讨伐恺撒的檄文。被激怒了的恺撒立即撰文《反加图》回击,此举反而更加抬高了加图的声誉。翌年,即公元前44年的3月15日,恺撒被以布鲁图为首的共和派贵族所谋杀。又过了一年,共和国最后的代言人西塞罗死于安东尼之手,头颅和双手被钉在演讲台上。霍兰评论道:“他的舌头受过针刺,如今沉默了;但在罗马人的眼里,它依然雄辩滔滔。西塞罗曾是共和国无与伦比的政治演说家。而现在,演讲和自由政治的时代结束了。”
 
囿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视角,此书难免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但它令人信服地唤醒了凯旋门浮雕上罗马人的面孔。在与罗马人的对视中,我们看到了自己。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王羽佳:如果音乐是美丽而感性的,为什么不穿与之相配的衣服?

    王羽佳:如果音乐是美丽而感性的,为什么不穿与之相配的衣服?

    2023-03-13 03:54

  • 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

    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

    2020-10-23 05:01

  • 汤因比:今天人类的最大危机无疑是将年轻一代的心灵荒芜

    汤因比:今天人类的最大危机无疑是将年轻一代的心灵荒芜

    2020-05-30 03:10

  • 杨照:为什么要读《史记》

    杨照:为什么要读《史记》

    2020-02-07 04:0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