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活过 爱过 写过” --- 读吉辛的《四季随笔

来源:未知 阅读: 2016-06-08 14:56 我要评论




《四季随笔》(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 by George Gissing) 是吉辛1903年发表的一部半自传体性质小品文集,为吉辛散文代表作。随笔以细腻笔触描写了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晚年醉心书籍和自然风光,忆念过往时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书分春、夏、秋、冬四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籍。《四季随笔》这一书名容易让人以为作者只是在叙述四季的景物和风光。当然,吉辛在书中花了不少的笔墨描述田边花草、山间白云、风吹草低现牛羊等等。但是,对我来说,这些描述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为抒发内心情感所作的陪衬和铺垫,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吉辛敏感、矛盾而又挚爱生活,他的彷徨、苦闷和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源于自己长期在伦敦惨痛暗淡的人生境遇。作者对他所住伦敦街区的描述,在在唤让我当年来美国谋生时的一些场景记忆。在《四季随笔》中,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买书时发现钱不够的窘境、对人生苦难经历的切肤感受,又如爱喝茶、贪美食、不喜数学、好听音乐甚至沉缅于炉边遐思等等。我相信,正因为这世上许许多多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生命和灵魂的影子,《四季随笔》才能流传于后世,成为文坛上的经典之作。由于苦难的经历,使得刚脱离苦海来到乡间的吉辛,艳阳高照时"走在路上,尽力避开每一条阴影,哪怕只是一棵白桦树的影子,我都感觉仿佛它会抢走我这一天的快乐"。吉辛可能不会想到,后世读者如我,因为阅读了他著作中的字句,心生共鸣,仿佛同他跨越时空作了长谈,精神与情感上便觉释然。当我揣着《四季随笔》随着人流走出火车站时,不管是在阴沉的天空下,还是在闷热的大街上,我都会觉得,人心是相通的,而人生则是奇妙的。



在我读来,吉辛在《四季随笔》中,提出的问题和矛盾要比提供的答案多得多,如对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苦难阶层与社会革命、短暂与永恒、独处与渴求共鸣、文明与野蛮、要求自由的人性与无所不在的人生枷锁等问题的探讨。对我而言,正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终极答案,因而像《四季随笔》中的文化拷问和灵魂探索,才具有永恒的魅力,并帮助人们更接近于真理的光芒。 
 
吉辛是一个曾饿着肚子买书的人,把读书和求知看得比身体的营养更重要;他是一个拥有自己书房的人,并能凭气味而知道书架上的每一本书,但他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却非常的"现实": "我早已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以个人爱好为基础来鼓吹改革是无济于事的。我只要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就够了,如果能以个人观点将问题看得很透彻,那就很有意义了。如果我的知识全都是主观的, 那也只与我自己有关,我不会向任何人说教。" 
 
对于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人生的意义问题,吉辛作如是观: "一切顺其自然吧,因为大自然就是这样塑造了我,我永远也不会知道目的何在,但在万物永恒的因果顺序中,这就是我的位置。...终于完成了某篇文章时,我总是充满感激地叹息着放下笔;这篇文章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我非常真诚地付出了劳动,完成了时间、境遇和我的天性允许我做的事。但愿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能如此...当我轻声说出"终结"一词的时候,我的心怀着无限的满足,迎接那随之而来的安眠"。

合上《四季随笔》,我想到了司汤达墓碑上所刻的碑文: 活过、爱过、写过。这,也许是普天下文人墨客们圆满人生的至高境界。太阳照常升起,四季循环往复,江山代有才人,唯世间真情永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活过 爱过 写过”            --- 读吉辛的《四季随笔》(上)

    “活过 爱过 写过” --- 读吉辛的《四季随笔》(上)

    2016-06-01 16:55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