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我们时代的焦虑

来源:豆瓣同城 阅读: 2016-11-30 16:21 我要评论




彼得·汉德克

“我是一个作家,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职业。”

2016年10月22日,北京秋意正浓,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74岁的彼得·汉德克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两个小时的对谈中,他反复提及“作家”这一称谓,加缪、艾辛多夫、迪伦马特则是他对这一美妙词语,加以形容的辅料。

彼得·汉德克,德语文学大师,毕希纳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的获得者、奥地利文学家、剧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曾这样形容他:“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熟知汉德克,多是源于他的剧本《骂观众》——这部从头至尾否定传统戏剧的文本,曾让他名声大噪。在现场,当话题再一次回归到这部成名作时,汉德克却表达了他的不满:“中国的观众总是抓着《骂观众》这出戏不放,对我来说有一点不礼貌。”他认为《骂观众》甚至称不上是一部正规的话剧,“那是好几十年前的作品了,我也不认为是什么后现代主义,那是我22岁时创作的作品,当时根本没有‘后现代’这个词语,希望大家放过我,不要再给我贴上‘后现代主义’这样的标签。

此次的北京读者见面会是汉德克中国之行的第三站。不同于上海乌镇,身着“戏剧性”的印花马甲,眼前的汉德克以一身清爽的黑色西服亮相,白色的短领衬衫巧妙地搭配着他的银色白发,很难看出,这位帅气优雅的智者已迈入高龄。

“你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全世界都只有一种文学。”整场活动中,汉德克妙语连珠,对于形形色色的提问,汉德克直白地回馈着自己的感悟。在谈及如何置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时,他坦言:“上帝知道。”在被问及写作习惯时,他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提给任意一个作家,每个作家回答的都不一样,但是都同样无聊。”当然,在答读者问后,他也不忘点评提问者的穿衣品味……一连串的赞美甚至抨击,让我们依稀能找寻到那个活跃在文字上,叛逆、爱憎分明的形象。

在这场名为“我们时代的焦虑”的分享会中,汉德克用文学建构起读者与作者间的关联:对于作者而言,形象的诞生是赋予生灵的历程,但对于读者而言,品读创造者用最简单之笔调状出的具有丰富内蕴的作品,已然足够。“非常抱歉我们今天在的这个空间没有窗户,但是很多人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打开了一扇一扇的窗户。”在最后,彼得·汉德克这样说道。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高高兴兴迎接圣诞节(散文诗)

    高高兴兴迎接圣诞节(散文诗)

    2023-12-24 07:42

  • 老屋的煤油灯

    老屋的煤油灯

    2023-12-20 07:35

  • 读书时代

    读书时代

    2023-11-27 05:16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光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光

    2023-11-11 05:48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