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早年我们家只有一盏煤油灯,每天晚饭后,勤劳的母亲常常在灯下绣花,深夜,我一觉醒来,灯光下,母亲依然保持着端坐的姿势,一双手上下翻飞,七彩绣线拉得呼呼生风,手指冻得红肿皴裂。为了方便我们写作业,父亲又进城买了第二盏煤油灯,家里比从前更亮了,可是贪玩的弟弟也更顽皮了,晚上经常一个人占用了一半桌面,玩到尽兴时,胳膊肘时常会碰到我们,作业上莫名其妙地出现多余的笔划,面对老师责备的目光,我不由得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父亲又买了第三盏煤油灯。
在那个吃穿都需要节俭的年代,晚上点三盏灯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乡村的夜晚,当柔和月光透过薄薄的窗户纸照进来时,桌上的灯也亮了起来,我端坐在桌前,微弱的光线跳动着,燃烧着的一团小火苗就像父母的关爱,温暖着我年少的心灵。清幽宁静的氛围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学习,不受任何打扰。后来,村里的小学合并到邻村的学校,教室与设施等方面都焕然一新,课外作业也渐渐多了。一天晚饭后,小倩到我家里写作业,低头时额前的发丝触到了火苗,伴随着“嗤”的一声,小倩的发梢刹时被烫焦了,我赶紧伸手帮忙梳理,匆忙之中被带翻的煤油灯,在桌上麻利地打一个滚后,跌落在地上发出了清脆的碎裂声。后来七婶送来一盏新煤油灯,母亲坚决不肯收,那盏煤油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也见证了我们童年时的真诚友谊和学习的进步。
如今,我已离开了居住多年的老屋,家里照明的灯具也频繁更换。可是煤油灯安静的灯影散发着久远的记忆,勾勒着岁月中的点滴温情,始终铭刻在我的心间。那份勤劳、朴实与守望也被传承下来,成为老屋里最珍贵的财富,这份财富也一定会世代相传。
于秀芬:文登区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威海南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文登大众》《文登文艺》《威海晚报》《散文选刊》等报刊,作品收录于《2017读家记忆年度优秀作品散文》《中国当代散文300篇》等选本,数次参加征文大赛并获奖。写意画参展于威海第九届老干部艺术节,威海南海江文湛艺术馆,作品收录于《喜迎二十大 翰墨颂党恩》画集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老屋里的故事(外一首)
2023-11-08 07:25
-
父亲的老屋情结
2023-11-05 06:32
-
老屋·故乡·国庆
2023-10-24 06:16
-
启功:齐白石先生轶事
2017-03-09 17:28
网友点评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