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米芾《苕溪诗帖》赏析与临写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01-03 20:16 我要评论

有宋一代,书法最大的特色是所谓“尚意”,也就是崇尚意趣、尊重个性。众所周知,宋代有四位齐名的书法大家,即苏、黄、米、蔡,他们的书风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

米芾对自己和其余三位同侪均有妙评。他称苏东坡为“画字”,称黄庭坚为“描字”,称蔡襄为“勒字”。而他向皇帝汇报自已的书艺时,则称:“臣书刷字。以垩(音e,用来粉刷墙壁的土)帚刷壁,轻则有所不及,重则垩液淌落。”他说自己写字像用石灰刷墙,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米芾传世的帖最有名的当推《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启功先生曾有诗赞米芾的字:“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奇。”就是说他的字落笔偏重、因势生形、畅快天真、变化万千。下面就看看“苕溪诗帖”原迹。

这是一幅长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米芾38岁时所书,内容是米芾自作五律6首,时年38岁,书写地应在苏州。这两幅照片显示了作品全部。






这幅字的特点是什么?好在哪里? 我想可归纳为下列几点:1. 在运锋方面多有创新,中锋为主,正、侧、藏、露变化丰富。2. 落笔果断,纵横驰骋,不拘一格,自在潇洒。3.提按起伏自然超脱,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毫无斧琢痕迹。4.舒展大方,通体舒畅,既富险峻之奇,又具平衡之功。4.布局错落有致,趣味盎然,百看不厌。

我们今天能够欣赏《苕溪诗帖》一帖,堪称无上幸事。据《国宝沉浮录》一书所载,该帖曾入南宋绍兴内府,宋高宗赵构敕米芾后人米友仁为之鉴定并书跋。元朝时为鲜于枢所得,鲜氏书风于此可寻端倪。明朝李东阳为此帖作前题后跋。清乾隆将此帖编入《石渠宝笈初编》。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利用北洋政府所予“清室优待条件”,将包括《苕溪诗帖》在内故宫所藏千余件法书名画携出变卖,从此该帖散佚民间。

上世纪60年代,杨仁恺等先生从哈尔滨一青年欲出售的“破烂”字画中发现《苕溪诗帖》,其时引首章李东阳篆书已残,卷中亦损去十字。如今“足本”系据延光室珂罗版影印本临摹补齐。历尽劫难,此帖终于重见天日,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几年曾与其它书画国宝来沪展出,路漫漫曾有幸前往拜赏。

路漫漫于初学行书时亦曾用心临摹过多遍,今不揣浅陋,将照片刊载于此,期方家网友有以赐教焉。




米芾《苕溪诗帖》赏析与临写



路漫漫临《苕溪诗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

    2021-05-30 08:51

  • 那一年秋季(赏析)

    那一年秋季(赏析)

    2019-07-20 15:10

  • 陈金松  引路赏析贝多芬歌剧

    陈金松 引路赏析贝多芬歌剧

    2018-02-10 20:04

  • 国画赏析~潘天寿

    国画赏析~潘天寿

    2017-12-19 20:07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