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蒋勋:中国戏剧蕴藏的哲学

来源:未知 阅读: 2017-10-04 14:36 我要评论



中国戏剧蕴藏的哲学

中国的戏剧,在时间上,明显地以无数独立的单元(“折”或“出”)来做结构的主体,而所谓整体,竟常常被忽略了。我们看《苏三起解》、《三堂会审》,都是《玉堂春》的一部分;我们看《合钵》、《祭塔》、《水漫金山》都是《白蛇传》的一部分;我们看《七星庙》、《三岔口》、《四郎探母》、《五台山》,都是《杨家将》的一部分。我们发现,中国艺术中所谓的“长篇”“整体”,其实只是一个无限时间的暗示,它并不完整,甚至它有意不完整,因为时间与空间是茫漠幽渺的无限,而人所能真正掌握的只是这片段和部分罢。

我们可以在一个晚上看一部分《玉堂春》,一部分《白蛇传》,一部分《杨家将》,而看不相关联的《起解》、《水漫金山》、《四郎探母》,在一个晚上,也便产生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错觉,那不可思议的空间的迂回与时间的错离又恰恰是中国艺术对时空处理的一大特色。

长卷绘画中一段与另一段借空白迂回的方式,在章回小说中借着“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来衔接,在戏剧中,更大胆地打破了全出的观念,可以把不相统属的部分戏目连接在一起。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戏剧,以独立单元为基础,而最后的“全体”是不可见的,如《三岔口》《五台山》《四郎探母》《七星庙》……皆为“杨家将故事”的一部分,而所谓“杨家将”,在清代嘉庆年间编辑成的剧目竟长达240出,全称为《昭代箫韶》。

《昭代箫韶》卷首的凡例中说:“昭代箫韶其源出自北宋传之演义书,考通鉴正史,其中惟杨业陈家谷尽忠一节为实事耳,其陈皆后人慕杨业之忠勇,故誉其后昆而敷演成传。”

从目前戏剧中最庞大的这一套《昭代箫韶》来看,是从北宋流传的杨业故事在南宋、元、明、清七八百年间的演义,有不同的作者,又经过不同人的删改修正,它其实是一个尚未完成,仍然在加进新的观念的一个“活戏剧”,中国的章回小说与戏剧莫不如此形成,仿佛和时间一同发展,永远不固定,可以漫漫无尽地演义下去,它并不强调一个特定的作者、结构,因此,《红楼梦》未完,他人可以续补,中国许多小说都有后人续补的例子,这在西方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沈葆桢到台湾时,追念先代郑成功的开发台湾,反清复明的壮志未酬,感慨地写下悼词。“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这“缺憾”的观念便是庄子“朝菌”、“蟪蛄”一脉的演义。人的生命,无论如何,最后是一个“缺憾”,认清了这点,却又并不坠入颓废悲观之途,便扩大了视野,看到眼前天地无限,时间无尽,而这“缺憾”之身,“还诸天地”,便不是个人生命的缺憾,而期望着连接每一个个别的生命,去和无尽天涯的时空漫漫同流,永不终止。

有人曾讥笑中国每出戏的结尾都是“大团圆”,其实那“大团圆”的结尾正如“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也是一个假象。《四郎探母》的结尾,并没有解答真正的问题,而人世的情爱纠缠,又哪里是一出戏可以解决的呢?于是便用两个丑角说一点笑话,使故事收住,锣鼓与唢呐齐声喧哗,观众散席,而这时,真正的戏才刚刚开始;中国的戏剧,是在结束时,把观众推到现实人生的面前,戏毕竟是假的,而那现世中爱恨,才是艺术指向的真正主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漫话立冬

    漫话立冬

    2023-11-06 08:17

  • 美华史记 | 中国革命空军之父

    美华史记 | 中国革命空军之父

    2021-09-04 00:07

  • 中国上古音乐谈(上)

    中国上古音乐谈(上)

    2021-05-30 08:38

  • 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

    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

    2020-10-23 05:01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