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上海砍童事件背后:弱者对弱者的报复(上)

来源:未知 阅读: 2018-07-06 16:04 我要评论



6月28日发生的上海刀砍男童事件最近在中国自媒体广泛传播。命案地点在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附近,事件导致2名男童去世,1男童和1女性受伤。男童均为该小学学生,女性则是学生家长。当时正值学校举行毕业庆典。砍人者黄某来自湖南邵阳,今年29岁,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据悉来沪找工作无着,遂产生厌世情绪,怀藏着一把菜刀,行凶报复。

这也是6月下旬中国发生的第四起针对无辜平民的滥杀事件。该行凶案引发人们对社会底层的一些失意者报复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讨论,在中国,类似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除刀砍学生或成年人外,还有火烧公交车或者商场,以及其他方式的滥杀无辜,近几年都有报道。

过去发生此类事情时,媒体尚会公开报道,但现在基本隐匿不报,理由是怕造成不良影响。而从社会角度看,亦因这种事情渐多而感觉麻木,此次因为受害者是没有多少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小学生,而刺激了人们的神经。

坦率地说,今次事件是一起随机的极端事件,要防范此类行凶行为是很难的,但这不是说,我们就可把责任完全推给行凶者本人。

我们可以把这些年发生的平民针对平民的行凶事件,大致分成两类,一类像黄某一样,没有一个具体的因素或动机;一类是行凶者遭受到了某种明显的或他自认为明显的不公对待,在其向政府和社会诉诸救济渠道无果后,产生行凶杀人报复社会的念头。前者的社会责任小一点,但也不是说没有责任,后者则不可免责。

这种弱者对弱者的报复,借用美国人类学家斯科特的一本书名,可称之为“弱者的武器”。但斯科特在同名书中的“弱者”,指的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马来西亚农民,他把农民的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行为,看作为他们反抗雇主和其他榨取农民利益群体的“武器”,牠适合当地的社会结构和农业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反抗方式。

而我所说“弱者”,不是固指某个特定群体,只是陈述一种事实,即不管行凶者是基于何种原因沦为弱者的,他现在的处境是在社会边缘,处于一种事实上的弱者地位。当然,这样的“弱者”,大都隶属于社会的弱势阶层或底层社会。这样一个人,当他受到侮辱或努力后,意识到无法改变自身的边缘地位,于是不再选择顺从,认命,而萌生极端的反社会心理,他们要用社会来为自己的冤屈或不公“陪葬”,但由于他们向欺负自己的强势阶层"复仇"面临实际困难,便将报复社会之刀砍向同为弱势者或比自己更弱的群体,包括像学童这样的体力弱者。此时对他们而言,报复谁不是目的,报复本身成了目的。由于在他们做出这种选择时,多数人已经抱有同归于尽的想法,所以,报复的动作弄得越大,其复仇的心理也就越能得到满足。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布雷迪的邮件泄露事件

    布雷迪的邮件泄露事件

    2021-08-06 09:03

  • 昆明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上)

    昆明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上)

    2021-05-30 08:45

  • 老上海与绍兴 他定格了这些珍贵瞬间

    老上海与绍兴 他定格了这些珍贵瞬间

    2019-03-07 21:51

  • 译林与上海的情缘

    译林与上海的情缘

    2018-10-14 14:07

网友点评